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晓娟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 054001)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困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社会核心问题之一,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之一,我国在扶贫事业投入的精力素来非常大,始终没有产生丝毫的松懈。但是,社会发展以及形势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传统意义上的扶贫模式已经不能够和当前的发展形势相适应,故此,党中央顺应形势的变化,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深层次推进精准扶贫,积极减少贫困人口,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本质需要,是我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非常关键的任务之一,是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梦想的基本保证。自党的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以来,扶贫开发已经正式成为“十三五”规划项目中的重点工程,成为最艰巨的一项任务。
总书记习近平在湘西进行考察的过程中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一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后来又在不同的场合进行了更加详细的叙述,赋予其丰富的内涵,最终形成了完整系统的思想。除此之外,精准扶贫概念的提出和完善亦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中国化的重要反馈,具备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以及实践意义。为了能够更加深入地对精准扶贫进行研究,使得到的研究成果能够具备更加深刻深远的指导实践意义,就必须要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对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探究,得出具有可行性的改善措施。
目前,精准扶贫相关的一些理论解释主要还在解析制度以及制度实施等角度,虽在理论层面有一定程度上的研究以及整理,但是依旧是零零散散的,显得十分破碎,所以我们应当要将研究的目光置于理论高度,全方位地对精准扶贫政策进行透视。
目前的政策方针以及有关的报道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以及相关的实践经验。但是因为报道的政策方针具有宏观性的特征,且报道内容也比较局部,不够完整,所以我国在未来如何进行精准扶贫成为了一项尚未解决的难题。又因为目前获取的经验是基层经验,太过于表面化,十分容易理解,所以容易造成将精准扶贫进行错误的理解,当成是精准的救济。
目前拥有的研究文献大多数都是比较分散的,而且内容很多都是在实际的工作部门进行实践之后总结的经验,对精准扶贫的研究并不深刻,很多内容已比较浅显,停留在精准扶贫的概念判定以及意义方面,很少有文献能够比较全面涉及到扶贫经验、问题以及措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有待深层次理解。
实施精准扶贫首先需要的就是具体可靠并且符合实际的方案,但是因为精准扶贫面临的实践困境较大,且对贫困人口进行建档过程中存在失准问题,贫困人口的参与度也比较低,所以精准帮扶没有形成明显的差异性,又因为精准扶贫的资金来源非常有限且单一,政策没有明显的边界,故此最终的精准扶贫效果并不能够让人满意。
目前,我国的参考文献大多数都是总结精准扶贫的经验,但是不够精细化以及制度化,很多政策方面的精细内容研究依旧是缺乏的,没有能够将研究的目光汇集到理念、制度、政策等研究层次。
精准扶贫要能够将真实可靠的制度以及政策作为依托,在制度的层面进行实际的创新。我国目前的研究者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都会将研究的主体定为政府,没有能够将研究的目光放长放远,对其他的企业、事业单位、第三部门以及公民参与等方面进行专门性的研究,所以最终导致精准扶贫体系没有能够在绩效评估方面得到可靠的研究结果。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黄承伟曾经表明如是态度——我国目前的精准扶贫在实践的过程中已经存在很多的问题没有能够得到解决,除了资源供给以及需求之间没有能够进行良好匹配之外,社会组织帮扶不足等其他问题也非常突出,如果要能够解决上述的问题,就要将创新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以及解决。
综上所述,我国的精准扶贫研究状况大多数都止步于项目阶段,主要针对的是单个扶贫项目扶贫需要制定的制度保障。故此在未来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应当研究如何常态化精准扶贫,这其中不仅需要创新理论、创新研究方法,还要将目光放在脱贫之后的可持续发展方面,防止出现“返贫”的不良现象。
随着国家对精准扶贫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相关的一些配套政策也相继出台,将政治以及制度的优势进行充分的发挥,将精准扶贫作为基本方略在实践中进行了科学有效的探索行动,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获取了大量的经验。主要包括:
1.进行精准的贫困人口识别、建档立卡,将扶贫的工作机制进行更进一步的健全以及完善。
2.在贫困地区制定特色的发展方案,鼓励劳务输出;改善地区贫困现状。
3.对于居住在生态条件以及环境恶劣、灾害高发地区,政府要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扶贫搬迁工程。
4.重视教育扶贫,保证所有贫困家庭的子女都能够受到一定质量上的教育。
5.重视医疗保险,保证贫困地区的人口能够享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医疗服务,防止因为生病花费大量的金钱,造成贫困的局面。
6.保证贫困地区的人口能够享受到生活保障制度的好处,将最低的农村生活保障制度进行更深层次的健全以及完善,让没有能力以及其他特殊情况的贫困家庭能够有生活保障。
7.健全完善特殊人群关爱服务体系,让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能够受到政府的重视,加快精准脱贫的效率。
除此之外,还要能够将交通领域、电力水利领域的建设速度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加快,将“互联网+”的扶贫政策力度进行提升。改造农村危房、整治区域居住环境智力的速度也要提升,对于边疆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以及连片特困地区要能够进行着重的重视,保证这些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建设,早日突破瓶颈局限。中央政府需要在扶贫方面加强财政的支持以及投入的力度,保证金融输出能够强化扶贫力度,完善精准扶贫过程中国涉及到的用地政策,健全相关的精准扶贫体系。
总之,伴随着我国近40年以来的不懈奋斗和努力,我国在扶贫方面的事业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已经形成了初步的中国模式,并且在实践中获取了大量的经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实际贫困形势的演变,我国政府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扶贫开发的总体战略进行和合适合理的调整,逐步确立了将全面小康作为最终目的精准扶贫政策体系,该目的确立的意义就是精准识别、管理、帮扶以及考核的模式保证我国到2020年的时候能够实现全部脱贫。为了能够实现全部脱贫的目标,我国必须实行精准扶贫政策,该政策能够有效解决我国当下面临的贫困问题,健全完善世界反贫困理论,创新有效的扶贫措施。精准扶贫政策的主要创新点就是瞄准贫困个体,从户到人。但是因为贫困人口具有多种不确定性的因素,所以在进行精准扶贫方面的实际工作时存在较大的困难,需要耗费较大的工作量,需要花费的行政管理成本也比较多。
政府在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的实际过程中,应当要能够将政府以及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妥善的处理,遵循一定的市场价值规律,将扶贫产业项目进行合适合理合时的安排,提供科学合理的金融信贷支持,防止出现产业项目因为投资过度或者配置低效的不良情况。精准扶贫是我国目前实行扶贫开发政策过程中的一项重大创新策略,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相关的政策也要进行科学的优化,尽最大的努力做到“真扶贫”,为我国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作坚实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