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2018-02-24 07:50沈晓敏
青年时代 2018年35期
关键词:应对方式职业倦怠

沈晓敏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的大力发展和不断推进,我国政府与教育部门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同时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出现的职业倦怠问题也逐渐显露。目前,针对高职教师的研究成果较少,研究不成熟、层次浅显等问题随之出现。随着高等職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教师的心理和生活不仅关系着教师自身教育水平,同时也关系着师生间的沟通以及学校未来的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对高职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的关系进行相关研究和了解,探索高职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未来高职教师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职业倦怠;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

随着教育重要性的不断提高,教师的重要程度也随之提高。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出现倦怠问题成为了当前教育的突出问题。倦怠问题的出现对教师身心健康及课堂中的教学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会给学生和社会造成巨大的教育压力。有研究表明,教师是一个压力强度大的高危职业。随着我国对于教师倦怠问题的不断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作为高等教育的特殊类型,高等职业教育正在不断的兴起和发展,教师数量也在逐渐增多。高职教师的工作状态和健康状态不仅关系着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关系着师生的成长。因此,对高职教师倦怠问题进行研究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1]。

一、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产生职业倦怠的教师,对教学和科研方面都不求上进,同时对学生漠不关心。具体来讲,教师职业倦怠典型表现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高职教师处于长期的高压状态下,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腰酸背痛、失眠、脱发等健康问题,影响正常的教育工作。

2.在心里方面,高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情绪波动。当教师处于职业倦怠感时,情绪波动较大,对工作和学生失去耐心,容忍度降低,精神高度紧张,甚至出现悲观的情绪状态。在高职教师处于职业倦怠时,会降低自身的个人成就感。由于教学工作频繁,学生管理难度较大,部分教师就会失去信心,产生职业倦怠感。

二、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目前,对于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研究成果数量较多,不同学者对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受学校管理体制、教师氛围与师生关系的影响,会表现出不同的倦怠情况。通过对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男教师比女教师的倦怠情况更为严重。这就说明在相同的教育情境下,男教师的工作压力比女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对于男教师而言,自我要求程度比女教师往往高很多,这就导致了男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比较严重[2]。

三、高职教师心理控制源现状

作为一种个性特征,心理控制源是对人的性格和行为之间的联系。这种心理控制源是指人们能够对事件进行了解并且负责,个人的行为和能力决定着事件的发展和走向。通过对高职教师心理控制源现状的研究,不难发现,不同教师的心理控制源取决于自身所处的不同文化背景及生活环境下。随着现代的多元化发展,教师能够意识到生活行为事件发展的走向,在某种程度上也能说明教师的生活状态决定了心理控制源。在对教师心理控制源的研究过程中,能够得出高职男教师比女教师的心理控制源差,因为男性教师对于社会期许较高,面对直接的应激事件,可能会导致男教师的消极心理,从而产生倦怠现象。通过分析不同高职教师的心理控制源可以看出,职称的等级也对倦怠现象产生影响,不同的职称决定着教师不同的心理情况[3]。

四、高职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控制源及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通过对高职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控制源及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可以得出,首先高校教师的控制源在职业倦怠维度上存在不同的差异,其次,外控性越强的高职教师,在情绪上更容易出现波动的情况,也就越容易引起自身的倦怠感。内控性越强的高职教师,在教学和工作中能够很好的控制情绪,个人成就感越高,也就不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心理控制源是一种个人性特征,是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对紧张的认知。在影响倦怠感的各种因素中,外控性强的教师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会相对较多,未来的发展更存在不确定性,缺乏决策性。内控性强的教师面对工作和生活比较有责任感[4]。

五、建议

基于对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心理源及应对方式进行相关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变高职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

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应当进行长时间的自我调节,减少自身的职业负担,消除职业倦怠感。同时在生活中应当树立积极的态度,不断学习和思考,努力扩大自己对社会及教育的认知程度,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从根源上消除倦怠感。

高职教师在产生倦怠感时,应当通过一定的外部力量获得心理帮助。学校应当为高职教师提供良好工作和教学环境,多组织教师参加教育的研讨活动,促进教师个人的科研发展,为教师未来的发展提供机会。这样做不仅能够满足教师个人的成就感,而且能为教师缓解教育的心理压力。

六、结论

高职教师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职业倦怠等心理问题。所以,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必须积极主动对待这一问题,通过调节自身的心理控制源与应对方式积极解决职业倦怠问题。在教育教学的压力下,保持积极应对方式与内控性有助于解决倦怠问题,同时也能有效维护和保护教师的精神健康水平。因此,高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当注意提高自身的内控性水平,同时提高自身面临问题时的积极应对态度,以便于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水平,也为社会发展输送高质量的人才资源,为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秀希.河北省中学教师工作压力、控制点和职业倦怠的关系研[D].石家庄: 河北师范大学,2007.

[2]王永琳,王惠萍,杜健.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J].高等职业教育(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2): 84 - 86.

[3]石瑛.汉藏中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控制源关系的跨文化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4]张世萍,魏勇刚,牟映雪.教师归因方式对其职业倦怠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2(8):50-54

猜你喜欢
应对方式职业倦怠
养老护理员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放射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山东体育学院术科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研究
浅谈如何应对讲解员的职业倦怠期
飞行员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