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汇通小学(541004) 龙雯琚
目前,合作学习为世界上众多国家所普遍采用,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影响力的教学理论与方式。虽然,我国研究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较晚,但相关理论进入我国后,得到了高度的重视。2001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2011年教育部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课程的基本理念描述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同时,它强调:“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因此,合作学习的理念成为课堂教学的焦点。
合作学习是转变学习方式的一种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认识这一新的学习方式,并根据实际将其合理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才能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调查,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当今语文课堂上最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在一些公开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甚至成为决定一节课成败的关键。但有些时候,教师过于关注形式,在没有认真思考合作学习的真正要义、深入研究学情和学习内容的情况下,盲目采取合作学习,导致不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甚至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笔者在观摩学习和自身实践中,发现当前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合作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学习效果差强人意。有的教师为了“完成任务”,将一些不合时宜的合作学习生硬地塞进教学过程中,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完《桂林山水》的课文内容后,先指名学生说说家乡有哪些山,随后又让学生小组合作把他们所知道的山名用图文结构的方式汇总到纸卡上。提到家乡的山,学生自然兴致勃勃。可这次合作学习与本节课的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有什么关系呢?这个教学环节明显偏离了教学主线,是没有意义的。又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蒲公英的梦》时,让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把蒲公英的遭遇演一演。由于目的不明确,在整个合作表演的过程中学生笑闹不止,课堂差点儿失控。在合作中,学生几乎没有关注课文的主旨——环境破坏带来的危害。
有时候,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笼统,让学生无从着手,不知道该怎么进行学习。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倔强的小红军》时,让学生小组讨论:“陈赓和小红军相遇时,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你从中体会到陈赓和小红军各是什么样的人?”学生在讨论时抓不到关键词语,不知道要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去体会,只能泛泛而谈,脱离了文本。现在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常常让学生合作读课文、读生字词,具体怎么合作法,却没有告诉学生。于是,学生就把“合作读”理解为“一起读”,在小组内齐读一遍。这样的“合作读”能起到的作用是什么呢?为什么不能个人读呢?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有的教师反复强调:“别人发言时一定要认真听。”“认真听”到底要达到什么目标,教师没有明确地告诉学生。于是,学生就以自己心目中的“标准”判定自己“挺认真”了。而教师却因学生总是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而生气、烦恼,对合作学习失去了信心和耐心。
有时候,刚进入学习不久,学生还没有完全将注意力从课间转移到课堂上,教师便组织小组活动。这样,使好动的小学生更加躁动,难以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还没有被激发出来时,便急于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然无话可说,讨论没有成效;当学生没有得到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时,小组讨论就容易偏离主题,同时也会让一部分学生失去个性,形成依赖的心理。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合作学习的形式过于单一,只限于原来固定的小组。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新鲜感和学习兴趣,不愿参与讨论,把课堂讨论当成聊天说笑的机会。
组织合作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后,有些教师就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成了“局外人”。一位教师在教学寓言《揠苗助长》时,让学生合作识字、读课文、表演、讨论寓意、讲故事。整节课中,教师只起到将各教学环节串联起来的作用,类似于主持人。在这看似自由、民主、个性的学习背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否毫无偏差呢?学生是否真的“无师自通”,达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呢?这值得考虑。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没有调控课堂的能力,放出去却收不回。在刚开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班级,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聊天、说笑、争吵、打闹等。在汇报时,教师为了尊重学生,给学生更多自由展示的空间,任由学生发言,不愿打断,结果跑偏了主题,拖延了时间。有的教师抱怨说:“小组合作根本没法开展,一放就乱,一收就死。”
