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摘要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防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30例接受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居民为观察组,选择30例未接受过健康教育的居民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定期对社区居民开展艾滋病相关健康教育,可增强居民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保证艾滋病的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 健康教育;艾滋病;防治
艾滋病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引发的疾病,病毒破坏机体免疫系统,导致感染者易被其他病毒攻击,出现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该疾病主要通过性行为、吸毒、血液及母婴传播。在全世界范围内,该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做好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对于防治艾滋病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防治中的应用方法和临床效果,本文对60例居民进行了疾病宣教的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30例接受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居民为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2~52岁,平均(36.13±3.1)岁。选择30例未接受过健康教育的居民为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8~63岁,平均(38.02±3.5)岁。全部居民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10例,大专及以上30例。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基线资料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结果有意义。
健康教育方法:在社區内进行健康教育工作,可在社区宣传栏上张贴艾滋病相关宣传画,注意画报的趣味性,保证内容通俗易懂,纠正居民对艾滋病的错误认识,保证其理性对待该疾病及患者。定期在社区内举办艾滋病知识讲座,请艾滋病防治工作经验丰富的医学专家进行讲解,增强居民对艾滋病的重视程度,充分了解疾病所导致的各种危害,增强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印制并发放艾滋病相关健康知识手册,嘱患者自行阅读,增强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观察项目和指标:由研究人员制作艾滋病相关的知识调查问卷。问卷满分100分,根据得分分为3个梯度,分别为掌握、熟悉和不了解,统计每一梯度例数所占比例。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观察组掌握率较对照组显著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截止到2010年10月底,我国艾滋病流行态势:①疫情低流行,仅部分地区存在严重流行状态。如云南、河南、四川、广东等地。②HIV感染和艾滋病患者人数均呈持续上升态势,但在政府积极“四免疫一关怀”政策下,新发感染的人数较低。③早期处于潜伏期的患者陆续发病,艾滋病的死亡人数逐渐升高。④在艾滋病传播中,性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且其所占比例呈升高趋势,尤其是在同性性行为之间的传播。
健康教育在控制艾滋病传播中的效果: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纠正居民对疾病的错误认识;更多的人愿意进行艾滋病检测,为求助者提供正确的疾病治疗方案,保证其积极进行疾病的治疗,获得足够的社会支持,重新建立步入社会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和生活。这同时也有助于疾控中心合理、准确地掌握疫情,及时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
健康教育在阻断艾滋病传播中的作用:在居民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普及艾滋病治疗、预防的相关知识,使更多的人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可帮助其规范自身行为,控制或避免不良行为,积极预防艾滋病感染。清楚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可消除大多数人的“恐艾症”,在日常生活中能与艾滋病患者正常接触,不会鄙视患者。健康教育使居民认识到,艾滋病就在身边,在日常生活中,在性行为、针灸等方面做好自我保护,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在易感人群中的保护作用:母婴传播会使新生儿感染艾滋病,对艾滋病母亲进行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到自身疾病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保证其在患病后及时接受系统的治疗,积极阻断疾病的母婴传播,保证新生儿生命健康。对青少年群体做好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证其洁身自爱,身心健康地成长。健康教育对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染群的效果显著。
在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中,应根据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防治方案:①针对女性性工作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其使用安全套的频率。可为其发放宣传手册,组织其观看疾病预防相关视频。在该类人员经常出没的地点反复进行健康教育。②针对吸毒人群: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改善其对毒品的依赖程度,注射毒品时减少针具共用行为,在该类人群中推广使用安全套。健康教育主要在吸毒人群聚集及戒毒所进行。③针对男男同性恋人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行为,故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改善其不健康的性行为,增加安全套使用频率,增强该类人群的艾滋病检测意识。
实际上,我国农村及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巨大,目前难以对该类人群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目前艾滋病防治的一大课题就是流动人口防疫,改善农村地区人口素质。在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中,目前存在如下问题:①近年来反复、高强度的艾滋病健康宣教,已经使我国高危人群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达到饱和状态,反复宣教再难取得更好的效果。②宣教所用的材料是由专业人员从专业角度筛选所得,普通群众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度不够,宣教后也不能有效掌握相关知识,不仅浪费财力,还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③现在我国进行的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中,存在严重的“知行分离”现象,且目前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定期对社区居民开展艾滋病相关健康教育,可增强居民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保证艾滋病的防治工作顺利开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