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2018-02-25 05:56缪海东
新课程(中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多边形内角

缪海东

(安徽省芜湖市三汊河初中,安徽 芜湖)

2017年8月15日—21日,我有幸随芜湖市鸠江区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教师培训团队一起赴上海参加骨干教师专题研讨活动。研修活动中聆听了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所作的报告《“对分课堂”的智慧》,深受启发。

一、对分课堂简介

“对分课堂”是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复旦大学心理系博导张学新教授基于认知心理学原理于2014年提出的一种原创性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它的核心思想是分配约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给学生讨论,并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隔开,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定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

对分课堂把教学在时间上分成三部分: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也称 PAD 课堂。对分课堂模式下,教师让出部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掌控,形成师生“对分”课堂的局面,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度与学习积极性。

对分课堂自2014年开始推广后,在国内受到广泛关注,迅速得到众多一线教师的实践,不少教师认为对分课堂可能给传统课堂带来深刻变革。

二、对分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及效果

(一)教学组织

教学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点:①因讲授时间缩短了一半,故上课时只讲授重点内容,学生课后自己阅读教材,完成作业或写出读书笔记。根据教材纲要对课本的重要概念和问题进行复习。下次上课前用约一半时间进行交流讨论,后面的时间教师讲授下一节内容。课后收上作业进行评分,作业的目的是督促学生复习,掌握基本的概念和性质定理等,为能够进行深刻和有意义的交流讨论作准备。作业中要写出自己理解的内容,自己困惑所在,以及那些需要提供帮助的内容。作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不拘泥于形式。②讨论内容和意义,回顾重要概念和定理,表达自己的见解,相互交流,相互挑战,共同学习,突破难点,分享智慧,锻炼提高。③分组方法,教师随机进行分组,每组成员4~6人,组长轮流担当。④考核方式,平时作业权重为50分,根据作业的次数设置分值,期末考试闭卷50分。⑤学生反馈,按照这种教学模式完成两周教学任务后,以无记名方式进行表决,超过85%的学生选择继续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二)学生课堂表现与反馈

实施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后,学生的课堂表现与传统课堂相比有了明显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动参与课堂的意愿增强。上课时,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前提下,带着作业到课堂上进行讨论。在讨论中不仅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而且在小组总结中也会针对一些问题积极发言。例如,我在执教人教版数学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时,其中一个小组提出,多边形的内角和是怎样的?另一小组的同学主动应答:多边形的内角和是由多边形的边数决定的,与多边形的形状大小无关。第三个同学则补充道:多边形的内角和可以在三角形内角和公式的基础上延伸得来。无疑,在这样的交流讨论中,易于集思广益,形成智慧的火花。

2.作业认真,有梯度、拓展延伸性问题明显增多。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完成读书笔记。作业中有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和深度思考,如我在执教人教版数学13.3《等腰三角形》时,有同学在仔细研读教材后,课堂上发出这样的疑问:本章第一节学习的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不是可以作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来使用呢?作为老师,乍一听,我一时也没听明白。该同学娓娓道来: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那这两条相等的线段与原来线段围成的三角形不就是等腰三角形吗?我明白他的表达意思后,非常惊讶。惊讶于学生对前后知识的迁移,惊讶于学生思维的活跃。通过前后作业情况对比,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变得更有新意、思考更有深度。

三、对分课堂对初中数学教师的挑战与思考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亦是教学改革的实践者,所以任何教学模式的改革对教师而言都是一次挑战。对分课堂对初中数学教师的挑战是:①要简化和明晰课程内容结构,因为只有约1/2的讲授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新审视教学大纲,简化教学内容,突出重难点。②提高专业素养和关注科研前沿。教师欲有效地引导学生了解前沿知识,就必须要求自己丰富专业知识和实时了解数学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③精心组织课堂,高效的教学必须依靠教师对教学的精心准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分配每一堂课的讨论时间,如何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如何引导学生讨论,这些都会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教学是在实践中探索、探索中提升的过程。随着广大数学教师的实践和努力,在对分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使其成为改变当前教育困境的一种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多边形内角
多边形中的“一个角”问题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多边形的艺术
解多边形题的转化思想
三角形分割问题
多边形的镶嵌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倍角三角形的几个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