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共艺术教育初探
——基于“美术馆”视角的审视

2018-02-25 22:37何振浩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美术馆博物馆艺术

何振浩

(上海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上海 200234)

一、美术馆发展公共艺术教育的趋势

美术馆是社会公共文化场所,在社会文化传播、教育、引导、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美术馆在其所在城市地域的社会影响力显得愈发重要。在面临社会发展挑战的同时,美术馆功能也在转变,以适应社会公共文化生活不断变化的需求:从研究、展示功能到展览、教育功能;从围绕研究的展览或是围绕展览的研究,渐渐发展为围绕展览的教育推广以及伴随教育推广的研究为主。

世界上很多重要的美术馆在公共艺术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一点顺应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以及美术馆自身发展活力的要求。

从2010年起,我国文化部每年向全国美术馆评选优秀公共教育推广项目,并予以奖励扶持,迄今已有36家美术馆的76个项目获奖。2010年和2015年,文化部组织的两届“国家重点美术馆”评估,均把公共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占到了约1/4的评分比重。[1]

同时,这也是美术馆专业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对教育的日益重视,是世界美术馆发展的趋势。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最新定义中,把“教育、研究、欣赏”确定为博物馆存在的目的,“教育”是首要目的。2015年3月25日,由国务院颁发的《博物馆条例》也参照了国际博协对博物馆的定义,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2]近年来,随着中国掀起新一轮美术馆建设和发展热潮,在美术馆领域的国际国内交流合作也更加频繁深入,美术馆界的办馆理念也逐渐从“展览馆”向“博物馆”转变,从服务专业人群向服务社会大众转变。

二、美术馆公共艺术教育的实践探索

1. 从陈列展示到公众教育——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的建立

博物馆理论家史蒂芬·维尔认为,美国博物馆界的最近发展是一种“从关注‘物’到服务‘人’”的变化过程。艺术博物馆的办馆理念逐步从“以藏品为中心”向“以观众为中心”转变。具体而言,美术馆教育指以美术馆中的艺术品为媒介,美术馆为参观者创造开放和自主的参观学习环境,并为其提供直接体验和感受艺术作品的教育活动。通过展览、活动及导览、解说,帮助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参观者有效地使用美术馆,帮助他们学习如何欣赏艺术品,以及了解与艺术品相关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3]正是这种趋势,使得美术馆的教育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

2. 开放式与自觉性——美术馆教育的特点

中国公立美术馆的服务是针对全民的,且公共教育活动基本免费。在当今社会,美术馆提供的教育服务体现了民主、公益的特质。也正是这样全公益的姿态和专业性的服务,激励许多艺术家和艺术机构也参与到美术馆的各种教育活动中,形成一种公共艺术互利的良性循环。同时,公众对美术馆教育活动的不同需求也体现了公众学习的自觉性,这种不同的需求反映了公众自觉的学习热情,也催生了美术馆活动设计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3. 展览和观众的纽带—— 配合展览而设计的公共教育活动

美术馆创立公共教育部门的初衷,就是要拉近观众和展览之间的距离。观众有时候并不一定知道作品背后的历史和相关的知识,因此,美术馆会推出相应主题的讲座、策展人导览活动。现在的美术馆政策中,配合每个展览都会有一笔教育经费,可以为展览策划组织相关的教育活动。比如,美术馆的大部分展品是不能随意触摸的,但是通过教育部主办的工作坊和衍生品设计与制作活动,公众就可以亲手制作和美术馆展品相关的艺术品,这是一种与展品发生亲密关系的互动活动。公众在体验中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展览和艺术品。

4. 教育活动的双向策略——请进来,走出去

美术馆的公共教育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双向策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请学校学生来美术馆上课,也让美术馆的讲座和活动直接进入社区和学校,让美术馆的部分展览进入城市商圈等馆外的公共领域。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推广美术馆的展览与活动,让平时很少接触美术馆的人群有机会认识美术馆,了解艺术,喜欢艺术。美术馆变被动为主动,使美术馆从静态的展示场变成动态的艺术发生场。

