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中央工业试验所筹建始末

2018-02-25 18:55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试验室工业试验

赵 正

(1.内蒙古师范大学 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2.咸阳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陕西 咸阳 712000)

工业试验室是20世纪前半期世界工业技术创新的一个新场所[1]。政府创办的工业试验室,由于具有资金和团队的优势,对工业技术产业化的贡献是个人发明者和企业研究室无法比拟的。民国时期,民族资本成为中国工业的主导,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工业技术研究机构中,建于1930年的中央工业试验所(以下简称“中工所”),隶属于南京国民政府工商部,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轻工业和化工工业研究和试验机构[2],在抗战时期为大后方的酿造、皮革、纤维、陶瓷、燃料等工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大量轻化工产品,为抗战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关于该所的机构沿革和贡献,文献[2-4]已作了阐述。但对于该所的筹设经过,国内学者大都以“历经两年,终于设立”一笔带过。本文对该所一波三折的筹建过程进行梳理,以期发现当时政府对待科研机构的态度以及该所筹建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1 筹建背景

1.1 国内学者认识到外国工业试验室对工业的影响

1840年,德国化学家贾斯尤斯图斯·冯·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1803—1873)在吉森大学建立的化学研究试验室,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试验室[1]。该试验室的建立,标志着科学研究从以学科为基础转向到以行业为基础。19世纪中后期,以化学染料工业为基础的著名工业试验室有拜耳、爱克发(Agfa)、柯达和杜邦化学公司,以电气行业为基础的著名试验室有爱迪生试验室、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西门子-哈尔斯克公司、飞利浦公司、西屋电气公司等。到20世纪上半叶,由于战争的影响,欧美各国纷纷成立相关政府机构与大学和企业的工业研究试验所签订项目承担协议,运用政府资金进行资助[1]。如美国1915年成立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英国1916年成立科学与工业研究部,美国1918年成立化学军务局。而日本则是由政府直接创办工业研究试验所,如地质调查所(1882)、陆地测量部(1884)、电气试验所(1891)、东京工业试验所(1900)、酿造试验所(1903)等[5]。这些由政府资助或创办的试验室,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工业化进程,使欧美诸国及日本迅速成为工业强国。

民国时期国内学者大多具有留学欧美和日本的背景,他们很快认识到欧美和日本工业的强盛在于工业技术的先进,而工业试验机构的技术创新是各国拥有先进工业技术的主要原因。如首任中央工业试验所所长徐善祥对日本工业的观察:“数十年前,(日本)工业用品几无一不仰给舶来。自日本政府补助巨款创设理化研究、燃料研究等所之后,而制造工业一日千里。去年在东京万国工业会议时,曾设置二馆。其一陈列从前输入之物品,其一陈列今日自制以代外国之物品。两相比较,凡第一馆中所陈列者,第二馆中皆有之。足证日本工业品,今日已足自给也。”[6]序他同时和国内情况对比:“反观我国,历次国货展览会所陈之物品,除旧有艺术如雕刻绣书之外,凡一切日用品,几无一能出人头地。故每年输入之货物远过输出。瞻彼东邻,能无愧乎?”[6]序再如著名化工学家吴承洛对当时我国工业状况进行的分析:“欧西各国,多以商业角逐我国……惟日本处心积虑……其侵略东三省也,南满铁路为之先锋,路轨所至,原料之培养及其利用,莫不详加试验。如在大连设立大规模之中央试验所,分门别类,从事研究,其人才、其经费、其经济、其毅力、其设备,非我国任何研究试验机关所能比拟于万一。……在欧美日本,公私研究机关之林立,固无论矣。”[6]序这些留学归国的科学家都认识到工业试验机构的筹设和试验研究是国家强盛、工业发达的基础。

