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涡阳一中 安徽亳州 236800)
微课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形成的一种教学视频,其中包括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传统的依托教材内容形成的“大课”,不仅难以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更是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思维发展。微课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优势也逐渐凸显,并受到师生的广泛青睐。[1]
物理是高中阶段素质教育的主要学科,其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物理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在信息化教学条件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微课引入到物理教学中来,或者采用微课完成重难点知识的讲解,或者利用微课替代教学中的某一环节,而高中生作为网络时代最活跃的群体之一,其在接受、认可、利用微课的过程中也逐渐融参与到新的教学模式构建中来。从目前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效果来看,微课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主题突出、短小精悍,时长通常为5-8分钟的微课,在内容选择上非常简洁精炼,利用单一主题对问题进行集中论述,并辅以生动直观的例子,能够确保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知识理解;第二,内容精细,形式多样,根据物理教学需要,教师可以将微课内容设计成概念型、实验型、练习型等,这些形式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相互融合,这对于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提高教学讲解效果显然是大有助益;第三,资源多样,情境真实,微课本身就是一个学习情境,学生在这一情境中不仅能够实现自主学习,还能够与师生进行互动沟通,从而体现自身的主体价值,完成双向互动的学习过程。[2]
经过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高中生无论是知识储备、学习方法掌握,还是思维水平方面都有所进步,因此,只要进行科学的指导,多数学生都能够利用相应的课程实现自主学习。预习是自主学习中的关键一环。在高中阶段,沉重的学习压力、繁难的学习内容使得一些学生将预习看作是可有可无的过程,将大部分的知识获取依赖于课上的教师讲解。针对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微课的优势,扭转传统预习模式中枯燥单调的弊端。例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把握教学重点,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概念和特点用微课的形式呈现出来,并针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展示实验画面、显示数据、提出问题。学生在预习中,对微课中的问题进行初步回答,将存疑的知识点留到课堂上集中讨论。这样的教学设计将学生的预习过程利用微课的形式具体化,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重难点,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以提高预习效果,为接下来的课堂讨论打好基础。
思维的引导是潜移默化的,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微课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具象化的分析中突破思维局限,深入理解问题。例如,在“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教学中,由于平行金属板的特性,上面的电荷容易出现逃逸的现象,从而会影响实验的精准度,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保证环境的干燥,但是普通实验室难以满足条件,基于此,教师可以在相对封闭的实验室中进行,并录制成微课,这样在课堂中播放微课,学生就能够通过相对精准的实验数据分析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课后复习与巩固一直是教学中的难题,许多学生的课上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如果不进行及时的课后复习,会出现知识点积压,久而久之整个物理学习过程都会被打乱,但是如果教师在课后针对学生的学习难点进行单独辅导,显然不现实,在这两难的境地,微课的优势再一次凸显。微课突破了传统课堂在时间、地点上的局限,能够利用网络传播,并下载播放,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微课运用到课后复习巩固中来想,让学生的个性化辅导的以实现。在课后巩固阶段,教师一方面可以将教学实践中的微课上传到网络平台,以供学生观看、下载,这样就能够实现课堂在课后的延伸,学生在课堂中体没听懂的知识点可以在课后反复咀嚼直至消化;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将重点、难点的讲解制成微课,并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及时补充有关知识,与学生进行在线互动,答疑解难,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微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以及自主学习的机会,也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以及翻转课堂的思路,让师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发展。但是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其中存在的教学问题也比较突出,例如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对重点内容的把握不够准确,使得微课内容略显臃肿,教学环节设计不够紧凑,略显拖沓,影响了微课的利用效率等等。针对这些问题,高中物理教师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纠正教学实践的误区,为微课的合理利用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