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叹
(四川省仪陇复兴中学)
一般来说,新教师是指刚从学校毕业即将步入讲台的准教师。很多新教师学识渊博,意气风发,但因无工作阅历,缺少丰富的教学经验,难免会出现一些“不顺心”的事。为此,初登讲台的新教师积极主动上好“四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印象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很大程度上是有“第一印象效应”的作用。新教师在上“见面课”前,应做必要的准备,如:自我介绍、穿着打扮、讲述内容……最好能拿到该班学生名册,熟悉学生名字。戴尔·卡耐基曾说“一种简单但又重要、获得好感的方法,就是牢记别人的姓名。”若在第一次的课堂上学生能听到新教师叫出他的名字,会倍感亲切,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新教师争取把“见面课”上得有声有色,轻松活泼。多鼓励,勿训斥;多尊重,勿冷讽。让学生真心感受到新教师是一个自信乐观、尊重他人、体贴他人、知识渊博的人,由此在内心深处烙上“认可”的印象。上好“见面课”是一个好的开头,是成功的起步。
首授课是指新教师第一次给学生讲授课本知识的课;正课是指正式给学生讲授课本知识的课。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正式的第一节授课知识要讲清“传道,受业,解惑”,备课是关键。常言道“不打无准备之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课应包括:①备透教材,教材中的一字一句甚至标点都要作全面透彻的理解,不可一知半解;②备足教参,教参是辅助教学的参考资料,帮助教师能站在一个高度对教材作更深入、更全面、更透彻的消化,不可囫囵吞枣;③备准学生,根据初步掌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难易结合,对症下药,不可目中无人;④备活课堂,在自己心中有模拟课堂的情景,如组织教学,启发提问,板书设计,师生互动,不可自拉自唱。如果新教师准备不充分,上课前随便翻翻教材,粗略看看教参,简单写写教案,这无异于“临阵磨枪”,最终只得“败下阵来”。
课前的精心准备,为讲好第一节正课夯实了基础。课堂上,教师讲授知识抑扬顿挫,循循善诱;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论证推理,逻辑严密;分析归纳,由浅入深;书写板书,美观大方;媒体播放,操作熟练;教态自然,干净利落;师生互动,课堂活跃。新教师把第一堂“正课”上演得精彩纷呈,让学生“陶醉”其中。用讲授的知识和教学艺术去征服学生,这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的最能立竿见影的“硬道理”,第一堂“正课”产生的“首因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具有“先入为主”的效果。)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首战告捷”—学生认可教师—教师教学劲头十足—教学效果好,良性循环!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是指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换句话说,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即常常以偏概全。若一个人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若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新教师首次承担教研课既是挑战又是机会,因教学时间短,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难免会有“惧”心,担心把教研课上“砸”了,得不到同行的认可,会导致同行的“晕轮效应”。当然,承担教研课也是一个展示自己教学能力的最佳机会,抓住这次机会,只要自己信心十足,潜心钻研,精心设计,倾心授课,力争把教研课上成优质课,上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精品课,就能得到同行的首肯,同样会产生同行的“晕轮效应”。
近因效应(新颖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的现象,即交往中,我们对他人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新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应向年级或学校上一堂教学汇报课,这堂课包含教学的基本环节,教学的基本艺术和技巧等,同时也是展示该教师的最新、最强的教学实力。如果新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可以借这次汇报课的机会,纠正缺点,改变不太好的印象。汇报课的评判者不仅仅是学生,还有老师,甚至包括领导,他们往往会以最新的效果占据主导地位来评价,这也体现了近因效应的效果。
新教师的成长和成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不仅仅只上好“四课”就能一蹴而就,甚至还要上“五课(加竞教课)”“六课(再加公开课)”……只要潜心教学,善于反思,把堂堂课上成优质课、精品课,就会逐渐成长为教坛新秀。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M].2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01.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2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07.
[3]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