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玉
(甘肃省灵台县城关中学,甘肃 平凉)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必须关注学生在思维发展水平、知识获取能力、已有的学习基础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做到既解决优秀学生“吃不饱”的问题,又照顾后进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有进步和提高。
1.农村中小学绝大多数学生家住农村,好多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了解甚少,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课余时间不能监督子女学习。有的家长甚至对老师的分层教学理解存在偏差,认为老师对学生分层要求、分层布置作业是对自己孩子的歧视,是不公平的。
2.随着近年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学生大多成为留守儿童,好多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照顾,孩子的学习缺少监督。加之中小学生年龄偏小,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老师布置的一些课外学习任务常常落不到实处,久而久之,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学习兴趣丧失,学习习惯越来越差,这给农村中小学分层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3.农村中小学班内学生个体差异明显,教师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教学时一个班级定统一目标,教同样内容、用同样教法的现象比较普遍,这就使得好学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课堂教学效果偏低。
4.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一些教师仍然教学理念落后,课堂上只管教不管学,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许多教师仍以书本为中心,“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推进。
1.了解差异,合理分层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上课表现、考试成绩、学习习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认知水平及学习基础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立足实际,合理分层,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2.针对差异,目标分层
长期以来,多数教师已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组织方式,上课时制订统一的教学目标,这样优秀学生因觉得简单、容易达到要求而骄傲自满,后进学生因难度较大,而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教学时一定要依据学生实际,区别对待,分层制订学习目标,这样才能使所有学生产生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热情,形成实现目标的动力。
3.着眼差异,教学分层
教师上课时要对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等充分考虑,设计出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对于同一知识点,要在问题设计、实例讲解、检测题目梯度等方面体现层次性和针对性,让所有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对优秀生要启发点拨,让其独立完成;对中等生,采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对后进生,要具体引导,逐步完成,力争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兼顾个别。
4.结合实际,指导分层
多数老师在平时指导学生时注重的是集体辅导,而忽视了个别指导,其实,在后进生转化中,分层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优秀生基础扎实,学习习惯好,要让他们多尝试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以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中等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对他们要注重持久学习精神的培养;而后进生知识欠账多,学习习惯差,自信心不足,对他们则要抓住教学中的一切机会,重点关注,多吃偏心饭,要对他们优先辅导,让他们优先发言、优先展示。
5.正视差异,练习分层
学生做题的速度参差不齐,教师备课时要根据学生差异预设不同难度和数量的练习。给后进生布置一些基础性作业,要求按常规思路能解答就行;中等生可安排一些方法灵活、稍有难度的习题;优秀生适当安排难度较大、思路灵活的题目,主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所有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提高。
6.多元标准,评价分层
学生的基础不同,学习的过程也不同,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对学生评价时,我们不能统一标准、统一尺度,而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指导作用和激励作用。后进生要低起点小步子、多表扬勤鼓励,对他们的微小进步也要及时发现、肯定,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中等生既要指出不足更要指明其奋斗的方向,让他们始终刻苦勤奋;对优秀生则多用竞争性评价,高起点高规格,大目标严要求,使他们不断奋进,超越自我。只有这样,才能使所有学生乐学、爱学、好学,使他们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总之,不同学生在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尊重现实,要想使所有学生都能有进步、有提高,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分层教学、分类推进绝对是一种较好的解决途径。通过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充分照顾学生之间的发展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接受挑战、实现跨越,让所有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获得学习的快乐感和成就感,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奋战在教学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为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