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安县龙王乡中心小学校 吉林长春 130218)
教育教学是培养社会人才的主要方式,小学生语文课程又是关于母语的教学,对于学生表达沟通能力的提高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当前,人们已经逐渐摆脱了应试教学的束缚,崇尚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活动课就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方式,可以缓解学习的压力,丰富教学手段,启迪学生的智慧。当然,活动课教学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能够起到辅助学习的作用,进一步发挥自己的引导功效,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更深入的理解语文、
活动课不是自由活动课,它是辅助理论学习的一种方法,也是语文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手段,起到完善教学的重要作用。在语文活动课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对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做一个巩固性的复习,还有助于他们更好的感悟语文,了解语文与汉字的魅力。与此同时,在活动课中学生会更加自由,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以往的单一教学形式予以补充,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建立灵活、高效的语文课堂。[1]
教育教学是师生之间互动学习的过程,唯有做好角色定位,履行好各自的职责,才能最大可能的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教师而言,必须转变过去的教学理念,将自己看作是课程的引导者,而非主导者,准确的定位自己的角色。[2]
美国科学教育家兰本达曾说过:“学习是在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他越是卷入得深,他越是有动力,也就越能积极地和这一过程合作。”也就是说,只有真正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才能更有效的教学。所以,教师不应该是活动课的主导与核心,他们只是一个参与者和引导者,活动的进程、内容、形式都应该由学生自己设计,教师仅仅起到辅助作用。只有这样,语文活动课才更有意义,也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组织活动的组织者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活动课上应该担当的职责,他们要起到总把关的作用,坚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方法,有计划的对活动课提出指导,并将学生的兴趣和喜爱纳入其中,给学生一个成为“主人翁”的机会。特别是在活动内容的把关中,可以选择爱国主义教育、创新创造发明、思想品德修养等有意义的话题,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工具书、其他图书、报科、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其次,“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实施课改之后,自然和社会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为多样化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根据语文活动课程开放性的特点,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把学生的成长看作是一种社会责任,充当学生活动空间的拓展者,引领学生从教室走到室外、从校内走到校外,根据本校实际、班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利用各种场所、努力开发各种教育资源,为丰富学生的语文活动服务。让学生从生活中参与语文活动课程,然后将自己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成长。
创新是进步的动力,也是发展的源泉,一个缺乏创新的民族是难以持续发展的。小学生正处于思想最活跃的时期,在语文活动课中必须要发挥教育的指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创新点拨,从而逐渐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启迪他们的智慧。具体而言,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对活动课学习提出质疑和看法,对于不同答案和声音要耐心聆听而不是“唯书本论”。比如,在小学语文活动课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他们的洞察力,逐渐养成他们写日记的好习惯,并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他们发散思维,这样一来,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鼓励,自然愿意主动分析和思考,对于想象力的激发也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新课程改革期待着老师们重新审视对职业角色的定位,把自己从“神坛”中请下来。要摆脱过去主导教学的局面,给学生更多自主的空间。活动课与理论学习有较大的差别,它旨在将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因此,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活动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成为好的参与者、组织者、开发者和点拨者,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和探究,从而真正体现小学语文活动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