5.教育活动的多样性——从初始体验到专业研究

美术馆的各类教育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并且多有创意,也对应于不同的受众群体,特色明显。以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为例,他们在教育活动实践中就创立了好几个品牌项目,例如面对专业人士的“艺术家工作营”、面对孩子和家庭的“艺粟工坊”、面对中小学生的“美术馆奇妙日”和“艺临其境”、面对泛艺术爱好者的“跨界实验剧场”等,活动涉及从体验到专业研究各个层次。

6. 借力发力——资源的互补与最大化利用

借力发力,通过合作,利用社会资源来做教育推广,充分发挥美术馆的平台作用,使资源利用和社会效果最优化、最大化。许多公立美术馆是全额补助单位,但是经费依然比较紧张。因此,美术馆利用自己优越的平台积极向社会机构及企事业单位寻求合作——拉赞助、申请基金和项目、与民非机构合作活动,这在资金和人力等各方面弥补了美术馆的不足,也是美术馆公共艺术教育发展过程的一个特色。

三、美术馆公共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育

近几年,随着教育部全面倡导学生素质教育以及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美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上海,一些学校已经和上海的几所美术馆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在美术馆公共艺术教育和中小学美术教育两方面都进行了初步的校馆合作的艺术教育模式的探索。

1.校馆合作的需求和机遇

目前,国内中小学有组织地参观美术馆的活动数量还比较少。这虽然是美术馆的一种遗憾,但也可被视为美术馆教育推广巨大的发展空间。美术馆需要发挥教育功能,学校希望有优质的艺术教育,两者面临最好的合作机遇。学校与美术馆作为不同领域的教育机构,两者合作是时下以及未来学校艺术教育和美术馆公共艺术教育的重点发展趋势。

2.校馆合作的优点和特点

学校的艺术教育比较严谨,重知识技能;美术馆的艺术教育提倡开放和自由。美术馆艺术教育是基于兴趣,无外在压力的参与式、融入式的教育。表现为自觉自愿地参加和感受,充满兴趣地去体验和学习,用不同的方式反馈,甚至形成一种良好的持续参与和自觉学习的习惯。它更多是对自身品格、修养、气质的熏陶式的培养和提高,是健康可持续性的自觉教育。因此,馆校合作的美术馆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社会性特点

美术馆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体现社会平等,有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在英国,美术馆教育正向美术馆学习转变,这种变化体现了主体的变化,显示了彼此之间的平等关系,以及学习参与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美术馆教育涉及多元文化,在不同文化中,培养多样化的学习模式。在学校,学习多元文化多是通过书本文字和教师的讲解。在美术馆,则是通过实实在在的艺术作品来传达。

美术馆学习具有社会学习的现场性质,美术馆是一个开放的公共艺术场所,学生和普通观众处在同一个空间。一方面其他观众的反应和交流会影响到学生的观看与欣赏;另一方面,学生也可能和美术馆工作人员、策展人、教员或普通观众发生即时的交流。这种不确定的交流情境会增强艺术欣赏真切的现场感,增强他们对作品现场感受的真实性和记忆力,同时也有利于建立艺术欣赏的独立判断能力。其次,美术馆学习是通过参与与分享的方式开展的,而不是通过一种权威向学生传播。这种参与与分享很好地实践了一种社会性和公平性的体验。甚至在美术馆教育活动中融入对社会性问题的关注、思考和表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未来成熟的公民社会精神。

(2)空间与环境特点

美术馆内进行教学,学生可以依场地随意聚拢或席地而坐,也可随教师的导览移步观看。这样的学习方式比起学校的教室环境要放松和自由,教师和学生同是艺术欣赏的观众,体现出一种平等性。美术馆的艺术教学也往往更加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自我理解和自我表达,尊重他们的个性发挥,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上课相对比较自由。在这样的自由空间里,他们可以更好地沉浸在艺术欣赏中,在交流中也容易展现出他们的个性特点,更愿意分享他们各自的感受。

