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主探究在小学科学课堂上的应用

2018-02-25 15:11:12
关键词:科学课科学知识科学

(鹤岗市公园小学 黑龙江鹤岗 154100)

生活在这个信息技术、科学技术不断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使我们从小就能明显地感受到科学技术进步给生活所带来的各种积极的影响和改变。这个崭新的时代要求我们小学科学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小学科学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现象的本质,让学生们学会使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科学是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主要学科,尤其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更加显示其重要性和特殊性。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行探究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是我们每位小学科学教师必须肩负起的责任,也是我们应该下力气研究的课题。现代社会要求我们每位科学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因此,我们在科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准确引导,设法让学生主动认识自然事物和现象,掌握事物变化发展规律,自行探究科学知识,启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将使他们终生受益。那么如何才能在小学科学课的课堂上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呢?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探究动力

好奇、好问、好动是儿童的特点,如好听的故事,好玩的游戏,有趣的问题,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小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充满了好奇心,并且特别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小学科学课也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开设的。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行为习惯,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把自己放在小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每一堂科学课,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去探索科学的奥秘,进而掌握科学知识,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应该在科学课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的手段有很多,比如可以巧妙设置问题、组织科学游戏、讲故事以及动手操作实验等。如在学习《不倒翁》这一课时,老师先拿出一个不倒翁给学生观看,然后问学生:“这是什么呢,你知道它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然后教师出示预先设计好的几个不倒翁说:“这里有几个不倒翁都有毛病立不起来,谁能给它们找出毛病呢?”这样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接着让学生自己玩不倒翁,自己探究“倒”与“不倒”的奥秘。又如,在教学《光的反射》和《凸透镜》时,教师先讲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烈日炎炎的上午,敌人突然率领船队来攻打一个小岛,而该岛上的青壮年男子都出海了,剩下的是老人、妇女和孩子,情况十分危急,就在这时,一个老人看了看火红的太阳,让妇女们把家中的铜镜拿出来擦亮,用镜子迎着太阳光对准敌人的风帆,不一会儿敌人的船着火了,敌人不战自败,该小岛的人们得救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通过这样一个故事燃起了学生兴趣的火花,他们不仅想拿镜子试一试,更想知道为什么。

二、在学生探求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准确予以引导

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好对小学生的引导和启迪,指导小学生树立起对科学的探索和研究精神,在科学探索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和科学思维。由于学生年龄小,动手能力差,在使用材料自己动手进行探求时往往感到困难,教师应多方面启迪诱导,指导他们如何去探求,教给他们探求的“序”。

在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过程中,科学课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拓展自己的思维,发挥学生的合理想象,使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去探究科学奥秘。例如教磁铁能隔着东西吸铁时,教师先是要求,谁能把这一小块布和回形针用磁铁同时吸起来?等学生做到这一步后继续提出:“磁铁能隔着别的物体吸铁吗?”这样学生会很主动地运用常见的玻璃、书本、课桌面等材料探求出磁铁的性质,所以,在自然教学中适当提供探求方法、材料,鼓励他们自行探究自然事物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大有益处。

三、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个推波助澜的角色,教学中应坚持民主,给学生营造探求知识的宽松、和谐的气氛,学生才能积极、主动、活泼地去学习。小学科学教师一定要在科学课的课堂上,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按照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成为科学课堂的主宰者。因为在传统的科学课的教学方法中,基本都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科学知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主要依靠教师的讲授,缺少的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环节。

如在《空气》这一节课的教学中,证明空气的存在,引导学生想办法探求证明空气无处不存。学生会想很多办法,如果教师过早地肯定一个“将砖头放入水中证明砖块中有空气”,或“用手抓住了空气”的学生做得对,无形中给没有想到或没有做到的学生造成了一种压力,从而终止了自己的思维,仿照老师肯定的模式去做,这样一来,实际上扼杀了大部分学生的创造意识。因此,在科学课的课堂上教师一定要牢记学生是主体,时刻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去探求科学知识。

四、引导学生准确应用所学知识

教师在科学课堂上引导学生自行探究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应该特别注意引导小学生能正确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如,在教学完《磁铁游戏》后,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若是一个人不小心把一根针掉进了开水锅里,而又要很快地反针取出,你能想办法很快取出这根铁针吗?”学生很快就会想到运用刚才所学到的知识用磁铁吸上来。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恰当地联系自然想象来拓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

总之,在小学生科学课上引导学生自行探究是一个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小学科学课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方法,为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科学课科学知识科学
蜗牛看牙医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冰雪运动(2019年2期)2019-09-02 01:41:24
科学大爆炸
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哲学评论(2017年2期)2017-04-18 01:15:17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6:34
科学
科学课教学反思
人间(2015年20期)2016-01-04 12:47:16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