1.2 国内缺少工业试验方面的研究机构

在政府创办的工业试验室方面,民国早期仅有几个试验室进行了一些试验研究,但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由于内战不断、经费不足、人才缺乏,几乎全都陷于停滞。这些试验室包括:(1)北洋政府农商部于1915年在北京创办的工业试验所。该所是由矿物化验室改组成立的,主要工作是化验分析矿物,特别是煤炭,还曾进行窑业试验、酒类制造,十周年曾刊发报告书一册[7]。该所整体来说成绩寥寥,后被南京国民政府工商部接收。(2)地方政府设立的工业试验所。成绩最为显著的直隶工业试验所成立于清宣统三年(1911)春,所址在天津,在陶瓷、皮革、油脂、造纸、漂染等方面的试验都有一定的成绩[8]。报告书一年一册。但在1924年后,华北地区累战经年,该所屡驻军队,狼藉不堪,颓败废弛,几等虚设。其次是山东工业试验所。该所筹设于民国六年(1917),在化学试验、纺织试验及机械物理试验方面都有工作。1928年,济南发生“五三”惨案,该所横遭残毁,“室顶随处露天,甚至厂房倒塌,机械狼藉,全所精华萧索殆尽。”[9]除此之外,山西、福建也有机构进行工业试验,但由于专业人员和经费缺乏的原因,成效都不显著。

在日本侵占区的工业试验机构,有日本南满铁道会社在大连设立的中央试验所。该所成立于1907年10月,到1927年,该机构有农产化学、畜产化学、矿产化学、油脂化学、焦油化学5科[10]。该所人才济济、经费充足、设备先进,远超国内试验机构。该所的成就也成为中工所建所的动机和目标之一。

国内大学中,设有工业试验室的主要有北京工业大学、北洋大学、交通大学、东北大学等。大学中的工业试验以教育为主,偏重理论,应用性较弱。

另有国民政府设立的中央研究院[11],分所中的化学、物理和工程3学科,有关于工业试验的工作,但该所设立的目的在于研究理论,工业应用不是其重点研究领域。

国民政府工商部在各通商口岸设立的商品检验局,对进出口商品进行检验,可以认为是一种简单的工业试验所,但是商品检验局是对商品进行鉴别杂伪的化验分析,至于工业制造方法则没有涉及。

综上,在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已有研究机构或研究工作陷于停滞,或从事理论研究,缺少应用型的工业试验机构来从事工业技术的开发和推广。

2 曲折的申请过程

2.1 工业设计委员会的议案

1928年8月,国民政府工农商部工商设计委员会①工商部工商设计委员会,1928年7月28日成立,当时北伐完成、建设开始,国民政府工商部为寻求一整套工商业建设设计方案而成立,其中的委员是科学家和国内知名实业家。召开会议[12-14],在工业组的提案中,有茅以升、刘荫茀、吴承洛、徐善祥的《拟设工业试验所计划案》,吴蕴初的《奖励工厂筹设公共试验所并厘订试验所开放规则案》,孙洪芬的《国立工业研究所案》,吴蕴初的《调查工业品消费额依其需要之多寡缓急计划全国工业进行步骤并奖励创设基本工业案》,吴承洛的《对于国营酸碱工业案之意见》,孙洪芬的《国营煤膏工业案》《国营酸碱工业案》。其中前三案属于研究或者试验,经委员会审查,决议如下:“《国立工业试验所工业研究所案》:(甲)工业试验所应于最短期间先行实现,俟经济充裕后,再扩充,并兼设工业研究;(乙)工业试验所,就原计划开办费十五万元,经常费五千元,系指一所而言;(丙)工业试验所,先由工设立一所于上海;(丁)工业试验所,并兼代商家试验物品,及检验进出口货物事宜;(戊)请部长呈请国府提前开办。《奖励公共试验所案》:(甲)请部责成各省区商会,会同各工厂筹公共试验所;(乙)请部厘订奖励公立工业试验所办法;(丙)请吴蕴初草拟公立试验所组织大纲。”[14]决议中明确提出应请商业部部长呈请国民政府设立工业试验所,并对工业试验所的经费、地址和任务进行建议。据中工所所长顾毓瑔回忆,最早提出建立中工所的是徐善祥[15]。

