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诸暨市荣怀精品小学(311800)
人教版(2011年)教材涵盖的金融知识范围很广,但在“生活与百分数”这一章节中,教材却没有给出掌握相关知识以后怎样设计合理的存款方案的内容,因此无法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此,我把教学向课外延伸,力图做到“课外积累实践经验,体验金融理财;课内反馈综合信息,探讨优化方案”。
数学学科的综合与实践,需要开放的教学过程,仅仅靠课堂上的三十五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要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学生在学习“生活与百分数”前,需要调查以下信息:(1)去附近的银行调查最新的利率,并与教材第11页的利率表进行对比;(2)了解国家调整利率的原因;(3)了解什么是教育储蓄,什么是国债,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调查的面要求尽可能广,收集到的信息也要尽可能多。学生只有获取丰富的金融信息,才能对自己设计的存款方案做出合理的解释。
利率是在不断变动的,最近一次降息是在2015年10月24日,也就是降低了利率。而国家仅仅是设定基准利率,各个银行在具体执行时,可以适当地上浮或下调,也就是说,各个银行采用的利率可以是不一样的。但无论是哪个银行最新的利率,与教材上2012年的利率相比,降息的幅度都是比较大的。对利率变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的探究,也是学生了解国家宏观经济、增长金融知识的一次很好的机会。对于普通储蓄存款,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了解得多一些,但教育储蓄和国债,绝大多数学生就没有听说过,大多数教师也没有购买过。2008年10月起,国家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停征收个人所得税,这使得教育储蓄存款免征利息税的优势荡然无存,所以现在购买教育储蓄的人非常少。国债是国家定期发行的,利率较高,但不是每天都可以买到,申购量远远超过发行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通过采访银行专业人士、电话咨询、网络查询等方式,获得了很多信息,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这对于学生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形成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课前调查的基础上,课堂上学生进行交流汇报,说说自己在调查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片段1】
生1:我调查的是中国银行,活期利率是0.30%,一年期利率是1.75%,两年期利率是2.25%,三年期利率是2.75%,五年期利率和三年期的是一样的。
生2:我调查的是兴业银行,活期利率也是0.30%,一年期利率是2.00%,两年期利率是2.75%,三年期利率是3.20%,五年期利率也是3.20%。
生3:我在网上查了渤海银行的利率,活期利率是0.35%,一年期利率是2.00%,两年期利率是2.65%,三年期利率是3.25%,五年期利率比三年期的要低,只有3.00%。
生4:我也是在网上调查的,哈尔滨银行的利率比其他银行的利率都稍微高一点,活期利率是0.38%,一年期利率是2.50%,两年期利率是3.00%,三年期利率是3.85%,五年期利率有4.30%,可惜我们这里没有哈尔滨银行。
生5:我妈妈把钱存在支付宝里,利率比银行的要高一点。
生6:我家把钱放在“招财宝”里,一年的利率约定是4.70%。
生7:我查到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利率,活期是0.35%,一年期是1.50%,两年期是2.10%,三年期是2.75%,五年期那里画了一条斜线,没有规定的数据。
师:国家设定的是基准利率,各家银行在具体执行时,可以适当上浮或下调,大家调查的渠道不同,获取的信息也不尽相同。
生8:教育储蓄是一种零存整取、积少成多的储蓄方式。
生9:国债的利率比普通储蓄存款的利率高一些。现在3年期国债的年利率是4.00%,5年期国债的利率是4.42%。
这样,在互通有无、互相补充中,汇总而得的最新利率和利率调整信息就越来越完整。学生不仅知道了多家银行的存款利率,而且会对这些利率进行对比,如果有存款的需要,就可以选择利率较高的银行。
通过课前调查与调查反馈,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到利率是根据实际需求不断调整的,也明白具体到个人的实际需求以及选取理财方式时,要慎重选择。
【教学片段2】
师:李阿姨要把2万元钱存6年,银行提供了三种类型的理财方式:普通储蓄存款、教育储蓄存款、购买国债。请你设计一个存款方案,使六年后的收益最大。由于教育储蓄存款是零存整取,利率优势也不明显,能否成功购买到国债又存在不确定性,所以我们把重点放在设计不同存期组合的普通储蓄存款方案,使收益最大化。
生1:我想先存三年,三年到期后,取出来连本带利再存三年。
师:你为什么想到存2次三年的呢?