学校常被认为是严肃的学习场域,在美术馆学生容易获得自主支配和自觉学习的动力。美术馆的教育方式基本是以活动的方式展开,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大,参与者获得的是一种感受,并非只是知识的积累,这样的教育可能无法从作业中得到即时的反馈,但是能在学生内心产生深远影响。

(3)实物与视觉感官特点

美术馆作为文化的发生场,需要同观者之间建立文化认同感。而在美术馆里的学习与在教室中的学习最大的不同,是面对实物而不是面对书本。而这种面对实物的学习可以最有效地融入这种文化认同感。因此,与学校学习的知识积累的结果不同,美术馆教育更多的是感化和认同,是潜移默化的熏陶。美术馆的展览氛围和视觉冲击力是学校美术课本和幻灯片所无法比拟的。学生和艺术作品容易建立起直接的联系,这种内在感觉上的联系只属于学生自己,并且可能深入内心,影响久远。

美术馆学习一方面是获得知识和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和体验艺术的美妙。美术馆拥有丰富的图像资源,这是美术馆最突出的优势,并且提供了现场学习的机会。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和优越性在于其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因此,学生在接受教师知识讲解的同时,他的感官能同时受到多种形式的艺术作品的刺激和感染,在知识和感受两方面都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学校的美术教学,环境、教师、教材都太过固定和熟悉。缺乏新鲜感就会缺乏学习的期待感,也就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但是在美术馆的教育课程中,每一次面对的展览环境都是全新的,空间、展品、体验方式都不一样。这样的教学,每一次都具有特殊性,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艺术记忆,这些艺术记忆相比起教室里学习的艺术知识要更为真实和丰富,甚至会对学生的多方面素养产生感化和启发作用。

(4)个性情感与思维特点

不同于知识灌输型的教育方式,美术馆教育更多是让学生自己感知。感知的强弱、方向因人而异,美术馆教育会尊重这样的感知结果。感知是自然而主动的,也是个人艺术欣赏的第一步。

美术馆场的氛围,可以提供给学生一种沉浸式的欣赏与体验。这种沉浸会让他脱离受教育的被动状态,变得独立而自觉。并且在欣赏与体验过程中抛开所有的功利性,在艺术审美中感染自我。对部分学生来说,艺术作品具有唤醒心灵感受的作用,甚至还具有心理疗愈作用。真正的欣赏活动,可以培养自由的想象力以及艺术创造力。

美术馆教育体现了“我感故我在”的个体发现和个体认知。一个在作品面前的观众,只有对作品产生真实的感受,才可以称为与作品以及作品背后的作者产生了某种灵性沟通,也才能证明一个确切的有灵性的自我的存在。因此,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灵性思维,而这种偏向感性直觉的灵性思维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会产生更广泛的作用。引导学生与艺术作品进行对话,是自我认知的一种方式。这种对艺术的敏锐和细腻的感觉,也会造就其丰富的内心和丰富的表达能力。学生看过的真正的艺术作品越多,他们的综合理解力和感知敏锐力就越强,阐释能力也就越强。

(5)综合素养特点

好的校馆合作的艺术教育,其影响力不仅仅表现在学生的艺术方面,还体现在其他方面。美术馆的学习可以激发其他学科的学习技巧。美术馆教育不仅有针对展览与作品的分享和讨论,还有很多动手创作的实践性环节。这些活动突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探索学习的能力,也强调了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培养,比如认真、耐心、专注的品质。教育活动从体验感受进而到习惯培养,使得艺术欣赏成为生活习惯之一。实现公众自我生活与审美品位的日常精神需求与认同,学生建立起对艺术的感知力和欣赏力,也会极大拓展其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丰富性和判断力,有助于培养健康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和社会认知能力。

