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方城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47320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学习是一个主动、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获得数学相关的基础知识、技能和活动经验。但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讨论缺乏挑战性、合作不够深入、流于形式和效率不高等问题。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笔者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通过大量实践,初步探索出了“双主五学”的教学模式,力求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双主五学”教学模式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核心要素,建立师生互动磁场,创设学生思维碰撞条件,促进学生养成有序合作学习的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双主”是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主导与主体是相对而言的,是一个双方互动的过程。“双主”让教与学相得益彰。教师主导,是引导、启发,一是导兴趣,运用多种课程导入方法,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探知欲望和兴趣;二是导思路,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思维过程,因此,在必要时刻教师要进行点拨和启发;三是导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方法的指导,从而使学生形成核心能力。学生主体,强调以人为本,教师要多创设让学生能积极参与的内容和机会,让学生的眼、耳、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成为学习和自身发展的双主体,享受到探究知识的乐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五学”是指创设情境导学、学生自主独学、小组合作共学、集体展示互学和当堂训练固学。
基本流程:(1)教师积极创设情境(2)引入新课
教师运用谜语、讲故事及多媒体等创设情境导入课程,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课堂顺利展开做好铺垫。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时,教师是这样导入的:为了绿化校园,我们学校的校长准备在办公楼前20米的小路上栽树,每隔5米种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请你帮校长设计一下,并说出设计的理由。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基本流程:(1)教师出示自学提示(2)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思考
教师出示自学提示,要做到“三具体”:内容具体、形式具体、时间具体。当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后,开始自学课本,初步尝试操作、推理、论证等数学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一课时,教师出示了以下自学提示:先自学课本第66页例4中两位小朋友摆面积单位的主题图,读一读他们的对话;再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摆一摆小正方形,动手实验,测量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摆完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使用的方法(时间:4分钟)。这个自学提示较好地做到了“三具体”,使学生能在提示下进行自学。
基本流程:(1)小组合作学习(2)教师适时指导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消灭分歧,共同探讨并解决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真正实现学生的全体参与,让课堂无闲人,让学生都能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学困生也能发表见解,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例如,在学习四年级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学生在看课本自学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内动手操作,运用量、拼、折、画等方法,自己验证发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个结论。这样学生的大部分知识是通过讨论、交流和探究获得的,主体地位得到最大化的体现,学生也能体验到学习和收获的快乐。这个环节,教师并不是做“甩手掌柜”,而是发挥其指导作用,在发现学生思维遇阻或讨论偏离方向时,教师要及时点拨指导。
基本流程:(1)小组成员集体展示(2)教师适时点拨精讲(3)师生共同提炼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全班再做展示交流活动。教师随机抽查,选取部分小组的学习结果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借鉴多元化的解题策略。随机抽查也要具有针对性,不同难度的问题应由相应层次的学生来回答,以体现展示的层次性。教师适时点拨精讲,要做到“两讲两不讲”,讲重点、疑难点和易混易错点,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不讲学生会的内容,学生展示之前不讲。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把发现和探究的内容总结出来。例如,在学习三年级“烙饼问题”时,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部分小组成果展示。“我们组是这样烙的,先烙1号饼和2号饼的正面,再烙1号饼和3号饼的反面,最后烙2号饼的反面和3号饼的正面,一共用时9分钟。其他组有没有和我们组不一样的烙法?请进行展示。”多个小组展示以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比较烙饼的各种方法,看看哪种烙法最省时,而且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资源,保证锅不闲着。弄清了饼的张数是单数和双数时应分别用哪种最优化方法去烙以后,学生总结出了解决“烙饼问题”的公式:饼的张数(1张饼除外)×烙每面所用的时间=最省时间。
基本流程:(1)用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检验当堂所学知识(2)课堂总结
教师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再进行拓展训练,检测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以及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在这个环节当中,学生也可再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最后,师生共同梳理当堂所学,进行总结。
一是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让学生目标明确后再开始小组合作;二是明确合作学习的要求,让学生依照要求进行合作;三是明确合作学习的内容,合作的内容要具有开放性、趣味性、探究性和复杂性;四是明确合作学习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科学引导和指导,使学生的讨论学习不走偏;五是明确合作学习的形式,力求形式多样化,如交流讨论、动手操作、探究发现等。
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建立在个体高质量的自主思考的基础上,才更高效。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后,再参与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就能形成思维的碰撞,思维“火花”才能闪现。学生先在自主学习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再从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
小组合作学习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责任明确,任务驱动”为原则,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成绩、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和听课习惯等进行异质分组,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创造条件。小组一般由4——6人组成,各组取个性化的组名,树立组训,形成小组文化。每个小组要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确保人人有任务,全员参与,并定期交换角色分工,来获得不同的体验。如组长由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强,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人际关系,较强的律己水平的人担任,负责组织全组人员展开有序地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和探究活动,并进行监督、指导;汇报员由性格外向、声音响亮、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担任,负责将小组的学习成果归纳总结后在全班面前交流、汇报和展示。
让小组成员自己推选出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人际关系较好的同学担任组长。当组别较多时,教师管理起来难度大,可以把权力下放给小组长,加强对小组长的培养力度,提高其组织和领导能力。
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人际交往能力和发言能力,汇报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汇报员的发言,并允许组内和组外人员进行评价、补充和纠正,再扩展为全班讨论和交流。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平静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他人的意见,接受他人的观点,通过交流以致融洽。教师先示范指导,然后让学生通过大量练习,反思和不断完善语言表达,逐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合作学习,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进行小组合作。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有价值的内容和有利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讨论的问题要具有探究价值,教师可以在新旧知识衔接处、学习重难点知识、归纳法则、揭示概念、构建知识体系、解答“开放性”问题和探究问题时,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总之,小学数学“双主五学”教学模式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每个环节相辅相成、融会贯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还可以创造性使用,并非机械执行,只要牢牢把握其内涵和操作要点,在教学中娴熟使用,就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教研项目《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编号:JCJYC1704135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