工商设计委员会的委员大部分是中国工程学会的会员,该学会于1925年成立有工业材料试验所。该试验所挂靠在上海南洋大学和杭州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每年经费靠募捐而来,后期由于经费不足几乎陷于停滞。工业材料试验所的困境,使中国工程学会中的科学家认识到依靠学会办工业研究机构困难重重。因此,工商设计委员会中科学家委员提议建设政府工业试验所,意图依靠政府的力量振兴国家工业。

2.2 工商部的呈请

1928年10月,工商部部长孔祥熙呈请国民政府筹设中央工业试验所,并附《组织规程》和《经临预算书》。《组织规程》指出成立该所的宗旨是“考验工业原料,改良制造方法,鉴定工业制品”,该所拟设化学试验处和机械试验处。呈文称:“窃维工业之振兴,必本于科学。而科学之昌明,尤资于试验。是以世界各国对于工业之如何改良,商品之如何鉴别,标准之如何规定,以及制造方法之如何检验,盖无一不以科学为基础,更无一不以试验为依据。”“我国研究工业及运销商品者,往往假手于外人所设机关为之化验,取其凭证以为依据,不特我国工商业之主权被人侵害,亦且工商业之生命受人操纵。现在提倡国货风起云涌,工商各界以其出品来部呈请奖励证明者肩踵相接,自应妥为审核,详加指导,方足以慰喁望而促进行。但国货之真伪,制造之优劣,既非目力所能鉴别,亦非徒手所能分析,势不能不借助于精密之仪器及纯粹之药品,否则虽有专家亦将束手”。最后总结筹设工业试验所的动机有三:“一鉴于东西各国之成规,二惕于工业主权之旁落,三迫于工商界之要求。”[6]1-2

在《经临预算书》中,临时费预算为19.5万元,用于筹设开办的费用,包括建筑房屋、建造实验室和购买设备等;经常费每月6 285元,主要用于薪资和日常费用。

需要指出的是,在递交呈请之前的6月21日到7月23日,工商部派员接收了北京的旧实业部,其中接收工业试验所的负责人是王季点、王志远,这次接收的文件对工商部起草呈请和规程应有一定的帮助。

2.3 一波三折的审批过程

行政院批准单独设所的过程一波三折,经历三次呈请,两次驳回,历时两年。

在第一次呈请后,1928年10月9日行政院审议认为,当时内政部也报送了筹设中央卫生试验所的议案,若上述两所同建一处则能节省费用,因此令两部商讨合建事宜。后由于中央卫生试验所已于1929年3月在上海设立,合建事宜搁置。由于呈请没有得到批准,在工商部暂设化学试验室,以暂缓社会上工商品检验的需求[6]2-4。

1929年6月,由于工商部化验室规模太小,不能满足工业试验的要求,工商部再次呈请国民政府“修正工业试验所规程及经临预算书予批准设立并饬发经费”,请求设立中工所。第二次呈请考虑到国民政府财政困难,建议筹建费19.5万元分三期拨付,第一期7.5万元,第二、第三期各6万元,经常费每月6 285元则可以7折拨发。7月20日,行政院第29次会议批令工商部会同铁道、卫生两部统筹合作设所,以便减少费用。后经三部协商,认为工业试验所的性质、目的与铁道部、卫生部的试验机关都不相同,不宜合办[6]4-7。

10月1日,呈“复未便统筹设立试验所理由乞鉴核示遵”,请求单独设所。1930年1月8日,经行政院第52次会议决议批准单独设所[6]6。

纵观整个审批过程,问题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国民政府经费紧张,为节省费用让筹设试验所事宜两次复议。而当时,美国华盛顿的化验所每年花费约120万美元,日本东京的工业试验所资产已达633万日元,日本在大连设立的中央试验所每年花费数十万日元。考虑到汇率的影响,中工所的筹建费和经常费是很低的。由此可见当时国民政府国库空虚,财政捉襟见肘。第二,行政院认为卫生、铁道和工商部门的试验所部分职能重复,都具有检验化验的部分,因此建议合办。这里除了节省经费外,行政院对工业试验所职能的误解也是原因之一。在中工所筹建之前,国内的试验所从事的大多是“鉴定工业制品”的商品检验职能,至于“考验工业原料、改进制造方法”的技术性研究工作,除专业科学技术研究人员认识到其重要性外,其余人员了解并不充分。

