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创新发展探析

2018-02-25 04:11陈光灿
关键词:双一流政治思想

黄 蜺,陈光灿

(长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 710064)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1]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不断创新实践教学对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能够适应国家战略需要和用人单位需求、实现自身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面临新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又红又专”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学生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改革进入深水区、新一轮学科评估建设和教育“双主体”理论受到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又面临诸多新的要求。

(一)思想政治工作新要求

高校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的任务,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体现“红与专”的专业。随着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和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也应该紧跟形势不断创新。这就要求在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顶层设计时,要有高的站位,要将实践教学与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方针、制度紧密联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政策宣传、舆论引导、政治教育等方面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又是专门培养相关人才的专业,更应该积极主动地面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在保证自身体系科学完整的基础上,实现与国家战略目标对标。

(二)社会转型发展新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迅猛,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会分化、阶层分化问题,再加上人与人沟通交流渠道的多元化、便捷化,人的思想也复杂起来,接受外部信息的容量呈现爆炸式增长,使人们的思想难以统一,社会上充斥各种良莠不齐的意识形态思想。同时,面对国内外的复杂形势,面对网络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冲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刻不容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必须因时而变,主动求新求变,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三)学科改革建设新要求

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国家大力推动“双一流”建设,开展世界一流高校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面对学科改革和“双一流”建设的契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要不断深化改革、进一步深入完善其教学体系、教育机制,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建立本-硕-博的完整研究体系,并发挥专业学科优势。同时,“双一流”建设必须坚持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理念。[3]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理念和环节设计要与职场紧密结合,以适应学科改革建设的要求。

(四)学生诉求新要求

以往的实践教学的内容、方式学生的自主性不强,主要由教师制定,存在实践内容较为单一、实践对象过于宽泛、实践形式存在虚假化等缺点,且与理论课程的配合程度不高,对学生的就业指向性不强。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大学生开始具有多样化的诉求。首先,体现在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当代学生已经不能满足于填鸭式教学,希望形成形式多样的互动性课堂;其次,体现在学生学习需求的复杂性,即在完成培养计划和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有的学生喜欢就某一方面的内容深入研究,有的学生喜欢对事务进行广泛的涉猎;最后体现在学生就业的多样化,即存在深造、从事本专业相关职位、从事本专业无关职位、创业等多元化选择。这就要求实践教学的设计、实施、反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多样化诉求。

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新特点

国务院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践行知行合一,将实践教学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要想改进和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前提是要了解其现阶段出现的新特点。

(一)教学过程层级化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过程层级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所决定,其毕业生就业具有多层次特点,毕业去向有读研深造、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工作或党务工作、教师等,难以形成统一的实践教学环境;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不像自然科学那样具有统一明确的公理,每个学生对待事物都有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因此实践教学难以具有统一的标准;三是实践教学过程较为主观,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这要求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系统化的评价。

(二)教学内容精细化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还具有精细化的特点。实践教学的场地不限,课堂内外、校内外均可,包括专题研讨、案例教学、观看教育片、读书活动、网络实践、基地实践、社会实践、各类知识竞赛、演讲活动、辩论比赛等多样的形式。同时还可以按照课程实践、毕业实习等不同节点为划分标准进行实践,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种类多样,内容更加精细。实践教学内容精细化更加符合以人文本、因材施教的思想,全方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深入掌握教学内容,做好实践实习与工作岗位的衔接。

(三)多学科融合化

文理工科在课程设置上具有一定的共性,在理工科中会运用到人因工程学等理论,而在人文社会科学中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在这一前提下,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也呈现出文理工科融合化的特点。一方面,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这就推动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很多学校已开设诸如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和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自身需求;另一方面,理工科的实践教学的经验和方法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有效性,这一特点在一些理工科院校中尤为突出。

(四)教学网络化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7年8月4日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其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为24.8%。这一现实情况催生了网络教学的兴起。一方面,实现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网络化。现代社会,人们都希望方便快捷,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些实习都可以完全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如专题研讨、网络教学等环节。通过网络视频实时传送,通过网络进行实践教学拉近了空间的距离,也节约了时间。另一方面,实践教学网络化的作用还体现在实时了解学生的实践情况,如学生在校外自行实习时利用网络软件进行签到和实时发送实习日志等。

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新问题

中国高校一直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水平逐步提高,但随着“双一流”建设的实施和新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无可避免地面临着新问题。

