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因究果,理趣盎然

2018-02-24 05:06孙元菁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骨气事例论点

孙元菁

【写作导引】

一篇议论文,不但要观点鲜明,而且要进行恰当的分析。

首先,要构建议论文的论证结构,实现分析论证的过程。“起承转合”是议论文的一种常见结构。“起”就是开头,开门见山在文章开头提出论点。“承”就是承接,承接论点从各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正面论述观点,即“正承”,也可以反面论述,即“反承”。“转”就是转折,在论述过程中,可以“正反转”,也可以由浅入深“进转”。“合”就是总结,重申论点,总结观点,结束论证。例如苏洵《六国论》的结构:起题—正承—反转—合题。首段起题,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接着从“不赂”和“赂者”两个方面承题论述,第2段阐述分论点一“赂秦而力亏”,对比不同情况下的土地得失,论证“赂秦”的不明智。第3段阐述分论点二“不赂者以赂者丧”,从齐燕赵三国的灭亡过程论证“赂秦”造成的连带伤害,破坏了整个六国抗衡秦的局面。这两段引用历史事实,正面承题论证。从第4段“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开始转题,用假设论证的方法反转,提出坚持武力抵抗、礼待人才以扭转局面的可能性。最后一段合题,将北宋和六国相比,表达对“赂”的愤慨之情。

其次,议论文的具体论述在“承”“转”部分,分析论证的结构主要有三种常见形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

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横向的分论点论述的结构形式称为并列式。吴晗《谈骨气》一文,是典型的并列式论证结构。中心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三个分论点:骨气是富贵不能淫的品质;骨气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骨气是威武不能屈的节气。

层进式是分论点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论证中心论点的论证结构。培根《论美》一文,是层进式结构的代表作品。三个分论点: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通过层层递进来论述中心论点:外在美和内在美相结合才是至上之美。

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是提供正反两方面论据来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形式称为对照式。任学志《天才出自勤奋》一文,通过跳高天才朱建华勤奋而成功、懒惰而失败这一正一反两个实例来论证中心论点:天才出自勤奋。

再次,一般议论文采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事例论证、理论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假设论证、比喻论证等。

事例论证,又叫举例论证,是列举典型事例,运用归纳法得出结论,来证明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韩愈《师说》中“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一句,以圣人孔子的从师原则作为事例论证,证明分论点“圣人无常师”。

理论论证,又叫引证,是通过引用普遍认同的理论来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韩愈《师说》中“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一句就是引证,出自《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对比论证,又叫正反论证,这既是议论文的一种论证结构,也是一种论证方法。韩愈《师说》中“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一句,通过一个人对待孩子的学习采取的态度,和遇到疑惑自己采取的学习态度相对比,来批判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这就是对比论证。

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鲁迅《拿来主义》中“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一句,从尼采不能一味给予类推到中国不能只是一味“送去”,一味给予的结果是尼采发了疯,类推一味“送去”中国也必然会走向亡国的结局。这就是类比论证。

假设论证,是对客观事物作假设性推断,在假设推断和客观事实对比中强化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苏洵《六国论》中“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一句,假设六国改变外交、作战策略,可能产生的不同结果。如果三个国家能珍惜土地不贿赂秦国,齐国人不亲附秦国,燕赵能坚持武力抗秦,也许结果会不一样。这就是假设论证。

比喻论证,又叫喻证法,就是通过打比方的方法证明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荀子《劝学》中有“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就是说一个人借助车马可以走得快,借助舟船,不会游泳也能渡河,通过比喻来说明借助外物的重要性,论证学习对人的帮助,以及学习的重要作用。

掌握议论文的分析论证的方法,才能让说理更充分。

【文题呈现】

以“站直了做人”为题,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

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2.明确文体,不要套作。

【思路点拨】

解读这个作文题关键是弄清楚两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是“站直了”的人;“站直了”的人对于个体、他人、社会有什么价值。“站直了”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站”在哪里?如何是“直”了?分析清楚这些内容,文章自然清晰有力。

10月,是每年诺贝尔奖颁发的月份,然而今年因为特殊的原因,诺贝尔文学奖将缺席盛会。于是,在解读“站直了做人”这个作文题时,为了帮助学生思考,教师给学生拓展了一段素材:2006年,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获诺奖。1994年,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获诺奖。1955年,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获诺奖。他们却都因书写民族的历史、拥抱故土的灵魂、反思同胞的行为而遭受到来自故土家园的唾骂和攻击。白俄罗斯女作家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她的作品涉及二战、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以及苏联解体等内容。组委会称其“复调般的作品,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苦难与勇气的丰碑”。材料中涉及的人物都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同时他们也都是“站直了做人”的典范。他们的作品都关注本民族的历史,反思了民族行为,因此他们都是怀有悲悯之情,站在人类的高度,超越民族而具有历史视野的正直的人。

魯迅先生曾说,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只是一小块。那些在人类历史上“站直了的人”正如煤的形成过程,没有这些血肉之躯的呐喊和反思,没有这些智勇者的刀剑和火把,人类将怎样前行于历史的蒙荒之中?这个作文题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此了。开拓思维,就能提高文章的意蕴层次。

猜你喜欢
骨气事例论点
富则讲脸面,穷则说骨气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朽木颂
运用对比解构说理文事例论证的密码
拓展延伸
富则讲脸面,穷则说骨气
“例”后有“析”方可取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专题作文写作中典型事例的选择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