(6)专业特点

美术馆的艺术教育相较于学校来说具有更为专业的特点:有专业的展览,也有专业人士的参与和组织。学生看到真正的艺术品,接触到专业人士的讲解和引领,对某些学生未来在艺术领域的发展会有很好的激励作用。因此,美术馆教育的专业引领是培养未来艺术家的第一步。同时,中小学积极融入美术馆艺术教育,从小就了解艺术、亲近艺术,将会改变国人对艺术的普遍的距离感,提高每一个受教育者的艺术修养。

3.校馆合作的方法和途径

在中小学教育中,可以充分利用美术馆这样的公共艺术教育资源,尝试馆校合作的美术教学模式。

(1)美术馆教育与中小学美术课标的结合

美术馆可以为学校教育提供教育资源,甚至可以结合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研究美术馆的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与课标内容的结合。

具体实施上,学校可以主动与美术馆对接,美术馆也可以主动介入中小学美术课的相关内容的教学,或者由专门的第三方来做两者之间的衔接和具体工作。

(2)学校教师与美术馆教员的合作

在理想的馆校合作教育模式中,美术馆工作人员和学校教师都应该是教育的组织者和执行者。美术馆工作人员对美术馆及其展览较为熟悉,而学校美术教师则对学生状况与美术课标比较熟悉。如果要开展好的美术馆教育,需要双方事先沟通和了解,并且制订有针对性和融合性的美术馆教育课程。在课标的框架内,充分利用美术馆资源,达到最佳的艺术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可以相互配合,在主题讲解、活动开展、学生引导和管理等方面,美术馆和学校的教员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充分利用美术馆资源配合课标设计的课程,体现了很好的创新和灵活性,甚至可以说是对中小学美术课程的积极再创作。

(3)美术馆资源与受众研究

美术馆教育需基于不断变化的中小学学生特点以及不断改变的艺术教育内容,并且结合美术馆资源进行具有创造性的匹配,从而设计出崭新的、有价值和有效果的艺术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这其实也是对美术馆资源的一种再创造。

(4)制度与体系建设

美术馆应该设立相应的教育部门、教育岗位以及规章制度。美术馆与学校分属不同的系统,实现两者的充分对接确有一定的难度。美术馆和学校要认清各自的优势及局限,共同研究探索合理可行的合作方式,可以参考欧美国家的第三方机构,例如美术馆服务协会,来帮助推动美术馆和学校的对接。

4.校馆合作的问题和困难

(1)区域限制

相较于中小学的普及,美术馆还是一种稀缺资源。因为区域限制,很多学校还没有条件和美术馆建立合作联系。在这方面,市区比郊区好,发达地区比落后地区好。

(2)美术馆教育保障机制及相关法规的缺失

欧美国家的美术馆教育理念是从20世纪20年代发展起来的,因此,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努力,国家建立了许多法规和制度来管理、鼓励和引导美术馆公共艺术教育以及馆校合作建设。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这样的制度保障。为实现该制度保障,一方面需要政府更多的重视,另一方面也需要美术馆和学校的实践探索来积累经验。

(3)经费限制

许多美术馆之所以有公共教育部而少有好的公共教育项目,原因在于经费的限制。因此,为突破经费的限制,一方面,需要国家的重视及这方面的专项拨款以及具有社会引导性的政策倾斜与扶持;另一方面,美术馆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平台多方筹集活动经费,这在欧美国家也有成功的先例。

(4)美术馆教育学术研究的薄弱

欧美国家很早就重视在博物馆美术馆教育方面的研究,早在1889年,英国就成立了博物馆协会,是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馆专业组织。1948年,成立“博物馆儿童活动组织”,70年代更名为“博物馆教育组织”,组织的工作目标是:发展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促进博物馆的正式和非正式学习,提高博物馆教育人员的专业化水平等。博物馆教育圆桌组织(成立于1969年),旨在推广博物馆教育的普及和研究。莱斯特大学的“博物馆和美术馆研究中心”(RCMG)成立于1999年,成立的初衷是为了满足英国博物馆界不断增长的研究和评估需求,以及进一步推动博物馆美术馆与观众的联系。RCMG渐渐发展壮大,并因其高质量、创新和有影响力的研究在全球博物馆界享有盛誉。[4]

