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变化
——以宁明县北江乡中心小学为例

2018-02-25 17:43广西宁明县北江乡中心小学532506司海友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20期
关键词:长方体新课程改革

广西宁明县北江乡中心小学(532506) 司海友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在顺应时代发展的前提下,乡村学校的小学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工作者在对课程进行多角度和多方式的不断反思之后,总结出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固有弊端,再通过对课堂教学的不断改进,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我校数学课堂教学的变化发展史,不仅见证了新课程改革的历程,而且对反思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成果具有积极的意义。新课程改革后的乡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教学方式上更趋于多样化,课堂中的教学主体也在不断转换,教学模式由单一和封闭走向开放、多样和民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变化,为深入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一、课堂互动内容不断增多

在新课程改革进行的十多年里,我校数学课堂教学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方面有所加强。

1.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所加强

在新课程改革以前,我校的数学课堂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只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不断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受到班级人数和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大部分问题是由所有学生一起回答的,课堂中缺少一对一的互动交流。

新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改善了这一现象。从整体上看,我校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频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学生个体的培养,教学形式也由学生齐声共答转向一对一的问答。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时,某教师就设计了一对一、一对多的互动交流环节。

师:在上课之前先点名,需要用到找因数的一些知识,被点到的同学请站起来答“到”,如“5号到”,明白了吗?

师:8的最小因数和最大因数到了没有?

生1∶1 号到。

生2∶2 号到。

生3∶4 号到。

(教师重申要求,学生回答)

生1∶1 号到。

生4∶8 号到。

师(小结):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它本身,最小因数是1。

师:6的因数到了没有?

生1∶1 号到。

生2∶2 号到。

生5∶3 号到。

生6∶6 号到。

师(小结):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

……

在这种问答形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获得了更多思考问题的时间,还能使教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促进教学目标更好地完成。除此之外,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出现问题之后,能够及时地与教师取得沟通。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而且让学生有了更多表现的机会。

2.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不断增多

我校课堂教学不仅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所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也有所增加。新课程改革在促进教学方式不断转变的同时,也使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因此,我校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也越来越注重学习小组的讨论。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是同桌之间进行讨论。在观察各组学生讨论情况的同时,教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指正和引导,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由此,我校数学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不断得到提升。

二、课堂教学方式不断变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能够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增加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促使数学教学成果更加完善。

1.转换教学课堂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上唯一的主体,“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教师只一味地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忽视了学生个体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长期被动的学习状态下,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新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学方式的不断发展,教师在教学中逐渐转换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摆脱了被动的学习状态。新课程改革以后,我校数学课堂教学由教师讲解向学生讲解不断转换。学生讲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生讲解不但能够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不断提高,而且对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具有积极意义。学生讲解的增多导致了教师讲解在课堂讲解中所占的比重减少,由此可见,教师在逐渐转变教学方式的同时,也逐渐转换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

2.课堂练习时间逐渐减少

课堂教学中,学生讲解的比重增高,教师讲解的比重越来越少,随之而来的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课堂练习所占的时间越来越低,传统教学模式下“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逐渐被替代。总体来看,课堂练习时间的减少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了,这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动手操作”与“探究学习”被广泛应用于我校数学教学活动中,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就设计了自主探究的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

师∶你们已经知道了长方体的特征,如果让你们做一个长方体,能完成吗?

生(情绪高涨地齐声回答):能!

师:请拿出你们准备的小棒、三通或橡皮泥,小组合作制作长方体。做之前,先商量准备怎样做,做什么样子的,然后才开始动手做。

(生制作,师巡视,适当指导)

师:请汇报你们小组是怎么做的。

生1:我们组拿出12根小棒,把它们截成长短不同的3组,每组4根,然后用三通拼插,就制成了一个长方体。

生2:我们组想做一个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所以我们把小棒截成了8根一样长的和4根一样长的。

师:制作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3:我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有互相平行的,还有互相垂直的。

师:哪些棱是互相垂直的?

生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互相垂直。

生4:我发现长方体的形状、大小和过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短有关系。(手拿长、宽、高相差较大的长方体)你看这个长方体和其他组的就不一样。

师(展示两个组制作的长方体):确实不一样。同学们,你们太厉害了,发现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老师真为你们骄傲。

……

像这样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课堂,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学习中也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另外,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具有积极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进行的十多年里,我校数学教学在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上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改革推动着教育体制的完善与发展,因此,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教育思想不断融入教学实践中,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将新课程改革进行下去,为推动乡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猜你喜欢
长方体新课程改革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改革之路
抓不变量巧解题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