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艳菊
(山东单县时楼镇中心小学)
小学生识字能力影响着其日后对各个学科的学习,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采取多种方法提升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了部分教学策略以及让学生快速识字的技巧,在此进行论述分析,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师开展识字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各年级语文教师尤其是低年级段的语文老师更是将小学识字教学放于首位,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字,以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模式通常为“跟读—记忆笔画—了解意思—组词—复习”,这种识字教学模式使小学生感觉识字较为枯燥,所以虽然该种方法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学生的识字效率较低,会出现在课堂上认识某个字,在课下便不认识,教学的“实效性”没有达到。因此需要改变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新课标中强调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应当将学生放于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学法上的指导,从而使其更有效率地识字。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学生识字的方法有六种,分别是读记笔画法、部件分解法、字形分析法、比较法以及熟字带生字法和偏旁识字法。读记笔画法即让学生记住“笔画”,将“笔画”的顺序记住,在写的时候将这些笔画“合”起来即可。例如“木”字,可以让学生通过读“横—竖—撇—捺”来记忆,不过该种方法会出现学生知道笔画但是不会组合的情况。另外其他的部件分解法、字形分解法,都是对“字”进行拆分,如上下、左右拆分,通过这样的方法进行记忆。比较法是对同音、同义等词进行比较,从而记忆。熟字带生字法以及偏旁识字法均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识字基础。总而言之,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或者将多种方法组合,让学生记忆。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让学生产生“太难”的感觉,从而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需要了解学生已经识得的字,在这一基础上略有拔高,让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有一种“成就感”,加深对识字的兴趣,使学生的心理逐渐改变,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不断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情况下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识字的路,从而使教学效果更佳。
小学生这一年龄段决定了他们在学习中无法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字形”“词义”上,所以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的情境,使其在体验中进行识字,从而提升其识字的效率。例如,在教导学生学习“手”“口”等简单的字时,可以让学生小组进行合作,比如指到“手”,另一个学生便写“手”字。通过构建这样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不断提升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在教学中有较多的教学方法,不过“遗忘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在教学中,还需要反复练习,使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提升。当然,这种“反复练习”并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也不是指教师“强行灌输”,而是在教学中采用一定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巩固。比如,找一篇较为短小的文章,其中包括曾经学习的字词,让学生来读写,这样既能让学生提升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复习所学的字词。
汉字的记忆也有一定的技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些技巧教于学生,让学生自己摸索掌握,从而提升识字的效率。我国现在使用的简化文字是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造字时有一定的规律,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对学生简单讲解一下“造字规律”,对学生进行启迪,使学生在见到新的汉字的时候能够运用这些规律“巧记”。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新课标中要求小学生掌握的基本汉字中70%都是形声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巧妙地记住文字。例如,看到水,便想起同偏旁的“江河湖海”,通过这四个字的同偏旁,让学生意识到“三点水旁”的字有哪些,从而一组组地掌握汉字。
本文是对小学语文课堂识字教学策略的探究,文章在概述了小学识字教学的现状及问题之后,又从识字教学的角度提出了四种教学策略,并指出两种帮助学生识字的技巧,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参与其中进行探讨,研究出更多的识字教学策略,以促进小学生的发展。
[1]陈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识字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J].课外语文,2017(15):38-39.
[2]徐娟.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识字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7(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