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琦
(江苏省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江苏 昆山)
散文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散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逻辑思维、感悟能力。在现行教材中,散文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部分教师教学目标设定繁杂、空泛,比如“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等。一方面,学生不可能在短暂的一课时中习得这些能力;另一方面,很多教师是为了写目标而设立教学目标,并没有思考这些目标是否符合学情,课堂预设是否恰当。
教师在设立教学目标时经常会使用“理解”“体悟”“掌握”“感受”来描述教育目标,但是这样的陈述含糊不清,常常对其把握不准。比如,“理解”理解到什么程度、怎样判断学生已经达到“理解”的要求了;“体悟”从什么地方体悟,体悟什么样的感情。教学目标语言含糊不清,不利于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把控,也不利于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有两种情况:要么定位过高,超越学生当前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导致学生无法完成学习任务;要么定位过低,使教学目标设定失去其应有的意义和价值。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学生学习散文阅读,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萧红的《呼兰河传(节选)》,绝大多数学生初次阅读时能够把握作者的童年之趣,但是不能读出这是一首“凄婉的歌谣”。那么,教师在设定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让学生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也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当时凄凉的心境。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三维教学目标”。然而,有的老师机械地将三维目标与自己的课程相对应。这导致目标被割裂开来,目标之间缺少应有的联系,形成断层,脱离了散文教学目标的设立初衷。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而非单纯的三个目标的叠加,它们是一个整体,不可僵硬分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规范和质量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应完成的学习任务和达到的身心发展状态,提出了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为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提供了指导和方向。如果散文阅读教学脱离课标,那么教学设计就会产生偏离性和盲目性。教师要关注与研究课标倡导的基本理念。
首先要重视课本研读。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材的编辑具有思想性和科学性。因此,研读课本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在备课时不能过度依赖教参,要想让学生读出文中的内容,自己要先独立将文本研究透彻,能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散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散文的能力,创设情境有助于引导学生感受文章情感、理解文章内涵、培养文章审美素养、提升阅读散文能力。一方面,随着时代进步,多媒体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这就要求教师正确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切忌“一阳禅”,靠点击课件来完成教学。散文的学习要重视通过朗读品味语言。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没有朗朗的读,哪有出口成章”。老师如果过度讲课,而不注重朗读,会破坏文章本身的意境。另一方面,要仔细甄别教学信息,突出教学关键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提出有一定思想含量的问题,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为个人阅读做好充分铺垫,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交流空间。
首先,教师应重视研究学情。所谓“学情”,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重视学情,意味着教课不再是停留于“备学生”阶段,而是贯穿于教学设计、教学课堂、教学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不再仅凭经验评估、缺少必要分析、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其次,教师应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涉及“怎么教”的问题。有些教师只关注如何创新教学模式,有的教师“千篇一律”,无论面对怎样的文章,都使用同一种教学方式。这两种方式都不可取,应该按照不同文体和学情,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动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散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教、教什么,是我们一线老师始终需要深思的问题。教学设计始于教学目标的设定,因此本文就散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设定情况进行了探索、分析,以点带面,督促老师优化设计,精化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