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省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2018-02-25 10:40牛娜娜
关键词:民间艺人民间艺术河南省

牛娜娜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艺术学院,河南 郑州450046)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传统民间艺术

“一带一路”倡议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形势下提出的一项国家级顶层战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各行各业在相关概念、思路、目标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特色与发展现状,展开了一系列的“一带一路+”的行动与研究。“一带一路”所带来的是恢宏的视野与高屋建瓴的指导,各行各业都要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抓住机遇带动发展,做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以创新促发展。只有做到大胆借鉴,推陈出新,交流与融合,采用以新媒体大数据传播、合作研究、交流访问、人员培训等多种形式,才能够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导下真正做到“走出去”“引进来”。

文化部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导下,制定了《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计划中提到,在国内“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实施“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1]。这给地方传统民间艺术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也带动了民间艺术的相关研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百花齐放,在五千年历史中涌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民间艺术,这不仅是当地百姓精神和物质生活不可或缺的生活组成部分,而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保护对象。例如,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民间音乐艺术是我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于特定的地域和特殊的人文环境之中,其产生和发展有着独特性与地域性,对民族音乐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虽然对于传统民间艺术的学术研究从未间断过,但是有关“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传统民间艺术的研究较少,其中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河南省传统民间艺术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河南省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原文化的承续者,近年来明确提出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资源强省迈进的目标,那么在文化部提出“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指引下,河南省应大力支持学者开展河南省传统民间艺术在“一带一路”影响下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因此,本文从河南省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实际出发,分析其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寻求河南省传统民间艺术的未来发展之路。

二、河南省传统民间艺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发祥地、中原文化的承续者,虽不是“一带一路”的地理起点,但却是文化的起点,是丝绸之路在此端的“文化储水池”,是今天我们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大本营[2]。发扬和振兴河南省优秀传统文化也是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资源强省迈进的关键。河南省本地土生土长的传统民间艺术,乡土气息浓厚而又韵味十足,流派纷呈,各有创新,是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是劳动人民生活与劳作的真实写照,是民族发展的实录。比如,殷商文化、青铜器、甲骨文、登封少林寺的武术、河南豫剧、龙门石窟、濮阳东北庄杂技、焦作怀邦、河南坠子、豫北群鼓、刘氏唢呐等等。虽然河南省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从未间断,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文化包容、开放的今天,在新媒体、新思想、新观念的不断冲击下,传统民间艺术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具体而言,河南省传统民间艺术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承和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人才老龄化严重,传承人匮乏

由于青少年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意识淡薄,艺人不断减少,人才储备出现断层,现有民间艺人老龄化严重。民间艺术生存空间日渐萎缩,发展受限,在传承上出现断层。面临着老艺人相继退休离世,缺少政府的扶持,导致民间艺人得不到基本的生活保证,艺术团体解散,许多优秀的民间艺人被迫放弃老本行从事其他工作,有些艺人在艺术团体解散后处于失业的局面。再加上没有良好的艺术从业环境,年轻人不愿意学习民间艺术,因此民间艺术传承人才缺失,对民间艺术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2.民间艺术与学校教育没有进行有效的衔接

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教育。学校教育是系统的传承文化、传递社会生产与生活经验的有效途径。学校教育是有目标传递文化的重要手段。如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开设的音乐艺术课程大部分都是现代与西方的音乐内容,民间音乐艺术涉及的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导致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流失。在高等学校的音乐教学中,我们接受的民间艺术教育只是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性和针对性,没有做到让老艺人面对面亲自授课,民间艺术课程建设落后。同时,应该摒弃一些阻碍民间艺术发展的价值观,比如一些民间艺人自己就觉得民间艺术太过老套,跟不上时代节奏理应放弃;一些人宁愿看个电影,k歌,也不愿意了解甚至观看本地的民间艺术演出,更别说去学习、传承了,尤其是青少年。

3.政府对民间艺术保护意识不强,管理不规范

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对于民间艺术的发展缺乏保护措施,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业的管理队伍,一味地追求地区经济的发展,忽视传统艺术文化的发展规律,导致民间艺术不受重视,缺乏支持与保护,老艺人掌握的相关谱子、艺术技艺得不到保留与记载,许多民间艺术还停滞在民间艺人口头相传的发展局面,致使大量珍贵的谱子与技艺随着老艺人的离世而消失。民间商业化演出对艺术内容随意篡改,破坏了传统民间艺术的真实面貌,使得民间艺术的多种功能和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许多传统技能和民间艺术面临失传的危险。

4.地方民间艺术故步自封,发展缓慢

对于以口口相传、言传身教为主的民间传统艺术,分布较为分散,大多数民间艺术分布在农村,受生活的影响和限制,年轻一辈舍弃了世世代代传承的艺术,选择外出务工,留下老一辈的民间艺术家们。他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教育,在当今社会现代艺术的迅速发展下,一些新观念、新思想,对于经常生活在农村的老艺术家们,接受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再加上他们仅靠微薄的有偿表演来补贴生活,没有能力去外出学习新的技巧,只能日复一日地表演自己的传统剧目。这就导致传统民间艺术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艺术文化多元化、包容化的今天,抵不过新艺术的冲击,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对传统民间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研究。在新时代,传统民间艺术面临着新的挑战,对民间艺术的创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创新中传承与发展民间艺术,使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让更多的群体关注、了解本土的民间艺术。要加强对民间艺术的保护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全面的传承和发展,守护传统民间艺术,正确的方法是在不改变其根本的原则下,大胆借鉴,推陈出新,在新时代健全发展,健康传承,避免急功近利,以健康的心态培育民间艺术的生存土壤,使民间艺术得以健康长久地传承与发展,才是民间艺术的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1.丰富传承方式,与学校教育结合,培养传承人

