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春朵
(青海省西宁市南山路小学)
小学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是教师教学中最棘手的难题,也是小学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相对较弱,观察能力相对低,写作文时经常表现出下笔无话可写。即便东拼西凑勉强完成,也是内容空洞,条理不清,让教师无从批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呢?笔者认为需做好以下几点:
小学生因其年龄小,认识能力相对较差,缺乏有效的观察技巧,观察往往笼统不细致、不精准。教师在教学中要“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即观察要“抓特点,详观察”。指导学生通过“眼看、手摸、鼻闻、耳听、脑思”等综合感知,来观察事物的多样性、多层次性和丰富性,全方位反映,多角度思考,最终写出生动活泼的文章来。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一写景为例。教师可将提前准备好的秋天的图片展示出来,让同学们细致观察。教师可先给学生搭建一个“观察材料、思考、习作”的平台,让学生将观察到的图片内容与别人进行口头交流,而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能够大胆地当众说话,在瞬间思维下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这对提高语言组织能力不失为一种良好的举措。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天空”,使学生说真话、表真情,提倡自由表达,这样,在一部分学生说、一部分学生听的过程中,使他们容易找到自己的兴奋点,不拘一格地把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而且,这样还能让一部分语言表述差、观察能力弱的同学从中学习语言组织和表达的技巧,学会细致观察事物。
通过这节课,学生明显感觉到要想写好写景作文,首先必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并不只是用眼睛,而是应该用我们所有的感觉器官,乃至用心去感受一花、一草、一露珠,去发现不同景物中所蕴涵的不同的美,并逐渐养成一种理解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诠释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阅读与写作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密切联系。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是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感受。正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新课标提出“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里的“语文素养”其实就是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小学生今天做某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可以说,一旦离开了生活实践的积累、思维成果的积累、语言文字的积累,那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将阅读长期植根于写作的沃土中,使学生更好地从阅读中学写作,以利于其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同样,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三“童话”为例,教师可提前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先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童话名著,习作课时让学生选择喜欢的童话故事进行大胆的续写,创编童话故事。事实证明,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效果显著。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我们的作文批改也可以改良成这样一个过程。把作文批改看作是学生再次完善作文、再次写作、再次创造的过程。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作文批改可以激发学生写作、创作的兴趣,使学生萌生写作的欲望,让学生体验习作成功的过程。让学生在读中改、在改中读。在作文交换评改这一活动中我发现,学生的思维最活跃,总想在评改作业中表现自己,千方百计地把别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来,有时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由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开发,写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总之,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的:“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流水,泉水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有了细致入微观察生活的能力,再加上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后丰厚的文学积累,学生的习作定将如溪水般自然流畅。
[1]陶明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J].新课程(上),2015(12).
[2]王淑兰.妙笔生花灵动生动写作:再探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