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性脑梗死脑侧支循环形成及其对近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效果分析

2018-02-24 13:54陈东明
中外医疗 2018年35期
关键词:影响效果

陈东明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8.35.028

[摘要] 目的 观察进展性脑梗死脑侧支循环形成及探讨其对于近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间该院收治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头部CTA影像结果作为研究资料,分析其侧支循环形成的情况,并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n=57)以及非进展性脑梗死组(n=143)。评价患者被收治入院以及治疗14 d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以及日常活动能力,探讨侧支循环形成对于患者近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效果。结果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当中,进展性脑梗死占28.5%(57/200)、非进展性脑梗死占71.5%(143/200)。其中脑梗死进展性患者侧支循环的形成几率相比于非进展性患者更低(P<0.05)。治疗后14 d,有侧支循环形成的患者近期神经功能情况明显优于无侧支循环形成患者(χ2=7.649 6、9.949 6,P<0.05);治疗后14 d,有侧支循环形成的患者近期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优于无侧支循环形成患者(t=3.932、2.595,P<0.05)。结论 对于进展性患者的侧支循环形成状况相对于非进展性患者更差;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无侧支循环形成者近期的神经功能恢复相对差,此类患者病情更容易出现进展。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脑侧支循环形成;近期神经功能;影响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12(b)-0028-03

进展性脑梗死为神经内科卒中重要病理类型,指神经系统体征、症状在卒中病发后6 h~1周仍呈现加重现象,诊治极具棘手性[1-2]。脑侧支循环形成在该病病程中起着重要的主导地位,其对缺血脑组织损害程度的减轻极为关键,并影响到患者治疗以及预后等。该研究通过应用螺旋CT血管造影(CTA)技术对该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侧支循环形成情况进行评估,并探讨其对于近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头部CTA影像结果作为研究资料。该200例患者中,男性132例,女性68例,患者的年龄在47~81岁,平均年龄(58.5±9.3)岁。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且经头CT检查或MRI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患者的病程<24 h。研究排除因存在房颤等疾病诱导的心源性脑梗死者;外伤性卒中者;伴有严重心、肝、肺、肾等器官功能疾病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经分组结果显示,进展性脑梗死组(n=57)以及非进展性脑梗死组(n=143),其中进展性脑梗死组男性37例,女性20例,患者的年龄在47~80岁,平均年龄(57.8±9.2)岁;非进展性脑梗死组男性95例,女性48例,患者的年龄在48~81岁,平均年龄(58.7±9.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组间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通过128层螺旋CT扫描仪(西门子公司)完成患者头颈部动脉CTA检查,自主动脉弓下缘2~3 cm区域至其颅顶为扫描范围。设置电流250 mA、管电压120 kV,设置层间距0.45 mm、层厚×准直器宽度为0.9 mm×0.625 mm,螺距设置1:0.993。在进行CT扫描时,令患者保持仰卧位,扫描过程禁止进行或协助控制进行吞咽动作,将非离子型的碘佛醇对比剂100 mL(浓度为370 mgI/mL、速率3.5 mL/s)经肘前静脉、应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美国MEDRAO双桶)注入。在主动脉弓的下缘区域2~3 cm处对触发点予以精准设置,閾值按200 HU设置。对原始扫描图像获取后,输入至EBW工作站行有效处理,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MPR)、最大密度投影技术(MIP)、曲面重组技术(CPR)以及容积再现(VR)等进行扫描图像的重建,并在重建图像上加以分析患者侧支循环的具体形成情况。

侧支循环形成的评估与分析则应用CTA检查的结果展开评估分析[3],并依据侧支循环形成的情况,在该研究当中对侧枝循环进行分级评估同时将患者分成有、无侧支循环形成两个亚组。侧支循环1级以前、后交通动脉等为重点评估对象,侧支循环2级以软脑膜侧支、眼动脉等为主要评估对象。具体侧支循环分组判定环节均由该院放射影像科的副主任级医师独立完成阅片后判定。

1.3  评价神经功能情况

在患者收治入院时、治疗14 d,应用卒中量表(NIHSS)对神经功能缺损度予以评价。并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予以评价,其中,以0~20分表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存在极其严重的缺陷,以21~45分表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存在严重缺陷,以46~70分表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存在中度缺陷,以71~95分表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轻度缺陷,以100分表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正常。

1.4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以均值±标准差(x±s)进行描述,数据组间对比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侧枝循环形成情况、ADL缺陷度以率进行描述,并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侧支循环形成情况分析

经过分组的结果显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占28.5%(57/200)、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占71.5%(143/200)。其中脑梗死进展性患者侧支循环的形成几率相比于非进展性患者更低(P<0.05)。见表1。

