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向兵
(湖北省洪湖市乌林镇胡范八一希望学校,湖北 洪湖)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获得知识,而是让学生具备自主寻求知识、学习知识的能力,而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让教师感到棘手,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参差不齐,原因就在于忽视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从日常教学中可以发现,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具备明显的特点:较强的逻辑思维、严谨的学习态度、高效的学习方法,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正是促进学生这几大因素发展的关键。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锻炼逻辑思维、端正学习态度、优化学习方法,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
学习成绩是反映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效果的直观体现,而学习能力则是决定学生能否提高成绩甚至于未来学习成长的关键。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开发智力、拓展想象力、掌握解题思路,从而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以实现不断进步。
初中数学教学任务重、压力大,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知识的讲解并确保学生理解掌握,就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具备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不仅愿意配合教师的讲课,也愿意自主学习钻研,从而扭转懒散、被动的学习状态,无形中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
初中数学的学习应从课前预习开始,这一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并展望新知识,从而区分哪些是自己已经掌握的、哪些是需要重点学习的,这样在听课过程中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自发地构建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举例来说,教师在每节课结束时预先导入下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引导学生在课下完成预习,比如,学完“轴对称”知识点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已经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下节课我们要学习等腰三角形,大家观察一下等腰三角形有何特点,它与轴对称图形有什么联系,下节课我请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从而既帮助学生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使新课的讲解更加顺畅高效。
现代社会对学生合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通过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来帮助其提高学习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可针对某一知识点提出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这一问题进行合作解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交流心得、互相帮助,以弥补思维上的欠缺,从而快速高效地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进行合理的监督和引导,避免学生注意力分散并加速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实现共同进步。
初中数学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习惯,使学生不论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都可以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全方位思考,从而探索出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以解决问题。具体来说,教师在讲完一道应用题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不同的解法,通过一题多变的训练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并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初中数学知识彼此之间联系紧密,但在教材设置与教学时间的限制下,呈现给学生的都是分散、独立的知识点,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生经常回顾所学知识,对相关概念、性质进行反复理解,对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掌握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以便于形成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良好的学习态度,尤其是初中数学这种偏向于严谨和复杂的学科,更需要学生认真对待,在审题、思考、总结等不同阶段以认真的态度面对。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引导,比如,要求学生将问题形象化、具体化,确定出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以实现认真审题;在解题时要求学生抓住题设和结论的内在联系,通过认真思考来决定采用“顺藤摸瓜”还是“追根溯源”的解题思路;在解答完成后要求学生认真总结分析,一方面弄清知识点上的缺陷,另一方面反思学习方法上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弥补,以实现数学成绩的快速提高。
初中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而良好习惯的养成是有效学习数学的关键,教师应认识到学习习惯的重要性,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合作学习的习惯、多角度思考的习惯、及时总结的习惯以及认真的习惯,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并为后续的学习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