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何英
[摘要]随着新课标生物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已成为新一轮高考的聚焦点,新课标生物要求学生具有“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中,教师应加强考纲研究,瞄准高考改革的方向,引导学生夯实基础,回归教材,注重知识的细节,强化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
[关键词]一轮复习;高中生物;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3-0095-02
通过对近几年生物高考试题的分析,发现生物高考命题已经完成从“经验型命题”到“素质型命题”的转化。“素质型命题”就是以测试为指导,着重考查生物学科素养,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强对理解、获取与处理信息、实验与探究、思维、综合运用等能力的考查,注重对生物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准确表达,注重对考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关注生产实践、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实际问题;反映新课标的整体要求,体现新课标理念。高考复习能否贴近“素质型命题”这一理念,夯实基础,回归教材,直接影响到高考成绩的好坏。现结合我校近年来高考复习的实际,提出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的几点备考做法。
一、明确考向,研析考点
教师应认真研究近两年生物高考考试大纲和近三年高考生物试题,明确高考命题的方向。近两年高考生物新课标Ⅱ卷和Ⅲ卷的主要特点:(1)突出考查了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注重考查知识的细节。具体体现:DNA、RNA在不同生物中的分布,免疫细胞的分类、分布及功能,酶的作用原理,血糖的来源,胰岛素的功能及其加工场所,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群落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等等,所考查的知识来源于教材正文。(2)在具体情境下考查学科相关知识,不脱离实际。如正常人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的相关比较,草原生态系统中对种群、群落、相关知识的考查以及果蝇翅长眼色的遗传等。(3)注重对学生实验能力和实验思维的考查。
在一轮复习开始之初,我校选用了2016年新课标Ⅲ卷生物试题进行了一次测试,三个英才班的平均分为67.33分,五个特优班的平均分为61.22分,十个实验班的平均分为49.26分,总平均分为59.27。与2016年云南省的高考生物成绩相比,处于中等水平。下图为2016年云南省非选择题分数段学生人数。
二、夯实基础,提升分析能力
从近三年生物高考试题来看,仍注重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2016年高考生物新课标Ⅱ卷和Ⅲ卷中,中等难度以下的题目占全卷的75%左右,知识点覆盖率达85%以上,所以一轮复习应对课本基础知识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梳理。由于我校实验班的学生基础薄弱,所以要求做到“低起点、一步一个脚印、稳打稳扎”。而复习内容要根据生物考纲要求,覆盖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即使是课本的小字部分也要求学生阅读。但是强调对知识的全面梳理,绝不是蜻蜓点水式的面面俱到,这就要求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和构建知识结构,加大习题的训练力度。如复习必修3《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时,笔者将重点放在特异性免疫过程的分析和与必修1有紧密联系的细胞分化和凋亡上,如血细胞和免疫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强调T细胞是迁移到胸腺中成熟,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和细胞集团后进而被吞噬细胞消灭,属于细胞凋亡。对课堂中未详细描述而又需掌握的特异性免疫概念和能特异性识别的物质和细胞可以导学案的形式由学生补充完成,做到讲练结合。
三、突出主干,构建知识网络
从2016年全国高考生物试题来看,不少题目是从某一方面引入然后涉及多个知识点,先简单后复杂,这些题目体现了学科知识的综合,因此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网络结构显得较为重要。对生物学中的一些结论性语言要读、背、默,形成知识网络,如由“叶绿体”可联想到色素的种类、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ATP、NADPH、酶、细胞膜、光合作用过程、DNA复制、转录、翻译、生产者等;同时知识点之间也可以有多种联结方式,如“叶绿体和线粒体”既可以通过“都含DNA和RNA”联结,也可以通过“都能产生ATP”联结,或通过“具双层膜的结构”“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等联结。
在复习中,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根本,结构化的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只有知识结构化、网络化,才能在解决问题时,迅速地、有效地提取知识。复习过程中对高中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实现融会贯通,将所学知识先串成链,再织成网,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如在讲解必修1第三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时,可结合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起讲解;在讲解“酶作用条件较温和”时可把选修教材实验“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联系起来。另外,适当选择有助于学生形成感性认识的教学手段(图表、模型、动画等),把知识框架和知识的拓展应用,认真落实到位。总之,教师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变课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四、熟悉题型,锤炼技能
为了达到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教师应及時布置作业,并据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找出缺漏,在习题讲解的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存在属于应用层次的问题比较多,教师应适当拓展教材知识,并指导其灵活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成绩中等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多属于理解层次,应指导其注重教材前后知识点的连贯性;而对于潜能生,教师应引导他们重点记忆基础知识。每次练习评讲之后,要求学生纠错,选择学生自己经常做错的题,或者认为比较新颖比较好的题,写在纠错本上。建议他们在纠错时不仅要写清楚正确的解题思路,还要适当总结自己做题的感受,以及下次如何克服不良情绪干扰等。
五、重视细节。提升应试能力
针对重难点知识,选择合适的例题开展课堂练习,在例题精讲过程中指导学生:(1)学会辨别试题指向;(2)学会找出题中的关键词;(3)学会分析有效信息,找出干扰有效信息的无关信息;(4)学会找出隐含条件;(5)学会分析图表、数据和曲线;(6)学会将新信息与课本知识相联系。教师在讲解时应注重学生的易错点和难点,做到有针对性;知识讲解要突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强调做题的规范性。
六、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题是学生的失分点,在一轮复习时,一是要把《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实验逐一复习;二是强化高考实验题的训练,实验设计题一定要教会学生充分考虑对比(或对照)、等量和一个变量三大原则。结果预测讨论题也要强化题型训练,如讨论实验结果出现的几种情况时一定要全,回答的基本格式是“如果……则……”。
总之,在高考生物复习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又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思维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这就需要高中生物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实践,领会新课程理念,最终使新课标落到实处,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责任编辑黄春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