首先要丰富传承方式,培养传承人。由于传统艺术在传授上一贯以家传、口传、拜师学艺为主,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般以民间艺人居多。民间艺人老龄化严重,经济状况不佳,且很多人不愿意传授技艺给他人。随着老艺人们的相继辞世,他们掌握的优秀传统民间艺术文化遗产就会面临人亡艺失的命运。在全民普及教育的时代,学校教育是本土民间艺术发展的土壤,从幼儿教育到中小学基础教育,再到高等教育,都为民间艺术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民间艺术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是培养传承人,缓解老龄化结构的有效措施[3]。其次,编写本土民间艺术教材,采取多元化形式让民间艺术走进课堂,使传承与课堂、艺术实践紧密结合。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模式,定期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让学生、教师和民间艺人互相交流,与时俱进方能焕发新的生机。根据国家课程基本理念要求,可以根据本地民间艺术的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地编写本土民间艺术教材,开设相关艺术课程,让课程与民间艺术紧密结合,使之富有灵活性、创造性。增强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意识。同时,在大学校园邀请民间艺人进行文艺演出,举办民间艺术文化交流活动。积极与各类艺术学校合作,培养年轻演员并使他们逐渐登上舞台;与艺术学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选派优秀民间艺人到高校进修、选送优秀人才拜名师学艺等方式,切实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把河南省传统民间艺术带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中,在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目标,达到分阶段分层次的学习,潜移默化地促进素质教育,普及艺术教育,为当地的民间艺术培养人才。

2.增强对民间艺术的保护意识

对于本土民间艺术,首先,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对优秀的民间艺术实行有效的保护和扶持,要对地方民间艺术进行资助和支持,利用新媒体大数据对地方民间艺术进行传播[4]。其次,可设立一些专项奖励基金,对传统民间艺术工作者进行资助与奖励,这既是对他们的一种肯定,也是在物质上对他们的扶持与帮助,让他们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来。也可以每年在固定的时间安排组织专业比赛,对一些脱颖而出的新秀给予奖励,为民间艺术的传承积累专业人才。这种保护工作不是个人政绩的体现,而是政府彰显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行动。传统民间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鼓励传统民间艺术的专业队伍去全国各地演出,在进行交流的同时也是在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在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完善资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工作。有关部门应对历史相关资料进行保护和抢救,做好保存与管理,挖掘民间艺术的艺术价值。民间艺人们也要增强自身艺术的保护意识,有责任将其有效地传承下去,可以在生活学习中物色合适的人选,将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传授给他们,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呼吁青少年担起本土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的重担。

3.民间艺术要“引进来”“走出去”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省作为中原文化产生的核心区域,是中原文化的根之所在。河南地理位置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发扬和振兴河南省优秀传统文化,是发扬中原文化,也是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一带一路”倡议为河南省传统民间艺术“走出去”“引进来”提供了发展契机,必须紧随文化部提出的“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实施“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的步伐前进。

“一带一路”带动了河南省各行各业的发展,河南传统民间艺术更要紧跟步伐,要抓住契机带动发展,与国内不同地区的民间艺术,甚至与不同国家的民间艺术多交流、多合作、多学习,大胆“引进来”“走出去”。传统民间艺术,要想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创新,以创新促发展。大多数民间艺人自身缺乏自我创新意识,只有不断地学习交流,才能够使自身的思想水平和文化修养得到不断提高,艺术眼界日益广阔。同时在当今时代由于经济和文化上的便利条件,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一代了解本土的民间艺术,积极参与其中,能够极大地推动民间艺术的发展。当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民间艺术所面临的现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这一现状必然会催生出更强大的新生力量,让这一地域性的民间艺术文化传承下来。在新时代“一带一路”背景下只有做到采用以新媒体大数据传播、合作研究、交流访问、人员培训等多种形式,树立学术意识,建立相关的学术机构,展开学术研讨,进行民间艺术的理论研究,整理改编一批优秀的民间艺术作品并推上舞台,扩大其影响,才能够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导下真正做到民间艺术“走出去”“引进来”。

四、结语

传统民间艺术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我们必须认真传承和发展。在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更需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决不能在物质财富的增长中泯灭。开展传承与保护工作,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协作,不仅包括政府各项扶持政策的出台,而且是制度下切实的执行力度;不仅需要各类学校的教育与宣传,而且需要老百姓的积极参与;不仅是舞台上精美的演出场景,而且应该成为一种人们内心想听到和看到的接地气的民间艺术。同时,应应用现代科技手段,丰富民间艺术自身内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质量观,使表演剧目和演出效果更上一层楼。我们所希望的,不仅是将它们进行一种博物馆式的“静物”储存,而是将它们打造成可以与生存环境内的物质精神文化相协调的“活态”储存[5]。在不被失传的同时更要体现出自己的存在价值,这才是对民间艺术的尊重,更是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的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规划(2016—2020年)[EB/OL].(2017-03-01)[2018-01-22].http://www.ndrc.gov.cn/fzgggz/fzgh/ghwb/gjjgh/201707/t20170720_855005.html.

[2] 河南[EB/OL].(2017-11-18)[2018-01-2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2%B3%E5%8D%97/132980?fr=Aladdin.

[3] 傅小芳.试析河南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四川戏剧,2018(1):154-157.

[4] 连建功.传统庙会文化传承机制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6(5):78-82.

[5] 李技文.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方式及策略研究述评[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3):110-115.

猜你喜欢
民间艺人民间艺术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民间艺人
民间艺术篇
论民间艺人的保护与传承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西海固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及艺人现状调查
简论灵璧皮影的传承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