3 快速的筹建过程

在单独设所的呈请被行政院批准后,中工所正式进入筹备时期。1930年3月,工商部任命张泽垚①张泽垚(1894—1970),江西鄱阳人,191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18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化学硕士学位,1921年获美国俄亥俄大学工业化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农业大学、重庆大学教授和上海卫生试验所所长,中央工业试验所化学组主任(1930—1932),重庆盐业研究所研究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江南大学化学系主任、教授和华东化工学院无机工业系主任,1950年发起筹建中国陶瓷学会。由于张泽垚成功筹建上海卫生试验所(1929年3月成立),故工商部任命他主持筹建中工所。为筹备工作主任,成立筹备工作小组,成员有张可治、吴承洛、施行如、屠祥麟等12人。筹备小组就所址、经费、设备等问题拟初步计划。张泽垚在《中央工业试验所筹备之经过》的序言中写到:“我国目前财政支绌,需要建设事业繁多,因此制定合适的预算,国家财政才能批准。常听说,某省某市,欲办一试验机关,因预算须数十万而搁置。我认为不能这样做。我认为,要办一项事业,应从最经济的角度从速办理,先让该机关产生,然后再继续发展。在沪市筹设卫生试验所,只有旧楼一座,开办费万元,经常费月千数百元,到今天不到两年,成绩已很可观。谁说建设事业必需巨大经费才能筹办的?有之固佳,无则不能举办则未敢信也。亦视主其事者之毅力,与办事兴趣之何如耳!”[6]序其“从最经济的角度从速办理”的思想,使中工所从筹备到建成仅仅用了不到4个月的时间。

(1)经费的核定和垫付。4月16日,国民政府财政部核定,临时开办费19.5万元,1929年度暂拨6万元,其余下年度拨付;经常费1929年度以半年度计拨3.771万元。后由于经费暂时没有到位,5月12日,工商部先垫付2万元进行筹备工作,其后财政部经费款到位[6]5-16。

(2)所址的选定和房舍的修缮。由于工业试验室及设备的特殊性,一般民房等都不合适,最终选定前江南造币厂为该所所址②该所址最先是孔祥熙发现,和财政部协商同意后,向行政院提议并通过,方拨为所址。,并与第二度量衡制造所共用该所址。该厂位于南京市西水门下浮桥过龙街,北临秦淮河,分旧厂和新厂两部分,占地百余亩,之前归属财政部,接收前一年被火烧后,大部分剩下破瓦颓垣。到5月31日,除该厂军事参议院借用的房屋外,其余前江南造币厂房舍和设备均已交接完毕。经过临时修缮,旧厂有房屋80余间,新厂有房屋50余间。其中旧厂改为办公室、化学试验室、机械室、化工工厂、药品仪器储藏室、物料库及员工宿舍;新厂改为铸工锻工木工及打铁厂等[6]17-27。

(3)设备情况。该所筹建时的设备有3种来源:一部分来自工商部化学试验室的仪器,主要用于化学试验处;一部分是从财政部原江南造币厂接收的机械等,其中有车床6部,钻床、大铇床、舂床各1部,主要用于机械试验处;第三部分是新购置的一批急需设备仪器,其中包括离心分离机、真空叶式滤机、真空干燥机、真空分馏机、抗酸真空蒸发器、柴油机等。除此之外,在厂址内的度量衡制造所的仪器也可以使用[6,16]。

(4)拟定相关章则。在该所筹备即将完成时,筹备组人员还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其中有《中央工业试验所办事细则》《中央工业试验所附设实习工厂规则》《中央工业试验所化学试验规则》《中央工业试验所暂定试验收费表》等[6]29-47。