2.2  侧支循环对脑梗死患者的近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情况

进展性、非进展性的两组脑梗死患者组内有、无侧支循环形成亚组神经功能的情况对比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 9、0.034 7,P>0.05),见表2。治疗后14 d,有侧支循环形成的患者近期神经功能情况明显优于无侧支循环形成患者(χ2=7.649 6、9.949 6,P<0.05),见表3;治疗后14 d,有侧支循环形成的患者近期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优于无侧支循环形成患者(t=3.932、2.595, P<0.05),见表4。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作为当前的一类严重危害到人们健康的疾病。在该病各类型当中,进展性的脑梗死作为其中危险性最大的类型之一,此类患者的致残率以及病死率更均明显更高[5]。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梗死患者脑内的侧支循环的形成与开放情况,直接关乎着治疗预后。故早期行正确、规范评估,可为制定治疗方案以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当前对侧支循环的影像学的评估方法多种多样,但在其中以DSA诊断作为该病当前影像学评估金标准[6]。在DSA当中,可清楚地显示出梗死患者其动脉管腔内的狭窄情况,同时可对其侧支循环的建立具体情况进行较好的显示,但该方法具有创伤性,同时操作的难度极高,严重的限制了临床上应用性[7]。相比而言,近几年来多层螺旋CT的血管造影技术(CTA)开始被逐渐应用到临床当中,其作为一种微创性的检查方法,CTA进行扫描速度相比其他检查方法更快,且对于血管的成像等显示相对较为清晰明了,并且在通过对原始的扫描图像结合进行重建后获得的图像也能够更有效的对梗死患者的侧支循环状态等进行准确的评估。因此,CTA也可作为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的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進展性的脑梗死病因相对比较复杂,此类患者易同时合并患有糖尿病、不稳定性斑块以及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等相关的症状,严重影响到侧支循环建立。该次研究中,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形成占28.5%,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占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存在侧支循环不良患者,更易出现不可逆的改变,其脑梗死的体积也会出现进一步的扩大,加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该次研究结果还显示,进展性、非进展性的两组脑梗死患者组内有、无侧支循环形成亚组神经功能的情况对比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4 d,有侧支循环形成的患者近期神经功能情况明显优于无侧支循环形成患者。提示侧支循环的建立,可使脑组织得到充分供血、供氧,对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意义显著,有侧支循环组治疗后NIHSS评分也居更低水平。在任伯[1]的研究中显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无侧支循环形成组NIHSS评分为(7.86±3.36)分,有侧支循环形成组NIHSS评分为(7.12±3.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有/无侧支循环形成组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6.59±3.61)分,(6.76±3.58)分;治疗14 d以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有/无侧支循环形成组的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4.93±2.62)分,(6.38±2.83)分,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有/无侧支循环形成组的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3.60±2.50)分、(4.53±3.34)分;其结果显示TACI型以及PACI型的脑梗死中,有侧支循环形成的患者在治疗14 d的NIHSS评分(4.86±2.23)分显著低于无侧枝循环形成患者(6.57±2.41)分。进展性的脑梗死患者其侧支循环形成的状况也相对更差,而无侧支循环形成脑梗死患者的近期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也较差。对于无侧支循环形成患者其相对容易进展。该次研究获得的结果与上述情况相似,均验证了无侧支循环形成的脑梗死患者病程易进展,且脑梗死进展性患者侧支循环的形成几率相比于非进展性患者居更低水平。

综上所述,对于进展性患者的侧支循环形成状况相对于非进展性患者更差;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无侧支循环形成者近期的神经功能恢复相对差,此类患者病情更容易出现进展。临床上检查侧支循环形成与开放的情况,在选择治疗方案以及对预后方面均具较大的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  任伯.基于CTA评估的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形成及其与临床症状和近期预后的关系[D].南山:华北理工大学,2017.

[2]  刘斌,任伯,毛文静,等.急性脑梗死患者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亚型脑侧支循环的形成及其对近期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1):64-68.

[3]  Cortijo E,Calleja A I,García-Bermejo P,et al.Relative cerebr al blood volume as a marker of durable tissue-at-risk viability in hyperacute ischemic stroke[J]. Stroke,2014,45(1):113-118.

[4]  冯馨乐.脑梗死后预测出血性转换发生的影像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7,40(2):137-140.

[5]  程庆红.CTA在烟雾病诊断及治疗评估中的价值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7.

[6]  张岐平,陈英道,李育英,等.侧支循环的建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7):1040-1043.

[7]  隋强波,孙华玲.侧支循环代偿方式对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 23(1):25-28.

(收稿日期:2018-09-14)

猜你喜欢
影响效果
互动性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素养影响效果评价
中医护理技术对肛肠病术后疼痛的影响
个性化康复护理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