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教育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2018-02-25 00:11李延伟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41期
关键词:陪伴母亲家长

李延伟

(抚顺市第二十二中学 辽宁抚顺 113008)

在广大农村,对于家庭教育的理解存在重大误区和盲区:把学校当成幼儿园,把老师当阿姨;把报补课班、特长班当成家庭教育;把娇纵宠爱当悉心关爱;把物质给予当精神支持;不知道孩子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特点;缺少换位思考,把自己的喜好施加给孩子;缺少孩子沟通技巧等等诸多因素严重制约了家校的合作,迫切需要寻找一条家校合作的有效通道,落实立德树人的宏伟目标。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成为了孩子的启蒙教育,父母自然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好的家庭教育必将成就一个好孩子,从而形成良好社会公民所必须的基本素质。然而,在农村,家庭教育的错位、缺失无疑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通过自己在农村支教实践观察与研究,我发现农村中学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着重大的误区和盲区,需要亟待解决与提高。但愿此文对那些正在困惑或身在迷途中,却浑然不知的家长以启迪。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

几年来的教育管理工作,笔者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家长,在处理孩子问题上,大部分家长还是比较开明的,能够理解学校工作的难处,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至少不是用错误的家庭教育来干涉正常的学校教育。但少数家长心中的家庭教育观念是错误的,甚至是扭曲的,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不良甚至是极其恶劣的影响。

1.把学校当成幼儿园,把老师当阿姨

在家长看来,把孩子送到学校,孩子就归教师管了,学习的好坏是老师的事儿,与他们无关。而一旦孩子学习到了无药可救的状态,他们就会说:只要能凑合到毕业就行了,养养身板,将来干点啥都行。

一旦这种观点形成,孩子明白了父母的态度,在学校的表现就会肆无忌惮,反正就是混到毕业,无所谓了,于是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总能把所有责任推到学校来,甚至是班主任身上来。

请家长们永远记住:孩子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到底还是你们的。孩子折磨我们是三年,折磨你们是一辈子!

2.把报补课班、特长班当成家庭教育

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开始了疯狂的补课大赛。在他们看来,给孩子报补习班、特长班就是家庭教育,各种数理化补习班、英语班、奥数班、吉他班、小提琴班、各种棋类班、书法班异常火热。

且不说,课外辅导班、补习班是不是很正规,但全都是以盈利为目的,有些人员也就是大专毕业,他们的所谓辅导与补课就是照本宣科,更不用说了解《课标》与《考试说明》。在补课班里,鱼龙混杂,有的是家长管不了,送到补课班里,不用担心在家胡作非为。有时六七十人一个大班,一天三班或四班倒,老师吃得消吗?孩子们车水马龙,老师还是那一个呀!

3.把娇纵宠爱当悉心关爱

很多家长误认为,对孩子的要求应该一味地加以满足,只要孩子提出要求,便不加思考地想法设法满足。长期下去,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的心理,认为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切,是家庭中的核心,要么是家庭中的小公主,要么是家庭中的小王子,尤其是独生子女更为严重。

最近网络疯传的北大学子弑母案,难道还不足以唤醒我们的认识?吴谢宇——一个被公认的品学兼优的北大学子,利用极其残忍的手段弑杀亲生母亲。吴谢宇在初中时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对其关爱有加,非常溺爱孩子,以拥有这样一个优秀的儿子为荣。正是这种错爱,谢天琴至死也不明白,自己会丧命在儿子手中。

4.把物质给予当精神支持

我经常听到有的家长说:“孩子,你好好念书,就算爸妈砸锅卖铁也要供你念书!”我认为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做法,你想,当你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成了问题的时候,还要教育做什么?如此错位的观念,怎么能培养出合格的孩子?

在这种观念之下,孩子是不是会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恶习?而一旦养成这样的习惯,当你“稍有不慎”,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时,面临的将是什么?我们不敢设想,于是,当吴谢宇缺少金钱时,就把亲生母亲残忍弑杀并以其名义借款100多万元。这就是用物质给予代替精神支持的后果。

二、家庭教育的盲区

1.不知道孩子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特点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如果说7-10岁的儿童首先看到的是事物、现象、事件的突出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形成自己对于感知对象的意见(首先是情感的评价),那么少年常常是从所观察的事物或现象(特别是人)中寻找其相反的特征。”明确告诉我们,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作为家长,必须清楚这一点,并善于把这一点运用好,为孩子顺利开展学习做好准备。可惜的是我们的大部分家长根本不懂得这一点,在处理孩子青春期问题时,要么过分干涉,要么恣意放纵,最终导致孩子走上不归路,追悔莫及。

案例:曹X,独生子女,现年15岁,单亲家庭。在网络上认识青年华X,一来二去,聊出感情,一次,因母亲偷看了她的聊天记录,竟然赌气离家出走。三天后,家长通过派出所,在男方家里找到了本人。

青春期如春季消融的河水,很容易泛滥,但是一到下午或晚上,汛情就会减弱。对于曹X的案例,家长首先要明确:

(1)缺乏父爱,很少接触到男性,一有人示意,马上引起共鸣。

(2)性成熟,对异性有好感是很正常的。青春期交往需要引导而非堵。

(3)亲情的需要。

只有准确把握住青春期学生的特点,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青春期的问题,盲目的用暴力和管教去约束孩子,只会让家庭教育离孩子越来越远。