4 试验所成立及后期影响

4.1 试验所的成立

1930年7月1日,中央工业试验所正式成立,隶属于工商部,所长为化工学博士徐善祥③徐善祥(1882—1969),字凤石,上海人,获耶鲁大学理学学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工程科博士学位。曾任中央大学、东吴大学教授,国民政府工商部技正兼工业司代理司长。1930年7月任中央工业试验所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分设化学、机械两试验处。化学试验处下设工业试验室、工业分析室、有机试验室、酿造研究室、仪器药品室、蒸汽室、暗室,主要负责工业原料分析和应用方法研究、工商物品的考验和制造方法的改良、化学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的厘订以及其他化学试验。机械试验处下设原动力室、绘图室、模工室、铸工室、金工室、装工室、工具房,主要负责工业材料的力量考验及应用方法、机械考验与制造方法改良、机械上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的厘订,以及其他机械试验[6]48-49。

该所成立时,张泽垚任化学试验处主任,张可治任机械试验处主任。到1930年底,该所从筹备时的13人扩展到33人,其中技术员有王箴、赖其芳、孔祥鹅、陈陶声,技术助理员有屠祥麟、史德宽等[6]56-59。

中工所建所初期的主要工作有:(1)社会工业调查和工业原料征集。调查国内酿造业、陶业、火柴业、纤维制造业等的状况,以及社会上内燃机、纺织机械等的状况。在国内征集各种工业原料,并进行化学和物理分析,公开其研究报告。(2)对陶瓷、玻璃、酱油、酒精、皮革、丝用肥皂、火柴用磷等产品进行社会产业调查,研究其制造方法,并设置实验工厂,一方面制造产品,一方面进行社会推广。(3)在进行试验的同时,参考各国相关的标准及方法,陆续制定相关的产品检验、制造标准。(4)对试验和工厂用各种机械进行改良,并仿造相关机械,为各省市工业试验所使用。(5)接收社会各行业的检验试验请求[6]49-55。

4.2 后期影响

中工所是国民政府时期全国最大的轻工业、化工业和机械业研究和试验机构,形成了以“调查-科研-生产”紧密结合为特点、以应用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工业技术研究基地[17]。该所在战时各种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攻关技术难题,扶植一批轻化工厂,对战时军事民生的需求做出了应有贡献。在科研上,据统计,获专利70余件,发表研究论文452篇,研究专报400余件。出版有丛书、工具书、专著等工业图书,并创办有《工业中心》《中工西南通讯》等学术期刊。该所的很多研究人员,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我国化工业、轻工业研究的奠基人、主力军,如中国近代计量学的奠基人吴承洛,中国近代微生物工业的奠基人陈陶声,中国近代木材工业的开创人唐耀、王恺,中国农业机械农业工程学科的奠基人曾德超,中国陶学会的创始人、硅酸盐科学家赖其芳,以及中国锅炉专业、热能工程学科的创始人陈学俊等。

5 结语

中央工业试验所属于应用型研究机构,在民国时期工业技术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纵观整个中央工业试验所的筹建过程,可以看到:科学家对工业技术创新重要性的认识领先于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因此,科学家和科学社团最先提出了筹建中工所的主张。但是,南京国民政府相关各部门在筹建中相互推诿,致使筹建一波三折,历经三次申请、两次驳回,时间长达两年才获审批。此外,国民政府初期的财政支绌也是中工所筹建中的重要阻力。中工所筹备工作主任张泽垚在筹建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他借鉴了自己筹备上海卫生试验所时的成功经验,在4个月内完成了中工所的筹建。

猜你喜欢
试验室工业试验
商品混凝土试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
DB Living Lab试验室ETCS L3演示试验
工业人
CS95
驭胜S330
交通工程试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研究
C-NCAP 2016年第八号试验发布
试验
高速公路工地试验室溯源管理系统研究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