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莲
(盘锦市大洼区西安学校 辽宁盘锦 124206)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课堂所教的教学内容进行练习是学生掌握、巩固所学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让学生形成数学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及对学生的创造潜力进行挖掘的重要过程。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表明,在课堂上进行练习,不能仅仅就是巩固所学的内容或者是学会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是让学生学会自己进行实验、归纳知识、通过猜想和类比来解答问题。对给出条件不完全、多种解答或不确定结果的开放性问题等非常规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不能采取现有的步骤。而这一规定的提出,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进行调整、组合和补充教材中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练习有效的提高学习能力。因此,当前的教师需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优化学生在课堂上练习,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形成新的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数学教师需要在当前的数学教学和课堂练习中体现出现代文明。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得出,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将枯燥乏味的数学问题设计成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将学生带入童话故事中学习,可以使整节课充满乐趣。或将单调、重复的练习题改为人文关怀的导语。如:将练习题中的连线题、选择题设计成找朋友,通过设计游戏式练习来增加一种亲和力,让学生感到练习是轻松有趣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及自信心,同时也将痛苦的学习过程变得快乐、有趣,让学生能够积极学习数学。[2]
教学可以通过数学教材将生活和数学整合在一起,只有进行这样的整合、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数学、接受数学,使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而设计练习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可以让数学的应用价值得到展现,使学生在生活中处处体验数学,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自己现实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们发现学习数学并不是在做无用之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3]例如:在教学“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时,笔者结合现实生活设计了这个练习:我们班有25个学生打算这周六去动物园游玩,每个人票价是18元,一次购买30张可以打7.5折,同学们,你们认为怎样买票可以花最少的钱呢?最省钱的方法比必不省钱的方法能少花多少钱?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生活经验不同,所以设计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第一种解决方案:去的学生是25人不足30人,不可以享受9折的优惠,所以买25张票,共计25×18=450元;
第二种解决方案择:因为购买30张,可以打9折,所以购买30张票,18×30×0.75=405元,比第一种方案省了45元,所以购买30张票;
第三解决方案:用405元购买30张票,将多出的5张票以折后价卖给其他游客,得到67.5元,最后25张票用了337.5元。
这一问题的练习融入了商品经济时代的“优惠”知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通过练习,学生不仅培养了思考问题的全面性,还促进了学生思维和生活知识的同步发展,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服务生活”。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4]
创造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还能产生新颖独特的思想,至少是创造性的见解。如果有这样的问题:“商场运来540台电脑,5天卖了总数的30%。以这样的速度,这些电脑可以在几天内卖完。学生的解决方案是:
1.从一般问题来解:540÷(540×30%÷5)-5
2.从分数问题来解:①5×[(1-30%)÷30%]
②5÷[30%÷(1-30%)]
③5÷30%-5
当学生列出以上解法后,应用鼓励他们继续思考别的解法,于是学生得出了:
3.从工程问题来解:1÷(30%÷5)-5
4.从比例问题来解:设还需χ天卖完,列方程
5.30%=χ:(1-30%)
可见,我们在诱导学生学习,开发思维时,要看准“火候”,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善于创新。
人不是千篇一律的,因为生活的家庭不同,社会经验的不同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学生和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设计不同的练习,让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得到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能够得到培养,尤其是教师在选取练习内容或呈现练习形式时,都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间。[5]因此,课堂上教师通过设计开放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先进理念的指导下,设计练习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是不管怎样设计练习,都要注意学生对学习技能的掌握,更要重视学生在练习中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