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苗 寇大波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具有极高的推广的价值,本文将深入解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涵、现状以及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整合的途径进行解读,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达到“真阅读”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整合
一、解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内涵
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依据和凭借现行课本,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学习过程,将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作为重点,实现学生由语言学习到理解和习得的过程,掌握阅读学习方法,最终将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感情、运用文字的过程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终极目的,实现与生命的对话。
二、回眸:现实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怪相
(1)资源贫乏,教学单一。农村小学现在的硬件条件差,同时虽然参考资料后配套有光盘资源,但是大多数语文教师认为麻烦,或者是自身操作信息技术设备能力问题,不愿意尝试,造成了阅读教学内容贫乏,教学手段单一、乏味。
(2)教师主导,主体不明。现行的课堂教学还是存在教学主体地位不明的问题,一节语文教学阅读课的成效高低,完全取决于教师本人的知识水平、认知方式和实践能力,教师缺乏课前有效的“备课”,缺少对学生的研究,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完全没有自主思考的时间。
(3)正视问题,有心无力。笔者对该区域400名语文教师的调查问卷显示,大部分教师在尝试进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但是缺乏本身技能的提升,专业培训的指导,专家经验的引领,在“艰难”地进行尝试,很多人是信心满满的开始,结果却是半途而废。
(4)本末倒置,过犹不及。一部分教师,贪恋于信息技术手段,只注重课件的美观,为了让课件而上课,忽视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有效性。
三、追寻: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
阅读的过程是学生思想的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生成的过程。阅读学习过程中的教师扮演着“两重角色”既是对话者,又是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学习创设好环境,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手段具备直观形象的教学优点,而且还能将视听、动静进行结合,化解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的阅读学习不断向深度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
(一)借助信息技术,有效创设阅读教学情境
1.创设虚拟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于阅读教学来说,能让学生带着兴趣去阅读,更是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然而现实版的“空洞说教”、教学手段单一,与要求格格不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尤其是声音、图像、动画效果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九寨沟》一文,通过学习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感受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从网络上下载了有关九寨沟的图片、视频以及一些驴友的感言,同时让学生借助网络了解九寨沟的总体介绍。在导入环节,让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材料,展示有关九寨沟的图片、视频以及一些驴友的感言,实现信息技术与阅读教材的不断深入融合,从而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此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语文的阅读教学要关注到学生个体的差异,关注个性化的阅读,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不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比如,《桂林山水》《九寨沟》这一类写景的课文要实现真正的鉴读与赏读,就需要入情入境,此类课文的阅读教学应分层次朗读,充分感悟文中作者的情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课文录音随意控制进度,让学生尝试跟读、仿读、模仿语音语调等,熟练之后,可以借助“录音”功能,录制下学生的朗读,采取自评和互评的方式,通过小组探究的形式,提出改进的方案,再反复改进录音。这样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会不断提高。
(二)借助信息技术,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借力信息技术分析点评,培养学生阅读创新能力。
教师应有效利用网络教室的点播功能,可利用大屏幕显示出一些具有代表性阅读设计及问题,鼓励学生分角色阅读并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如教学《钱学森》一课,可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一张钱学森站在甲板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在课件上输入自己的问题,教师借助网络监看,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筛选和点评并将其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读课文和对教师提供的资料库进行查閱,找寻答案。学生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不但能看到自己的问题,同时能看到同伴的问题,对于这些的问题,学生有强烈的探究精神。学生经过阅读后,找寻到的答案时的愉悦感和成功感是最好的见证。
2.借力信息技术网络合作学习,有效进行阅读交流。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完美地将网络合作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整合,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交换意见和看法,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小组可以把组内学习成果进行汇总,做成PPT进行汇报等。在学习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大自然的文字》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室,建立“大自然文字资料库”,首先将文中提到的文字进行整理,并且补充,其次借助因特网搜索其他类别的大自然的文字,完善书本内容。经过教师的组织与引导,学生不断阅读、不断思考、不断讨论和交流,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大家共享思维与智慧,实现了阅读教学的厚度。
(三)借助网络,构建开放的阅读环境
1.巧借信息技术,有效增加学生阅读知识面。
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示范如何从互联网上搜集资料,这样不但能拓宽学生的阅读知识面,而且能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如在教学《轮椅上的霍金》时,为了让学生通过阅读充分感知到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教师布置了让学生回家借助互联网搜索最典型的有关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的小故事,进行阅读,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增长了知识,而且通过对阅读资料的筛选,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2.巧借自媒体手段,实现阅读教学的深度挖掘。
个人博客、微信、QQ等这些基于信息技术的手段,可以成为我们教学活动的延伸平台,更是搭建教师—课文一学生之间的阅读思维的桥梁,可完成全新的阅读教学方式转变。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次抱母亲》时,教师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一篇相关的日志,提出问题,组织学生阅读,让学生在博客上交流分享,相互评价,中肯地给对方提出修改的建议,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可见,借助教学博客,学生的阅读内容会更加丰富,阅读深度不断被挖掘。
总之,信息技术的优势是无法估量的,尤其是图片、视频、强大的数据库,搭建了学生语文阅读理解、思维的发展的平台,只要教师合理、湿度地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以此来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拓展我们教学内容,唤起学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信息技术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整合,将会达到1+1>2的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