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汉牡丹文化资源开发初探

2018-02-25 16:07李俊生
邢台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牡丹花邢台市邢台

李俊生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 054001)

牡丹是中国特产之名贵花卉,有“百花之王”之美誉。牡丹品种众多,从历史渊源来看,主要有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的汉牡丹、河南洛阳的唐牡丹、山东菏泽的明牡丹等。历史最悠久的当属汉牡丹。“柏乡县有七株堪称‘世界牡丹活化石’的汉牡丹”[1],汉牡丹之说源自汉朝。据《后汉书》记载,王莽新朝时期,刘秀曾率领军队在华北中南部一带同地方武装势力进行多次激战,取得了不小的胜利,最终打下了一定面积的地盘,建立了较为稳固的根据地,于是在“鄗南千秋亭五成陌”设坛场,“即皇帝位”[2]15-16,建立了东汉政权。因此,当地留下了很多关于刘秀的美丽传说。传说称当年刘秀逃亡时因藏于牡丹花丛中,才躲过了敌军的搜捕。牡丹花救了刘秀的命,因此有功于东汉王朝。据《柏乡县志》记载,东汉光武帝刘秀视察柏乡时曾作诗:“萧王避难过荒庄,井庙俱无甚荒凉。唯有牡丹花数株,忠心不改向君王。”表达对此地牡丹花的感激之情,此后,这里的牡丹便被称为“汉牡丹”,有了“国色天香”之美誉。

一、汉牡丹与汉文化

汉族的称谓来源于汉朝。牡丹花是华夏民族之花,是富贵的象征。汉文化博大精深,同牡丹花的雍容华贵正好相互辉映,体现出兼容并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之民族精神。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汉文化,对此后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具有重要作用,是中国保持大一统局面的文化根基。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河北,日军头目见到邢台柏乡县城北弥陀寺的汉牡丹花后,非常喜欢,两次把汉牡丹花株连根挖出,用车船运到了日本,虽派专人精心照料,但是都没有存活。这一消息传回国内,人们都说汉牡丹是中华民族之花,象征着中国,不会屈服于日本侵略者。“汉牡丹经日寇两次肆意劫掠,十余丛花株几濒于灭绝。直至解放后,萌发的幼芽在村民的护养下,才又长高开花。”[3]20新中国成立后,在当年被日本侵略者挖走汉牡丹的地方,又生长出新的牡丹枝丫,长得枝繁叶茂,欣欣向荣,仿佛向世人昭示着中华民族之根是挖不断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也许汉牡丹就喜欢这片土地吧!“千余年来,方圆数百里内,未见任何地方有它的分株。”[3]19

汉朝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儒家推崇“仁、义、礼、智、信”,这是儒家所提倡的做人的基本准则,这同当今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从而使儒家学说成为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在世界上很多地区都开办了孔子学院,讲授汉学,传播汉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互通有无,互相了解,增进互信。文化在国际交往中可以起到很好的媒介和桥梁作用。

牡丹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都喜欢牡丹花,因为她寓意富贵、繁荣、团圆、祥和、平安和大吉大利,无论从老百姓的家居装饰,还是服装设计,牡丹花图案都是非常受人们欢迎的。逢年过节,牡丹花更是成为装扮中国节日气氛的不可缺少的喜庆符号。牡丹花是中国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平的象征,作为中国国家最高荣誉的友谊勋章,就包含有牡丹花元素,鲜艳夺目的牡丹花,象征着中国日益走向繁荣昌盛。

二、汉牡丹与旅游文化建设

牡丹花美丽、典雅、大方,寓意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经过深度融合,最终形成统一多民族文化,这是历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传承发展中华文化,是每一位中华儿女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文化旅游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业新的发展方向,通过旅游感知文化内涵,接受文化熏陶已成为游客们新的需求。因此,文化旅游具有历史性、民族性、神秘性、艺术性等色彩。文化旅游建设是一项宏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认真谋划,充分利用本地人文资源,发掘好历史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文化旅游建设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创新方法手段,及时发现人们在新时代产生的新的文化认同,引导人们追求健康典雅的文化,抵制低俗文化。文化旅游是一项朝阳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旅游方面的消费需求会越来越大,地方政府必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文化旅游产品,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要。当前各地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旅游人数逐年攀升,旅游作为一种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消费方式,可以让人们在休闲娱乐中增长见识,学到平时学不到的东西。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业属于绿色产业,基本不会带来环境污染,还能很好地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发展方向。

