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珺川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永丰滩镇庵门完全小学 甘肃武威 733102)
农村留守儿童大多处于心理敏感和脆弱的年龄阶段,父母外出务工就业只能将孩子交给老人照看,但老人缺少照顾留守儿童的精力和能力,同时也无法填补父母不在的关爱,极易使孩子产生孤独自卑或叛逆的心理问题,对孩子今后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为保障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引导孩子树立起正确的思想价值理念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因此,我们需要正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并根据儿童的成长环境和具体的心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和方案,从而有效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1]
1.缺少对学习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过于厌学。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正处于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但却少父母的关爱以及教育和引导,难免会产生相应的孤独恐惧心理,导致儿童对学习缺少热情,产生了厌学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学习上不思进取、过于懒惰和自暴自弃,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以及知识水平的提升。[2]
2.叛逆心理严重,带有一定攻击性的心理。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儿童就将自己当成了家里的小霸王,行为大胆放肆,当监护人或老师管教时会出现逆反心理,因为他们从小缺乏安全感,所以喜欢与人对着干,常喜欢哭闹,同时对身边的一切都不相信,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社会。
3.心理抗挫折能力较弱,极易自卑自闭。儿童年龄小,本身耐挫力就比较弱。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其心理非常脆弱,常情绪不稳定,对自己没有客观的认识,遇到困难不愿意帮助别人,宁愿放弃自己,这是挫折抵抗力差的具体表现。[3]
1.加强家庭教育,促进家长和孩子的沟通交流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由于父母的缺位,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关爱和心理沟通造成的。因此,既然父母,就必须承担起自己的家庭教育责任,这样才能把孩子放在父母的精神上。要尽好父母应尽的责任,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其进行定期的思想教育,即使自己不在孩子的身边,也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定期看望留守儿童,确保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如果你想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品格和突出的能力,父母就应该有奉献精神。因此,父母应该在这方面开阔眼界,制定长远计划。当物质条件基本满足时,父母应该多为下一代着想,多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笔者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应该至少有一位家长留守,这有利于儿童个性和学业成绩的培养。
2.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关爱留守儿童
学校教育应该是影响儿童成长的主要渠道。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留守儿童在学校的教育,还要有意识地延长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以弥补其校外生活的真空,促进其健康发展。在这方面,学校应该充分发挥教育的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的学生,教师应加大家访力度,或通过电话、信函等形式,向学生通报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针对留守儿童的道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正工作。同时,学校可以开展班会活动,反映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家长外出打工的现象。在校外工作的家长也可以被邀请参加班会。留守儿童通过讲述自己的工作经历,通过工人和学生之间的直接交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从而理解和尊重父母。
3.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调查显示,大部分留守儿童的价值取向扭曲,道德品质低下,行为习惯拙劣。除了父母的缺席、缺乏适当的监督、缺乏对父母有效的教育等原因外,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腐蚀着孩子们幼小纯洁的心灵。因此,应动员社会各方面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虽然学校生活是留守儿童的主要生活方式之一,但是在整个社会生活中,任何一种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无论是初级的还是次级的,隐性的还是显性的。因此,有必要加强文化建设在农村城镇和村庄,大力规范校园的周边环境,打击非法网吧和电子游戏房间,消除各种毒害孩子的精神污染,并使农村中小学学生接受教育和启蒙运动在一个良好的环境。[4]
4.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和困境可以归结为缺乏正确的现实态度和内在失衡。母外出打工是现实,留守儿童应该保持健康的心态,面对现实,不能改变父母外出的现实,只能学会调整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作为留守儿童,要学会自信、自立、自强,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作为自己的锻炼和考验,为自己设定目标,培养各种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把学习当成一件有趣的事情,多接触老师和学生,主动与家长沟通,勇敢面对和克服生活中的问题。
综上言之,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大背景下的重要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如何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的协调与合作,形成合力,只有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有针对性、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了纠正他们不良的心理倾向,纠正他们的道德行为,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