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并且停留在一些个人的研究层面,达不到对管理层和政府政策的导向作用。

(5)教育活动较为孤立零碎,不成体系

目前国内的馆校合作的美术馆教育,还停留在利用现有展览和展品资源的基础上,设计的活动较为孤立,没有形成体系的建设。这与中小学艺术课程的体系性是不相吻合的。

(6)受教育面较小

国内现有的美术馆教育资源和能力相对于这么庞大的中小学受众,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其服务面只能算是一种零星的试点,完全满足不了社会实际的需求。而学校管理层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也限制了学生赴美术馆学习交流的机会。

四、 美术馆公共艺术教育对未来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启示

当下,美术馆的含义和功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单一的展览和收藏空间向社会公共空间转变,这不仅是国际趋势和潮流,也是中国愈发开放的社会的内在需求,对于运营团队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美术馆需要提供给大众的服务也趋向多元化,美术馆功能也随之变化。这种社会性的复杂和丰富,要求美术馆不断地去研究它的服务对象,也就是受众的能力和需求,而不能仅仅停留在研究藏品与展品上。同时,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一方面中小学教育竞争激烈,教育资源良莠不齐,教育面临功利化和社会市场化的挑战和影响。但另一方面,国家与政府又努力倡导公平教育和素质教育,不断为学生减负,提倡快乐学习、健康学习。在这种时代环境下,中小学艺术教育也应该有所改变和突破,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本文在研究美术馆公共艺术教育以及馆校合作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些启示,这也可能是未来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

1.创新教育的发展

创新教育在艺术教育方面可以大有作为,因为艺术首先强调创造,强调表现自我,认为每一位儿童都可以有自己的艺术个性。因此,美术馆艺术教育比传统学校艺术教育更重视在艺术创造上的影响和鼓励。学生在这里可以真正领略艺术创造的巨大魅力,而艺术作品也能最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创造欲望。艺术教育直观地体现出创新教育的魅力,也是未来学校在其他科目教学改革的一种参考。

2.社会实践性教育的发展

美术馆艺术教育让中小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校外学习能让他们在社会环境中观察、感受、思考和活动,这样的馆校合作教学虽然在教学运作上比较复杂,但是它打破了以往教学的惰性和惯性,实现了校内外资源的互补以及学生与社会的接触。未来的学校教育将在各个领域突破学校的围墙,艺术教育则可以以一种社会实践的性质开展教学和活动,真正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创造美。

3.个性发展的需求

未来的教育将会越来越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美术馆教学的民主氛围和宽松自由的环境,以及教学的引导、鼓励、激发等手段,最适合学生的个性成长。

4.感性教育的发展

未来教育的发展将从重视理性教育转向重视感性教育,尤其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对人的知识技能积累与掌握的要求将会逐渐降低,但是对文学艺术等较为感性的教育将会受到重视。而艺术教育将从目前的边缘课程逐渐转变为主要课程。美术馆教育由于其感性教育效果要优于传统课堂美术教育,也将会逐步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

虽然目前的馆校合作项目只能是学校美术教学的补充和拓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但是将来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美术馆的介入是大势所趋,这不仅仅是美术馆发展的要求,也是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美术馆公共艺术教育将延伸到各个学校,进而建立起长期稳定高效优质的合作关系,中小学生在美术馆上艺术课也将成为一种常态。

参考文献:

[1] 杨应时. 美术馆公共教三问[J].美术观察,2016,(2):1.

[2] 张尧. 中国美术馆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比较研究[J].美术馆,2014,(6):1.

[3] 鞠崧楠.馆校合作:关于美术馆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思考[J].美术大观,2011.

[4] 王璇.面向中小学生的博物馆艺术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4.

猜你喜欢
美术馆博物馆艺术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博物馆
去美术馆游荡
纸的艺术
美术馆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露天博物馆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