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如东县双甸镇双南小学(226400)
张倍倍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识谱、读谱,为今后的音乐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对唱歌、律动、打击乐器等充满了兴趣,但是让他们识谱、读谱就会感觉枯燥、无聊,其原因是教师千篇一律的教学,如对低、中、高学段学生都采用统一标准,没有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手段,没有引发学生对识谱、读谱的兴趣。那么,识谱、读谱应当怎样教学?
识谱是将乐谱音符与音乐音响建立联系的过程。乐谱是视觉符号,乐音是听觉信号,识谱就是让乐谱的视觉符号与乐音的听觉信号建立联系。具体而言,识谱包括两方面内容,即“识”和“读”。所谓“识”,就是理解音乐中的节奏、音高、旋律、节拍、调式、和声等诸多音乐元素;所谓“读”,就是将视觉符号转化为内心听觉,同时通过“唱”形成乐谱所标识的音响。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识谱教学应当以兴趣为先导,激发学生对乐谱学习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对乐谱的认知。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少、形象思维活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游戏为载体,将识谱寓于游戏之中。如可以采用数字连线的方式,让学生熟练音乐中的“do”“re”“mi”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反应力;也可以将乐谱用水果挂在树上的方式呈现,游戏开始后,学生摘下水果,组合形成不同的乐谱,有利于集中学生识谱的注意力;还可以用大自然中的音响模仿节奏,如“小狗666、小猫333、小鸡111、小鸭555”等的叫声让学生识别。如此,集中学生的精力进行听、看,降低了学生识谱的难度。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结合图形谱和手势唱谱,逐步从玩唱、听唱转向视唱。
另外,低年级歌谱视唱还可以采用分句形式模唱学习。例如,教学苏少版二年级《幸福拍手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模唱,避免枯燥的讲解,逐步让学生认识简单歌谱。由于低年级学生读谱能力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教师应着重从感性积累上让学生形成音乐的音高感、节奏感。直观教学法帮助学生学习歌曲、歌谱,让学生在音乐游戏中积极参与音乐互动,使学生乐于接受音乐知识。
中年级学段学生识谱能力的培养是整个音乐识谱教学的关键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将识谱融入学生的演唱,强化学生对乐谱的感知,引导学生不断地体验。
以体验为根基的中年级识谱教学,可以将学生的唱歌与识谱教学联通起来。对于一些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先唱歌词,在他们熟悉歌词、乐曲旋律的基础上,逐步引导他们建立乐感,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乐感进行识谱。这是因为学生对歌词的模仿力远远强于对歌谱的识别力,先歌词后乐谱可以增进学生识谱的信心,让学生的唱歌与唱谱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例如,苏少版三年级上册《小伞花》,歌曲欢快活泼,极富童趣,学生唱歌时极易上手。在学生熟练歌曲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识谱,认识断音、同音反复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有规律的乐谱进行比较,寻找它们在节奏、旋律上的相同点和差异,让学生在比较中识别歌谱的独特性。对于一些特别难的音乐符号,如小附点、大附点、连音线、圆滑线、换气符号、休止符等,学生难以准确把握,教师可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深化学生的识谱学习。
高年级学生由于有了一定量的读谱知识的积累,其识谱、读谱能力相对较强。这时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要相应提高,如让学生听辨音的高低、节奏、长短、强弱,听辨乐句异同,听辨乐器音色等等。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深化学生对乐谱的认知,甚至引导学生创编乐谱。
例如,教学《外婆的澎湖湾》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述旋律、节奏的特点,对于速度较快、节奏紧凑的乐句要让学生重点练习。在学生理解乐曲表达的情感后,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大切分节奏等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进行试唱、模唱和视唱,使学生用眼睛看乐谱、识别音符,用耳朵听、分辨音高,用身体感受音乐的律动,并注意让学生掌握一些唱的技巧。这样以训练为手段,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乐谱的掌握。
另外,高年级学生的识谱训练要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发挥学生识谱的主动性,发掘学生识谱的潜能,让学生识谱学习达到最佳状态。如果学生遭遇识谱困难、障碍,教师要积极介入,让学生多听教师的范唱,对乐谱的认知多加思考。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学生识谱、读谱,使学生形成“音乐的耳朵”,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