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洁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蔡集中心小学,江苏 宿迁)
由于新课程的改制,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观念上也发生了变化,着重强调了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性的问题,要把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作为重要的教学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这是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余文森教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定义。让学生在认知上从不理解到理解,从才疏学浅到知识渊博;在态度上,从不爱学习到热爱学习,使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还能提高学习态度,让学生得到长足的进步。所以,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讲,就是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的时间里,正确使用教学教材,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探究学习的方法;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经验,更好地互相传递信息技术知识,进而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提升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全面健康地发展。
教师不仅要正常授课,还要负责学校信息资料的整理,领导文件的收取和书写学校信息文件;还要在校园网络中做管理人员,对于校园网络日常的管理和维护也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对于全校计算机房的网络设备还要定期进行故障排查和维护;还有的时候要为其他的科目教师制作公开课或者参加学科比赛要用的信息课件。这样看来,信息技术教师身兼多职,精力不能完全放在教学上,使得教师上课不专心,课程设计乱,给予学生的课程知识不全面甚至有错误,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学习的特殊性由信息技术的实践性来决定。信息技术对于实际操作要求很高,实践性很强,不摸电脑是学不会信息技术的,所以应该让学生多上机操作。教学指导大纲规定要有70%以上的上机操作时间。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老师的课程安排大多是讲演操作,讲解的过程要占用大量的上课时间,学生只能凭借记忆来学习老师教给的知识点,但是记忆有局限性,在一堂课当中因为学生实际操作的太少,导致学生只学到记忆中的那点内容,当上机操作时出现问题却不会解决;课堂上老师没有充足时间进行指导,出现问题老师还得重复讲解,学生都是听得多,实际操作太少,使得教学质量下降。
就目前来看,信息技术运用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发展更新很快,它的重要性在社会上是不言而喻的。但对教育教学来讲,对信息技术的关注度不高,无法和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相提并论,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仅在了解上,在升学上不会因为成绩而受到影响。所以,导致大部分教师教学的态度不够端正,不会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当中,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不够重视,使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无法提高,课堂教学过程变成了形式教学。
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信息化建设成为加快社会建设的一种途径,发展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信息技术教师,只有他们努力付出,才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技术人才。推动社会的信息化发展,需要更多的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里,不仅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教授信息技术,也可以把课程和其他学科相结合,进而使其他学科老师也参与到信息技术的传播中,使学生不仅在信息技术专业课上能学到专业知识,在其他学科上也能学到信息技术知识。
在课堂上,一定要规范课堂纪律,因为学生没有自主约束力和控制力,上课期间,禁止玩游戏,禁止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这些纪律能更好地维护课堂氛围,从而提高课堂质量。利用好多媒体教学软件,授课过程中可以广播教学,以声像相结合的方式讲解课程,使学生在上课期间不会乏味,多给上机操作的时间,操作期间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实时的监控,查看学生是不是在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好的课堂气氛很重要,学生学起来也不会乏味。所以,设计好的教学方案是很重要的,以学生为主,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实际操作为主的课程,所以需要给学生更多的上机操作时间,老师讲的再多,学生不去操作练习是永远学不会的。把老师讲解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只有上机操作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当学生学懂信息技术知识,他们会通过自己的创新运用到很多方面,比如网络页面的制作、网络视频的制作等等,教师应该给他们更大的创作空间,让学生们更好地发挥自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