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森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西街小学,广东 梅州)
体育课程在教学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它能够强身健体,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通过体育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在体育教学中渗入德育,让学生能够更加理解体育的内在精神,丰富他们的人生路程。
从宏观方面来说,体育作为国家发展状况的一个标志,在小学展开体育课程是为了从小培养小学生体质和身心的健康成长,在体育教学田径训练中,转变观念将德育渗入体育教学,可以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新课改指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学,深化学生对田径的教学训练和体育精神的理解,但是培养田径训练的兴趣和习惯对学生来说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由于小学生缺乏系统性的体育锻炼,他们觉得田径运动比较累、不好玩,产生不了锻炼兴趣,再加上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书本理论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体育观念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对田径运动缺乏兴趣和好的习惯。
在田径教学的训练课程中,老师受传统教学影响较深,老师的教学观念和思想没有及时更改,使得田径训练只能是让学生跑来跑去,单调而乏味,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他们对田径训练的认识,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在田径教学中,给学生渗透德育的过程中,体育老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老师要从自身做起,从自己的一举一动、言谈举止、衣着打扮等方面,都要给学生树立一个具有良好德育素质的老师形象。在教学中,老师要做到使用文明语言,书写要字迹工整规范,动作技能要正确合理,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认可老师的榜样作用。
在田径教学和训练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要保持密切的互联互动,默契配合,要让学生感觉到整个队伍是一个整体,在锻炼中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优良品质。老师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是道德品质的良好表现,也是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良好方法,这可以重塑学生对老师的认识。在训练当中,对能力较强,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让他们继续努力;对于有些能力较差或纪律性较差的学生,老师要给以耐心指导,帮助他们改正学习策略、遵守课堂规则,克服自身缺点,争取提升自身的技能和素质。例如,在分组训练当中,有的学生容易抢跑,有的注意力不集中起跑慢,也有的跑了一段就跑不动了,对于学生的这些状况,老师可以点明,告诉他们不要着急,提醒他们要注意起跑的规则和技巧。等别的组进行训练时,老师可以让这些有状况的学生进行突击训练,并且指导他们改掉这些缺点,正确完成锻炼任务,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技能技巧。在训练中,老师要严格按照训练规则对学生进行训练,并且耐心帮助学生,让学生内心产生波动,从而促进他们对田径训练的效果,培养他们对待人物和事情的正确认知。
1.在田径训练中,老师要选择科学、合理的组织方法,灵活运用教材,把田径训练的热点和学生的训练状况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中,老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开展教学。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能单一地用他们的训练成绩来作为考核标准,是要在原来的基础上积极创新,让田径运动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乐于接受田径课。老师对田径训练教程进行创新,提升田径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使其贴近学生生活,让田径课程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人性化、通俗化和生活化,便于学生的学习。
2.通过考核评价进行渗透
标准考核是田径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能掌握学生学习水平和训练情况,还能对学生的积极性有促进作用。一句赞美,可以让表现好的学生更加努力,也可以让学习较差的学生改掉缺点,重新投入学习。在训练当中,老师要用合理的语言鼓励学生,让他们端正状态,降低心理压力,轻松地完成训练,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觉性、责任心和勇于拼搏的精神;在批评时,老师要扬长避短,不要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就事论事,不要把学生当成发泄对象,让他们能够通过接受老师的批评指导,努力检讨提升自己,从而面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总之,田径教学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田径教学和训练中渗透德育的目标是通过体育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和观点,为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通过田径训练,加深对体育技能和技巧的理解,增强他们对体育精神的认知。通过体育训练来达到“教书育人”的理念,培养他们成为拥有热爱祖国、团结友爱、互尊互助、勇于拼搏的优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