赵志超
(内蒙古包头市包钢九中)
新课改提倡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初中体育教学要从学生出发,指导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此作为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初中生而言,游戏自然而然就是首选的教学方法。从身心发展的情况来看,初中学生仍然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心智,他们很难凭借理性的思维意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在主观意识上会误认为体育课就是“游戏课”,是在“语数外”等课程外的补充,是学校为了缓解学习压力,而给学生送去的“福利”。尽管这种意识并不正确,可是如果从这一意识角度深入挖掘体育课程资源,构建游戏教学模式,就会营造出“友好、合作、团结”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把体育课作为“游戏课”,就在某种程度上拉近了学生与体育课的距离,起码在态度上是喜欢体育课的,所以体育教师要积极的开发“体育游戏教学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体育游戏法就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采取“游戏教学”教学的方法,他不同于体育游戏教学,前者侧重于教学的过程,而后者主要表达的是教学的方法,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体育教学的方法论。体育游戏教学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的,真正做到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学生的积极性普遍提高,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各种体育技能,还会形成团队合作的意识、坚强不屈的意志,让学生的身心同步得到发展。
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游戏”教学法在认识上还是存在一些误区。体育游戏教学的核心并不是游戏,而是教学。游戏是教学的表现形式,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可是,在体育课堂教学上,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体育教师并没有意识到“体育游戏”教学的真正意义,把重点放在游戏上,为了游戏而进行游戏,尽管学生在体育课上玩得开心,做了各种游戏,可是从游戏中学习到的体育技能却少之又少。对此,体育教师应该认真的备课,构建体育游戏教学模式,在教案中形成框架结构,要明白游戏的目的是什么,通过游戏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在确定教学目标以后,再去选择“游戏”的方式,而不能为了追求课堂教学氛围,采取放纵的方式,把课堂的自主权完全的交给学生,让体育课变成“自由活动课”,丢掉了体育教学的目的。
“体育游戏”教学是从学生兴趣特点出发的,它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游戏需求,是一款针对于学生心理需求“量身定做”的游戏课程。从游戏的角度来看“体育游戏”教学,游戏本身就充满了娱乐性,这种娱乐的体验是个人的本能反应,在充分的娱乐过后,会得到满足感,并期待着下一次游戏的出现。“体育游戏”教学正是利用了游戏的这一种魅力,让学生为此“沉迷”,在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教师不仅完成了课堂教学目标,还让学生产生游戏所带来的兴奋感,当课程结束,学生在游戏中的“兴奋感”还未消退,于是就期盼下一堂“体育游戏”课。在这种快乐的学习氛围下,学生可以轻松地学习到体育知识和技能,并产生良好的运动体验,激发他们对于体育运动的热爱。
在“体育游戏”教学中,教师时常采取分组比赛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在有趣的、充满竞争性的比赛中,学生的思想受到正向的影响。比赛是在公平、客观的环境下进行的,这就让学生形成客观的游戏态度,一切和作弊有关的游戏行为都会让学生自己感到耻辱和难堪。游戏是由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的,学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精诚合作,在合作中他们彼此关心和帮助,非常在意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渴望团队可以获取优秀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团队意识得到充分的锻炼,有助于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为了在比赛中获取优异的成绩,学生都会自觉的克服困难,为了目标而努力,这样坚强的意志就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形成了。
在传统课程中,是以培养学生智力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开发方式大多是教师在课堂中的启迪和言传身教,通过反复的知识输入来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体育游戏”教学同样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比起传统教学,“体育游戏”教学采取的是一种均衡发展的教学思路。“体育游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学中有关知识的输入是在游戏中完成的,而并不是教师的言传身教,这样学生的身体各项机能都能在游戏中得到锻炼,学生会自觉地思考为了达到预期效果而采取的智力策略,学生的自主思考就是一种生成式的学习模式,从科学的教学来看,在生成式的学习模式中,学生的大脑的各项功能会被完全的激发,学生的智力就会得到均衡发展。
“体育游戏”教学法的核心在“教学”,教师要确定教学目标,围绕目标开展“游戏教学”。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到,体育“游戏教学”是一种合作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1]张智贤.如何组织好体育游戏教学[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3(5):96.
[2]喻焱.论体育游戏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继续教育研究,2012(10):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