由于以知识为核心的传统教育观念长期以来深入人心,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难以改变,教师更愿意跟随经验走,放不下“领导权”和“包办权”,不敢轻易尝试放手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学生自然不能形成合作的意识。同时,受社会上功利思想的影响,讲奉献精神的人很少,学生大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不愿真心地帮助别人,与别人共享自己的成果,更是阻碍了他们形成正确的与人交往、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应吃透教材,紧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选准内容,组织开展合作学习。北京师范大学的曾琦认为:“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但它并非适用于任何教学条件下。因此,我们亟待需要研究何种学习任务适合于运用合作学习。”每节课上,学生应该学到什么,解决哪些关键问题,教师都应心中有数,并以此为中心,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一些跟主题无关的话题、答案显而易见的问题、对本班学生来说难度太大的问题、需要个人思考理解的问题等,均不适合开展合作学习,不能不顾教材和学生的实际,为“合作”而合作。
在习作起步阶段,随堂仿写课文片段是较有一定难度的。教学时,可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发挥集体的力量,完成片段写作(特别是写几个结构相似的片段)。遇到较长的课文或是复习课时,内容多、任务重,可以围绕一个关键项(教学重点)把教学内容(学习任务)分为几个板块,搭建一个多向度的平台,让小组成员自由选择一两个板块分工学习。向度的设置应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得快的、学得慢的)和兴趣特长(擅长书写的、擅长画的、擅长表达的),使学生在各自完成任务后在组内和全班进行交流,共同学习、进步。一些开放性的话题、主题,也可以开展小组讨论,共同探究。
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具体明确小组讨论所要达成的目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要训练的。一个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班级,其合作学习的效率不会高。在训练中,教师应向学生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所要达到的各项指标。比如,任务布置后5秒内要组成小组;小组活动时合理使用教室空间;桌椅挪动声音要小,动作要轻;主动谦让,让每个人都有合适的位置;要让成员相互看得见,方便讲与听;组内有分工,人人要发言;合理安排时间,不超时;注视发言人,认真听,不插嘴,在听的过程中记录、思考;听完后相互交流;控制好音量不打扰其他小组;关注组内每个成员的表情和神态;互相照顾本组成员,主动关照边缘人员等。
教师出示学习任务时要有鲜明的指向,用尽可能用简短的语言明确告诉学生应该干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从哪些方向去解决。
在教学中遇到疑难问题而学生又有兴趣探究下去时,可以抓住契机展开小组讨论甚至是辩论。阅读教学中,要在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后,再进行合作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如果学生不加思考便投入小组讨论,那些思维活跃或表现欲强的学生便会夺得“话语权”。这样,语文课成了他们的“一言堂”,而那些反应稍慢的学生要么是没时间、没机会说,要么是不自信,怕自己说不好被人嘲笑,最后只能被动接受,成为听众,失去了自己的个性体验。因此,应在个人阅读后再开展合作学习,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如此,思维的碰撞才能产生更多的火花。
小学生永远是喜欢新鲜事物的。为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积极性,教师要采取形式多样的合作学习形式。比如,小记者采访,调查组调查事件,课本剧表演,辩论会,组内游戏、竞赛,分角色朗读,共同完成学习卡、习作、图画、小报等,让学生体会做中学的快乐。
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合理调控课堂,用恰当的评价和适时的引导促进和完善学生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四处巡视,关注每个学习小组的动态。如,有边缘学生出现,要及时鼓励他,并提醒组内成员关照他;讨论声音过大,要及时提醒声控员注意自己的职责;如果小组出现分工不合理,解决问题的方向、方式、方法不正确,还要及时予以指正……教师可以合理使用约定语调控课堂。“约定语”是师生、生生间在课堂学习中的一种默契。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约定语。在活动开始时,要求学生边看视频边记录关键词,提出约定语“(师说)学习有三勤——(生答)眼勤、手勤、脑勤”。这是提醒学生边看边想边记,这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学生光看热闹而忽略学习任务情况的产生。小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为检测学生是否明确合作学习的要求,可以指名学生复述任务;为防止小组活动中的“假合作”,可以要求学生反馈刚才从小组成员那里学到了什么。在小组汇报后,教师的评价要具体指出学生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没有达到约定的指标和要求。这样,让学生明白今后要怎么做。小学生的合作学习有时候会有理解不全面、体验不到位的地方,这时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引导,保证本节课教学目标得以实现、重难点得以突破。总之,绝不能因为学生获得了“主动权”,教师就完全放手不管。
现在很多班级规模都很大。笔者所任教的年级,每个班的人数都不下50人。在这样的大班额中,学生展示自我、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很少,教师提问、对话的面很窄,要督促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更是不可能。合作学习为所有学生提供了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在这个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中,爱发言的学生有了表现的机会,不敢在全班同学面前说话的学生能够在小范围内发言。在合作中,学生互相监督、互相关照、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当今社会上,人们面临着各种复杂的问题,靠单打独斗恐怕是无法解决的,必须学会合作。而现在的学生兄弟姐妹少,亲戚关系、邻里关系淡漠,缺少合作的氛围。因此,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无疑就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最佳途径。在合作中培养集体意识,在发言时提高表达能力,在相互关照中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在交流中开阔视野、训练思维……这些,都将有助于学生今后立足社会。
在语文课堂上,要想发挥合作学习实效,教师就要更新观念,摒弃经验主义,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到合作与分享带来的成功与喜悦。合作学习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不能因为短期内看不到显著成效而放弃。教育改革的路漫长且布满荆棘,我们要充满信心,更要有耐心。在学习方式的变革上,在运用合作学习时,我们要避免矫枉过正,还需且行且思。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
[3]马兰.合作学习:给教师的建议[J].人民教育,2004(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