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正大
(广东省惠东县平山中心小学 广东惠东 516300)
《品德与社会》无疑是一门庞大、浩瀚的学科,囊括了许多层面的知识,紧密贴合交际与生活,更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让爱国思想扎根于学生们的心底,让孩子们竖立正确的法律与道德观念,成为合格、出色的新时代人才,关乎到他们的一生。这样的科目,就绝不能以枯燥、单调的方式把课本内容生硬地灌输到学生们脑海中,老师们应当创造出更为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把学生们的心思吸引过来。要知道,这门学科不单单阐述了客观的规律,更关乎到主观的意识,只有真正把知识吸收消化为自己的理解,才能发挥出理想的成效。[1]
就实际情况来看,受限于应试教育的制约,现在的课堂上往往显得死气沉沉,学生们没有太多交流的机会,更没有释放自身才华的空间。这样机械式的单方面填鸭教学氛围下,课本对孩子们毫无吸引力可言,也根本无法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很容易对其产生排斥、抗拒的心理,学习效率自然大大降低。不仅如此,有些内容也显得过时、落后了,和学生们所熟悉的日常脱节,无法让他们产生代入感与亲切感,最典型的无疑是抗战、高科技等方面;更有些内容,太过乏味、空泛,或难度太低,根本没有留有思考与回味的余地。[2]
毫无疑问,语言本就是一门深奥的知识。如果老师们的表达能力出色,可以用悦耳、清晰的语调,把内容更为确切、生动地表达出来,显然对孩子们来说更具吸引力,能够抓住他们的内心,投入到课堂中,收获更为显著的教学成果。打个比方,在《在交往中完善自我》这一课上,笔者就委婉、认真地对学生们道:“大家都是同学,要是你和朋友们相处愉快,那么自然能够得到更多的帮助,有益于学习;要是太过形影单只,不被同学们认可,被整个集体所抛弃,心态也会随之变坏,那么不但成绩会下滑,更有可能变得讨厌学校,生活变得很糟糕。想要让自己更加快乐、出色,就要多交朋友,变得阳光、开朗些。”这段话较为直白,把利弊阐述得非常明确,孩子们很容易就理解了,并更加认真地学习这些知识。
毫无疑问,兴趣是时刻维持学习动力的最佳发动机。要知道,学生们的自律性是有限的,惰性更是难以克服,对低年级的学生尤为如此,他们根本无法正确认识到学习的价值,一味地鞭策、劝说,不但效率低下,更有可能带来反效果。那么,不妨妥善加入一些更为趣味的教学手段,塑造出更易调动孩子们热情的环境。这就要求老师打破旧观念的桎梏,掌握更为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特级教师的于漪就分享过这样的一种观念:“课堂上,要首先抓住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能为学习而认真思考。”想要达成这一目的,游戏、分组讨论等,都是非常值得尝试的途径。广大教师们,应当秉承寓教于乐的准则,让孩子们在最为轻松、满意地环境下成长起来,且不单单把目光局限于文化成绩,生硬地背下知识点,更要在无形间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竖立正确的心态与观念,变得善于表达与反思。
老师们应当把课堂的主导权传递到孩子们的手中,放手给他们更为广阔的天地,自身更应当注重调控与引导,而不是操控一切。可以说,学习的过程有时会比知识本身更加重要,因为课本随时可以翻看,但让孩子们养成愿意自发打开课本的心态就显得尤为珍贵。事实上,笔者在一线教学领域实践的过程中,就展开了一系列探索与尝试,追寻激发孩子们热情的最佳方案。这就要考虑到学生们的基础与能力,事先敲定一个难度适中、又能围绕着课本知识展开的议题,让学生们对此做出讨论并反思,在不断思索的过程中,巩固对知识的印象,并逐渐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内容,彻底将它们吸收为己用。无疑,孩子们的求知欲是极为旺盛的,更青睐新鲜的事物,而课堂内容就要往这样的方向导入,让学生们更具专注度。当然,也要给孩子们更多表达自身观念的机会,多加发言,这不但有助于熟记知识,更能培养表达能力,也可以让其他孩子们学会倾听他人的观念,理性评判,并汲取其中的精髓,拓宽眼界。动手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最常见、有效的方案不外乎笔记、预习等,这能极大程度地提升学习效率,不仅如此,也能在潜移默化间让孩子们形成自发学习的优秀习惯。
总的来看,老师们应当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做到与时俱进,不再粗暴、机械地敦促孩子学习,而是以温和的手段,让孩子们自主融入课堂,形成充满生机的学习氛围,确保教学规划能够顺利落实,为孩子们带来更大的帮助。
及时、多面的评价,对孩子们来说可以说是至关重要。事实上,笔者在组织了“小老师”这一活动后,第一时间在班级召开了点评大会,不光自己发表了看法,学生们内部也踊跃地表达了不同的观念。当然,要控制节奏,不能让点评变成恶意的攻击与批评,破坏班级凝聚力,而是更侧重于鼓励,让孩子们能够正确看待他人优点并学习,被表扬者也能变得更富自信,以更饱满的姿态面对学习。除此之外,笔者在授业过程中,一应课代表都没有擅自指定,而是让学生们自荐、并投票选拔,塑造出了阳光、公平的良心竞争氛围,有助于民主意识的萌芽。最后在期末环节,笔者没有盲目地按照卷面成绩打分,事实上这只占了一半的比重,实践、日常表现、以及家长意见,都关乎到最终的分值,对学生们起到更全面的鞭策与引导效果。
在美国,有这样的一种理念得到了许多人的青睐与认可:只是听过、看过,很容易忘记,只有真正动手体验过,才能真正地领悟。 老师应当认识到,眼睛只是一扇门户,内心才是根本。想要逐渐形成自己的品德与思想,就离不开切身的历练。以课堂为起点,认知到整个世界,才是品德教育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