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乾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
数学的概念、定理、公式、结论都是抽象的理论,是单调、枯燥而没有色彩的前人对数学规律的总结。而作为学习的主体,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少、知识面窄,尤其缺少抽象、复杂的逻辑思维,这使得学生的主观认识与数学客观规律之间存在着矛盾,怎样解决好这种矛盾,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的结论都是人们对生活现实的总结,教师在开展活动课时,必须将学生的认识习惯和认识规律,与数学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设计出符合学生自身特点,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环境。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说:“实践是数学发展的丰富源泉,数学脱离了现实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著名数学家J.V.Neumann早在1947年就提出:“远离了它的实践的源泉之后,或者太多‘抽象’的近亲繁殖后,数学学科就处于危险的退化之中……”同样数学活动课的核心内容也应以实践作为前提,离开了实践也没有活动可言。小学生思维发展基本特点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这个过渡依赖于对感性认识的支持,但是当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之后,却仍不能正确地解决数学问题,实践与思维脱节,原因何在,主要是没有将实践与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时,必须引导学生将操作与必要的思维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动手先动脑,手脑并用,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英特网的环境下,采用简单的BBS聊天室、QQ群、微信群等工具,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学生探究的问题;同学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在BBS论坛上相互交谈,发表各自的主张,相互借鉴,对各自得出的结论进行探讨,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反馈,引发争论,去伪存真,达成共识,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让家长也介入讨论,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为了实现远距离师生互动,加强师生、生生之间跨时空的交流与合作,平时在上新课之前,我总是先通过网络平台,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一些探究问题,如:“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在计算的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区别?学完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你们能不能用转化的思想来进行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让学生在BBS论坛上去讨论、交流,让老师、学生、家长在论坛上交流。让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在论坛上互动,参与讨论。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上课时间。长课可两节连上,对一个专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让学生沉浸其中,乐此不疲;短课可缩短至二三十分钟,学习一项信息技术,围绕一个主题浏览网上的信息,费时不多,收获不少,教学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循环反馈容量大,节奏快,教学时我们利用网络的优势,可以做到由教师广播信息,充分发挥其演示的功能。学生也能参与交互,这样便于教师启发谈话,引导学习。同时学生操作计算机进行自学或交互讨论,合作探索。教学手段丰富,知识容量大增。学生活动时,教师能及时了解各机信息,以便及时点拨、辅导、调控教学过程,学生在需要帮助时,通过论坛可以向老师或同学提问,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进行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在信息交流中很好地进行人机对话,课堂评价的针对性、有效性大大提高。
当信息时代到来的时候,传统的以语言和抽象概念为基础的传统课堂讲授模式不再受到人们的青睐,人人言必谈网络,很多人在上公开课时都绞尽脑汁地把电脑和网络引入自己的课堂,唯恐落伍,并想当然地认为这就是理想的网络教学。可是,他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却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乐此不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怪现象出现呢?
我认为教师产生这些误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自身电脑网络知识的匮乏,导致对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认识过于片面,没有真正了解网络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所在。
2.没有真正认识到电脑网络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的作用。
3.对传统教学模式一味否定,而不是批判性地接受。
4.对教与学的本质认识模糊,没有意识到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结果从“人灌”发展到“机灌”。
要将网络与数学活动课有效整合,处理好以上四方面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不断进行自身的知识更新,不断收集新的信息,不断完善自我,提高综合素质,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多媒体运用与课堂教学进行更好的整合,为社会、国家培养出更多适应新世纪的国际型人才。
[1]许径宇.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23).
[2]王和.浅谈信息技术与小班化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J].学周刊,20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