生1:因为三年期的年利率最高。
生2:我想一年一年地存,因为一年到期取出来后,第二年的本金就不是2万元了,这样几年下来,本金会像滚雪球那样越来越大,最后获得的利息也会越来越多。
师:两位同学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比较这两种方案,在存期上有什么区别?
生3:三年三年地存,分成2次存,每次的存期较长,比较集中;一年一年地存,分成6次存,每次的存期较短,比较分散。
生4:存 6 年还有很多组合的方式,有 2+2+2,1+2+3,1+1+1+3,1+1+2+2,1+1+1+1+2。
生5:你说的这五种方案与前面两种方案相比,既不是最集中的,也不是最分散的。
生6:那么这五种方案能获得的利息可能在前两种方案之间。
生7:我们把这些方案最终能获得多少利息算一算,就知道哪种方案最合理了。
这些方案在成型之前,学生已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由于银行没有6年的存期,所以就要对存期进行组合,学生提出了七种组合方式。
这七种组合方式有什么区别?三年三年地存是最集中的,一年一年地存是最分散的,如果要给七种方案排序,那么这两种方案肯定是一个收益最大,另一个收益最小。这样就相当于抓住了两个极端,确定了收益最高和最低的范围,也确定了其他几种方案的最终收益会介于这两者之间。
这样一来,学生在设计存款方案时,会有选择地进行设计,把重点放在了三年三年地存和一年一年地存,而不是漫无目标地把各种方案都平均用力,这样的设计活动充满了浓浓的数学本味。
【教学片段3】
师:我们通过计算认识到存的时间长一点,比分成一年一年地存入所获得的利息多,存期越长,收益越高。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是不是都需要采用三年期的存款方案呢?
生1:不一定的,如果这笔钱我们近期就要使用,存期就要短一点。
生2:是的,对于李阿姨的存款方案,我们只是考虑了怎样使收益最大,她的这笔钱是打算6年后才使用的。
生3:我爸爸说,现在的银行利率已经很低了,有可能明年或后年会上涨,如果今后利率上调,那么现在的长期存款还是按现在的利率来计算,就不划算了。
生4:我家是每月存一笔一年期的钱,这样的话,无论哪一个月要用钱,都可以到银行里去取出来,比活期存款利息高多了。
师:针对你自己读大学所需的费用,你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一个存款方案,把你的压岁钱或零花钱拿到银行去真实地存一次。先自己算一算,你打算存多少本金?存期是几年?利率是多少?到期后会有多少利息?和银行的工作人员再探讨一下,你会有更深切的感受。
生5:我的压岁钱可以像李阿姨那样三年三年地存,每月剩余的零花钱可以用零存整取的方式,积少成多,这样我大学一年的学费应该够了。
如果说课堂教学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那么课外实践无疑是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实战演练”。纸上计算是相对虚拟的,实际存款却是要拿出真金白银的,学生肯定会更用心地去思考:怎样才能在本金同样的情况下获取更多的利息。如果存款数额较大,现在的银行还会综合考虑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存款设计方案,学生将会对怎样合理存款获得更多的实践感悟。
纵观整个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调查研究中不仅依靠传统的调查方式(对家长、银行专业人士进行采访和咨询),进入“互联网+时代”的学生通过网络也能够掌握非常庞大的信息量,所以在课堂上才能有精彩的互动探讨,学生才能综合运用调查得到的信息优化存款方案,而通过课外实践,学生有了亲身体验,也就使得数学课堂走向了社会,从而帮助学生积累实践活动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