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情感之弦

2018-02-24 05:34林月连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36期
关键词:政治教学策略

林月连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对高中生要加强认知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决定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思想政治教学目标中的核心地位。那么如何才能有效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呢?本文以笔者的教学经历为例,探讨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策略。

关键词:情感态度价值观;策略;政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2-0053

以选考为指挥棒的教学活动,往往把认知目标作为衡量教学的唯一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否实现往往被忽略,或随意性很强……这些现状促使笔者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进行思考。那么如何才能有效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呢?本文以笔者的教学经历为例,浅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策略。

新课程理念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布鲁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指出,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态度指在一定情境下,个体对人、物或事件,以特定方式进行反应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与各种人和事接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所持的判断标准。对价值的取向往往取决于一个人的情感和态度,有怎样的情感和态度常常就会有怎样的价值取向。那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主题,可以通过哪些策略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呢?

一、视觉冲击,以情动人

电影、电视作为教学媒体,通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瞬间重现,把过去的事情、历史上的事实搬到教室中,栩栩如生的生动画卷把学生带入历史人物活动的舞台,如同身临其境,因此,适时恰当地运用电影资料,可以给学生直接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深深震撼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心底的感知与彻悟。

教學案例: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生活》第六课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节内容进行了这样的设计(节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应作为我们的不懈追求和永恒使命。

教学实录:

视频导入:“咱们这张与生俱来的中国人的脸,曾经让咱们遭受过多少白眼和屈辱,这是因为咱们面孔背后的国家,早已羸弱不堪、腐朽不堪、困苦不堪……昨天,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今天,封建专制一日不除,革命就尚未成功。”(节选自电影《辛亥革命》)

讲述:百年巨变中,凝聚着包括孙中山在内的无数仁人志士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从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到毛泽东思想的诞生,再到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中国人民寻求救国强国真理的道路是曲折的。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以这种方式来纪念辛亥革命。回望百年辛亥,前人们的理想有的已经实现,有的尚未到来,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任重道远。你们作为中国未来的希望,也许行动是最好的纪念,发展是最好的继承。同学们,我们要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在上述教学中,笔者在导入时选用了电影《辛亥革命》片段,给学生的感官予以强烈的冲击力,成为激发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催化剂,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百年复兴梦”,使学生的“情愫”不断发酵,积极主动地思考自己应该如何肩负革命者的重担,继续追求强国富民的真理。此时,学生的情感需要教师的引领,教师可以凭借其特有的语言魅力来紧紧扣住每位学生的心灵,在这样的氛围中,“知识”被赋予了“情感”,而“情感”也伴随着“知识”的落实传递给了学生,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唤起学生情感上共鸣,有效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二、植根生活,以情育人

思想政治新课程强调以生活逻辑为基础,因而走进生活、关注生活、实践生活就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题中之义,所以,教师要善于再现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教学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教学案例:笔者对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十课第一框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一节内容进行了这样的设计(节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努力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

教学实录:

生活实例:80年代的张华,他1979年考上西安的军医大学,当时的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凤毛麟角。但是一件事情却改变了他的命运:1982年7月,西安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二大队学生张华因跳入化粪池营救一位不慎落入池中的69岁老农而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年仅二十四岁。

提问:如果是你,会去救老农吗?为什么?

讲述:“张华救人”的事迹被中国青年报报道后,引发了80年代全国范围内长达几年的讨论,30多年后的今天这样的讨论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其实,这样的事情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学校的王明洲同学在楠溪江游泳的时候听到有人溺水,他不顾家人的劝阻跳入江中救人,当时他把女子送到医院后就离开了,后来经过调查,发现这个见义勇为的学生就是高一年级的学生王明洲。首先,这种救人的精神,我们不但要提倡,而且还要大力弘扬,这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行为,也体现了人性的光辉;其次,我们在强调救人的同时,对中学生而言,我们建议要科学救人。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生活即教育”,通过讲述“80年代张华救老农”的真实事例,引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积极思考和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积极的道德思维。

而情感作为人的内心体验,它具有自我投入的性质。情感不能给予,只能唤醒;不能强迫接受,只能主动感染。在上述教学中,没有强行灌输,没有说教,而是通过选取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引发学生真实的情感共鸣,帮助和引导学生在“道德冲突”面前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三、情境探究,以情促行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情感受特定的情境影响,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能够感染别人,形成潜移默化的“情感流”。任何一种情感体验都是具体的,个体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总是与特定的情境联系在一起。因此,入情入境是实现情感目标的核心。

教学案例: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七课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一节内容进行了这样的设计(节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处理民族关系问题,既是一个国家的重大问题,又是我们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使学生懂得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要从现在做起,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的同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逐步自觉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使命。

教学实录

情境探究:以溫州中学为基础扩建的民族部为例,其位于温州中学南面,占地63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总投资986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1000万元,是历年来中央财政对我市基础教育最大数额的一笔专项拨款。2007年开始,计划每年招收160名左右来自新疆学生,他们将在这里完成1年预科、3年高中的学习和生活。他们的吃住学费一切由政府埋单。目前全国共有24所学校创办了民族部。

假如在过年时,你邀请新疆部的学生来你们家做客,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德育的鲜明特点就是重在实践。这是因为德育的最终目的是把社会的思想和道德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并变成个人自觉的道德行为。所以,在这一环节中,紧紧围绕“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使政治生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学生在讨论时提到“我会邀请他们在家里过年,让他们感受到我们是一家人,虽然我们有很多差异。”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话题不仅使学生倍感兴趣,而且使学生自觉成为这些行为的实践者。

好课有不同的类型,但魅力课堂的最高境界必将是超越知识与智慧的课堂,是启迪灵魂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必然与“情”挂钩,这样的课堂不会囿于知识目标的实现,而是充满美感,让学生明真理、动真情,最终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真正落实。

值得一提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节课就能达到的,它是系统工程,需要广大教师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更需要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施策略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崔允漷,张 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 325000)

猜你喜欢
政治教学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探析
浅析“以人为本”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