当前,文化已经成为各地旅游业发展的灵魂。邢台市柏乡县拥有汉牡丹文化资源,应该大力发展汉牡丹文化,并充分挖掘本地相关汉文化资源,特别是通过加强对光武帝刘秀与当地渊源的研究,把汉牡丹和汉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把汉牡丹作为当地文化品牌推出去,提升邢台的知名度。同时要注意加强汉牡丹园与周边旅游景点的合作,增加游览内容,让游客有更多获得感。要克服汉牡丹花开具有季节性的缺陷,增加其他季节可游览观光的项目,比如观光农业、观光工业、果蔬采摘、四季花卉供应等项目,形成旅游产业集群效应。可以考虑以汉牡丹园为中心,大力发展邢台花卉产业,形成四季飘香的花卉基地,让游客什么时候来了都可以欣赏到相应季节的鲜艳夺目的花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鲜花的需求会越来越多,花卉产业必定大有发展前途。

三、汉牡丹与生态文明建设

汉牡丹是一种植物,也是一种文化,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和价值取向意义。牡丹属于中华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符号。汉牡丹每年四至五月份开花,正值旅游的黄金季节,具有很好的旅游文化开发价值。牡丹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牡丹文化,实质上就是弘扬民族文化,邢台市应该牢牢抓住当前经济转型发展的有利契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把汉牡丹文化做大做强,使之成为邢台的一张文化名片,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要大力发掘邢台市的“花文化”潜力,形成“花文化”市场,做到环境绿化、美化、优化,居民生活质量上档次,提品位,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汉牡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汉牡丹生长地区——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位于黄河中下游,属于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这一地区拥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和名胜古迹,这就属于宝贵的地方文化资源。每个地区开发文化旅游,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地理优势,充分利用好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据宋代碑刻记载,宋哲宗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柏乡当地村民曾集资重新修建“汉光武敕封牡丹仙子神庙”。[4]说明柏乡汉牡丹早在北宋时期就已经接受当地居民的祭祀了。这也是汉牡丹与其他地区牡丹的不同之处,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著名歌唱家蒋大为演唱的《牡丹之歌》在中国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一方面体现出人们对牡丹的热爱和对牡丹文化的认同;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人们对牡丹精神的向往和追求。牡丹精神就是一种不畏强暴,顽强不屈的精神,是一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5]37的精神,这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牡丹具有高贵的品质,不畏风吹雨打,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历经严冬的考验,蕴含无限的生机;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将美丽带给人间。汉牡丹“移至它地不活,人折之即手肿痛。”[1]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仿佛一朵牡丹花,拥有牡丹一样的气质,我们要传承与发扬牡丹精神,推动与发展牡丹文化。牡丹是许多百姓心目中的“国花”,牡丹文化是中国的一张名片,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目前已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的今天,作为“汉牡丹之乡”的邢台市尤其需要重视和加强汉牡丹文化建设,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增添新的光彩,伴随正在进行的“蓝天保卫战”,把汉牡丹文化资源开发和环境绿化美化结合起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当地人民朝着牡丹花一样的美好生活阔步前进。

总之,邢台市拥有汉牡丹文化资源这样一个独特优势,自2012年以来连续举办了七届“中国汉牡丹文化节”,对于带动地方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开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全国的知名度还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地方的人只知道洛阳牡丹、菏泽牡丹而不知道邢台柏乡的汉牡丹,这说明宣传的力度还是严重欠缺的。另外要使邢台的旅游业发展起来,需要统筹全市的旅游资源,统一规划,协调联动,合理配置,努力实现一张通票游全市,把分散的景点连接起来,通旅游公交车,这样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来邢台旅游。要把汉牡丹和汉文化结合起来,大力发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让游客在非花开季节来了以后也能有所收获,感受到邢台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要把经济建设、文化旅游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同步规划,“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6]16,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步伐,让邢台早日摘掉“污染城市”的帽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为代表的绿色产业,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加快脱贫攻坚步伐,让尚未脱贫的群众早日脱贫,早日过上生活富足、环境优美,像牡丹花一样的幸福生活。

猜你喜欢
牡丹花邢台市邢台
牡丹花有多少株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邢台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邢台分行
中国人民银行邢台市中心支行
邢台市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邢台分行
中国人民银行邢台市中心支行
邢台市
游邢台动物园
牡丹花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