(一)实践教学理念认识非系统性

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今存在对实践教学理念认识的非系统性。首先,体现在学校管理层面缺乏对实践教学的系统规划,未能将创新创业教育等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其次,体现在教育者传统观念较为注重自然学科的实践教学环节,认为人文社会学科的理论性较强,实践教学空间较小,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实用性学科,但许多学校授课仍然以教材为主,缺乏必要的实践性环节或将实践教学环节简单定义为游览参观。最后,体现在教师和学生对待实践教学的敷衍,对实践教学重视不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具有层级化和精细化的特点,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教师、文秘、管理、宣传等工作,那么在实践教学设计时也要与就业紧密相关。面对层析丰富、内容多样的实践教学,学生也可能存在畏难情绪,而教师也未能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引导,导致实践教学效果未能达到预期。

(二)实践教学体系部分环节缺失

实践教学环节未能有机纳入学分体系,一些培养计划中对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具体要求,具体实行由任课教师自行把握;而又有一些课程在实践教学管理环节方面过于死板,对于实践教学的比重和学时有严格限定,不利于设计出复合型、层次性实践环节从而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有些高校未形成课内外、校内外实践教学联动体系,课堂实践、社会实践、课程设计等环节分散割裂,没有形成合力,缺乏指向性,高校各个部门缺乏统一协作。实践教学是系统工程,离不开教务系统、团学组织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高校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现行制度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整体性不强,课程教学实践、专业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未能有机结合。另外,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措施对实践教学进行过程监控和质量评价。

(三)实践教学制度建设有待完善

实践教学制度是实践教学有序进行和教学效果的保证和前提,而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制度还有待完善。首先体现在教学制度与实际情况脱节,很多高校所制定的实践教学制度还停留在很多年前,没有因时而动,导致与实际情况不适配从而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其次,有些高校缺乏必要的激励制度,没有从制度保障上激发教师的实践教学热情,导致个别教师实践教学积极程度不高;再次,有些高校的评价制度有待进一步精细化,评价指标设置存在忽视用人单位和学生满意度等情况;最后,个别高校还存在监控机制缺失,对于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缺乏制度上的约束力,导致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僵化。

(四)实践教学过程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社会力量对实践教学的贡献显而易见,但现在实践教学中还存在社会力量引入力度不足、院校和社会力量合作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新形势下,实践教学与学生的专业教育、德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都有密切联系。实践教学蕴含着实践教育思想,不仅仅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提升专业水平,还能在培养学生价值取向、创新能力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另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多为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其并未有企事业单位等相关工作经验,因而一些教师不能透彻理解理论和实践工作之间的关系,就无法设计出契合实际的实践教学环节,造成与实际脱节现象。而在诸多高校中,不论是课程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还是社会实践都由其专业教师负责,缺乏社会力量的加入。实践教学过程中多元主体缺少,一方面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削弱实践育人的效果,不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专业教师的发展,缺乏社会力量的引入导致个别专业教师故步自封,自身实践教学水平得不到提升,眼界得不到开阔,也使得与现实情况脱节现象加重。

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新路径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又到了十字路口,也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系统化,不仅仅体现在完善课程、专业、社会实践系统,而且要与创新创业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相统一,抓住“双一流”建设的机遇,丰富实践教学内涵,创新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实践教学发展为突破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1.明确实践教学重要意义,确保实施落地

专业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撑,在国家“双一流”战略下,高校办学要有中国特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实践教学应该贯穿于整个专业建设。因此,在这一背景下,高校要充分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等便利,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进行统筹规划,不仅仅从思想上重视实践教学,还要使实践教学落地生根,这样才有助于专业的师资引进、实验室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才能培育出有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者。

2.统筹培养方案制定,提升实践教学中的比重

从顶层设计出发,统筹制定培养方案,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学时,强调其重要作用,引导授课教师和学生重视实践教育环节,并且在学时安排上也应给予授课教师充足的时间设计和进行实践教学环节。同时,细化实践教学学分在培养方案中的分布。前文提到思想政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有其复杂性,实践方式丰富多样,因此实践教学学分应该呈现复合、多层级分布,不应该仅仅增加课程中的实践学分,应该成体系地在社会实践、科研项目、学科竞赛等方面予以重视,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提升创业意识。