2.缺少换位思考,把自己的喜好施加给孩子

是不是很多家长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孩子,你要好好学习,父母这辈子没念过书,你一定要帮父母圆上这个梦。如果说是时代造成了这种悲剧,力求改变孩子的命运这无可厚非,但如果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让孩子完成父母未能完成的夙愿,未免太残酷了。因为现在的孩子追求自由,有自己的梦想,而且父母那个时代的梦想已不足以唤醒孩子的兴趣,这就是时代差。做父母不妨换个角度思考一下问题:假如我是孩子,这样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了。

3.缺少孩子沟通技巧

常常有家长抱怨说:“孩子小的时候真好,听话!什么都和父母说,大了,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怎么办啊?”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保持与孩子的平等,别总是用教导的口吻与孩子说话,青春期的孩子思维日趋成熟,当问题出现时,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可能还很肤浅,但那是他们思考的结果,要得到应有的尊重。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在于学会倾听,学会用征求的口吻去询问,让孩子表达自己的见解,当父母感觉孩子的答案有问题时,不是一味地否定,而是要帮他们提出如果不这么选择,还有其他的选择吗?这是不是最好的选择?这样做会带来那些后果?这些后果你能承担吗?让孩子在辨别中思考,在思考中选择,在选择中成长。时间久了,他们会发现父母不是上司,不发号司令,而是参谋,在关键的时候,帮他们提出参考意见,以便顺利达到目的!

一旦平等的家庭教育氛围出现了,所有的问题都不是事儿了,有时候,孩子们的做法是正确的,只是我们站错了角度!

三、家庭教育的开发区

1.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众所周知,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无论是儿童也好,还是少年也罢,父母的陪伴始终是最好的教育。

母亲的怀抱是最初的陪伴,在母亲的体温下,孩子们感觉到了人世间的温暖,仿佛找到了羊水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眼神开始追逐身边的声音,那是在寻找陪伴。到孩子们能够自己玩耍时,他们渐渐地把父母当成是他的伙伴,拽着他们和他一起玩。这个时候,很多家长开始转变,有的忙于自己的工作,有的忙于自己的娱乐,渐渐地冷落了孩子,孩子们要么以玩具为伴,要么以电视为伴,极少数家长也会允许孩子到外面玩。

到了少年期,初中学习生活的压力加大了,家长的陪伴也跟着变了味儿,很多家长误认为看着孩子读书、写作业就是陪伴。孰不知,孩子的眼睛在书本上,可能孩子的心早已进入“魔兽世界”。失去了平等意义的陪伴无异于监管,于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灵沟通出现了一道屏障,叫做青春期逆反。

真诚地和孩子看一场电影,陪孩子去逛逛动物园,全家爬爬山,认真地听听孩子的倾诉,然后和他一起研究处理问题的方法,陪着孩子一起成长,这才是最好的陪伴!

2.最好的教育是示范

儿童从出生开始,除了与生俱来的本能——吮奶之外,其他的一切学习活动,可以说都源自于学习的初级阶段——模仿,从呀呀学语、到蹒跚学步,模仿是整个儿童期的生存状态。

作为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请记住:孩子永远做你所做的,而不是做你所说的,喊破喉咙不如做出样子!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测试者出示一根手指,并提出最简单的问题,这是几?然后再出示两根手指,提问这是几?接下来就是出示四根手指,但提问的是1+2=?当被测试者处于非常投入的状态时,答错率是非常高的,为什么?因为大多数人会盯着你做什么,而不是你说什么!

有时候,孩子的表现就是家长行为的一个折射,我说: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虽然不能太绝对,但总体上就是这样一个情况。我们在对孩子吸烟的调查中,孩子吸烟,其父母吸烟的概率是90%以上,只有极少数是在同学的影响下学会吸烟的。

有一个家庭教育指导师曾经问过受培家长:“当影印件出问题时,你修改什么?家长们有的回答修改影印件,有的回答修改原版,当长时间停顿后,才发现最好的办法是原版和影印件一起修改。

所以,各位父母:想要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首先要成为那样的人。因为,最好的教育是示范!

3.最好的教育是放手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两种:一是培养出了圈养的“呆货”;二是一旦放手,出去就是“闯祸”。

同时,人际交往有一个奇怪的规律,那就是:一项工作长期由某人去做,那项工作就理所应当是他的了,家庭教育中也是如此。于是无论父母为你做什么,都是理所应当的,久了便没了感恩之心。

一家人在吃饭时,母亲喊女儿吃饭,女儿应了声“等一会儿”。10分钟过后,女儿出来了,看了一眼餐桌,便没好气地说我的饭呢?并带有责备的口气,俨然这是母亲应该为其做好的。母亲深感不解,女儿怎么连最起码的感恩之心都没有,孰不知,以往都是母亲为其盛好饭,将筷子放好,这件事后,母亲终于反思自己:该放手时就放手!

前几年媒体上报道的北大学生(因自己不会洗衣服)辍学的例子,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习惯了”是一种病!习惯于母亲为其洗衣服,孩子就不会自己洗衣服;习惯了母亲为其做可口的饭菜,孩子就不会自己准备饭菜。所谓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就是培养小皇帝、小公主,一旦让孩子独处,就只有受憋的份儿了!

借用一位家庭教育专家的话: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需要我们的家长多学习一些家庭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放弃起跑线的错误理论!永远记住:教育是慢功夫!没听说马拉松长跑获胜的关键在于起跑的那几步!同时学校也要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给那些需要“补课”的家长上几节家庭教育的理论课,走进家长当中,营造家校合作的浓厚氛围,推动家校共育迈上一个新台阶!

猜你喜欢
陪伴母亲家长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陪伴
给母亲的信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