(二)转变思路,以创新理念引领实践教学

创新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4]在十九大报告中,党再一次将创新理念放在重要位置,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1]面对新的发展机遇,要转变思路,实施创新工程,以创新理念引领实践教学,促进实践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坚持和践行创新理念,推进“科学化、前沿性、特色化”的课程体系建设。一方面向“一流大学”和“一流专业”取经,在尊重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发展战略、学院发展规划和专业实际情况,按照一定周期对课程体系进行一次修改完善,从而确保课程体系的科学化和前沿性;另一方面,适时通过对学生进行“拟考研”和“拟就业”的双向“分流”,配备专业教师实施个性化指导,将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协同共进。

(三)紧抓关键环节,建立健全运行机制

要想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水平,我们必须紧抓关键环节,根据社会发展、企业需求和学生诉求,紧抓人才培养、教师团队等关键环节,建立健全运行机制,确立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全力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1.建立“本科生精细化培养”模式

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精细化培养模式,对学生因材施教,根据个人情况和需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将实践教学引入学生培养全过程。首先,择优选拔专业的拔尖人才进入培养快车道,选择专业导师进行学术训练和能力培养,帮助其尽快实现从学习到学术的转变。其次,选拔创新创业人才进行专项培养,通过每年选拔一批在创新创业领域表现突出的同学,为其提供定制化的具体指导,并为其提供诸如名校访问、相关创新创业团队交流等方面的支持,使其能够在创业方面快速成长。

2.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打造复合型教师团队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路径,还要着力打造复合型教师团队。既可以从现有专业教师中挖掘潜力,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又可以引进具有相关经验的教师加入团队。专业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实践教学组织者,又是直接参与者,负责指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科学、灵活、创新解决实际问题,是实现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意识形成的关键一环。这就要求承担指导任务的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能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认真细致的指导,并根据学生的表现为其接下来的改进或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例如,推广案例教学法,充分利用国家案例库等资源,鼓励教师进行原创案例的编写和累积,并在案例的教学实施过程,加强培训和学习。

3.完善实践教学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建设是实践教学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全面、完备的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做到有实践教学必有评价、有评价必有改进和反馈。一是建立内部监控制度,成立实践教学督导小组,采取听课、调研等方式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管理,督促教师不断提升实践教学水平。二是建立学生反馈制度,收集学生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在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满足学生需求,实现学生个人化发展。三是要建立毕业生、用人单位联系制度,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实践能力的新要求和就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便于及时调整、改进实践教学的培养计划,推动实践教学的不断发展。

(四)发挥专业主体作用,构筑多元协同参与新格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不但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全面的素养,这些能力的养成都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实践教学相当于在就业前的演习,若脱离了社会力量的参与,就无法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1.校企交流,打通深入沟通渠道

一方面,积极推进师生与知名企业互访活动。任课教师尽管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但其在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与专业从业人员总体上还有一定的差距,进行校企双方互访,既是对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也是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一方面,从业人员来自一线,对于工作中的实际需求了解充分,能够有针对性地让学生了解自身不足。通过与从业人员交流,院系可以准确了解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有利于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另一方面,深入到相关单位,可以让师生直观感受工作现实环境,有利于校企之间的深入交流学习。

2.建立多层次的实习实践教育基地

固定的实习实践基地是进行实践教学的基础。之前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习实践时,托关系、找熟人实习的现象十分常见,甚至还会出现找人盖章的“假实习”,这样的实习根本无法保证实践教育的质量。因此要建立长期固定的适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需求的实习实践教育基地,同时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和培养质量监测与评价等方面,学校与基地应密切合作交流,以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

3.加强深化产学研合作

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平台,以实践促科研、以实践促创业。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帮助企业完成社会调研、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等课题,促进产学研融合,解决企业难题、提升高校知名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三方合作互利共赢,打造以学校主体、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各个企业和各行各业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多元主体参与新格局。

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的作用愈加凸显,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实践教学又呈现出新的特点,但作为人文社会学科,其实践教学底蕴较为薄弱、实践教学理念相对落后等都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要紧跟新要求,不断丰富实践教学理念、完善规章制度,打造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实践教学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1).

[2] 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 周光礼.“双一流”建设中的学术突破——论大学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J].教育研究,2016,(5):72-76.

[4] 习近平.加大支持力度增强内生动力 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N].人民日报,2015-07-20(1).

猜你喜欢
双一流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