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东
(江苏省新沂市草桥镇草桥小学,江苏 新沂)
如果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艘船”,那么这艘船就一定要扬帆起航;如果说学生是一群不惧风雨的“水手”,那么我们就不会只享受徘徊于宁静的岸边,如果说我们都向往丰富多彩的彼岸,那么我们就一定要把握好方向,勇往直前驶向那辽远的天边。
我在一次面向全镇开展公开课的活动中,执教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深有感触,我深深被课堂上与我配合默契、想我所想、急我所急、学习热情度特浓的孩子们所感动,整节课堂上所有的生成与互动的环节一切在我的预料之中,心中自喜。课后急忙写下了教后随笔《小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后来,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与我市的谭特级交谈中,才真正体悟到:行如流水、没有波澜起伏的课堂,不是真正的好课,所有的预设要随着课堂上的生成灵活地进行调控,整节课不是学生来逢迎老师,而是老师要蹲下来,从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出发,要让学生真正爱学、会学。我深受启发,应先关注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生长点,它对于我们课堂教学的意义和价值非常大。
不错,兴趣生长点,对于埋头教学和工作的农村一线教师来说,真的需要下工夫,同时也是教学中最好理解但最难解决的实际问题,有了想解决的问题,就有了研究实践的冲动,就有了想在真实课堂情境中找答案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得以向纵深处延伸。
确定了我们实践的内容和方向,接下来就要扎扎实实地以课堂教学为托架,让“琳琅满目的商品”稳稳地摆上去,这就需要课堂教学中孩子们的兴趣生长点不空泛,要真正从学生根本兴趣源出发,看来这是一个艰难践行的过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索知识的原动力,我们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领域中来,很快我们也感触到:在之前的课堂教学中,只不过我们平时只关心课堂表面的热闹,从来没有从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生成点出发来真正探索它。当我们确立了实践的内容后,我们慢慢地揣摩,其实引起学生兴趣的切入点随处可见,它可以是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它可以是编者的苦心孤诣,还可以在内容素材选取中,可以在新旧知识的链接上,更可以在课后练习的精心探索过程中……我尝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都能在浓厚的兴趣生长点上来主动探究学习,每天都能有崭新的面貌来表现自我。
再次执教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时,首先从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和年龄特点出发,布置孩子课前搜集一些生活中发现的三角形的图片,便于课上交流。此活动的布置对于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找到学生的兴趣生长点。因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样的情境激趣比老师绞尽脑汁的预设要收获得多。每每看到孩子们与我在课堂上的精彩生成或惊喜发现,我都会赶快记录下来,这样就会让我有那么一点成就感。当然,每次写的论文有许多不成熟之处,也未真正发表,还需在理论和实践的思考中不断修改。
“梦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们的教学研究不可做“井底之蛙”,要勇于探索,积极投身课改,寻求教育真谛。只有投身课改,我们才能真正触摸到教育本源。
从2013年开始,我校积极推进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讲模式”课堂,并且把它作为一项硬性规定,全面实施,着实让许多老师为难,被迫接受,毕竟我们已习惯传统的教学模式,可是行政推进是任何人也不可改变的,只好硬着头皮去摸索。不料,几节数学课实验之后,我的心里的确有触动、有波澜。每次家常课、公开课都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收获和惊喜,当然也给我的教学研究注入了新鲜的泉水。
在一次次的课改实践中,我每次都将视线降落在教育的本源上,孩子们有了追逐梦想的目标,有了好学的动力,这样我们的实践也就在课改中逐步走向成熟,这也是对教育本源的肯定。
当然,有实践就有反思,有反思就有改进。每次写论文都不能变成“无病呻吟”,要有自己的实践想法,要有自己真实的想法,更要有自己的实践思想,不要被行进途中的困难和荆棘所吓倒,要有不断实践、学习、享受幸福快乐的心情。只要自信,这样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让自己在教研路上不断播下希望和梦想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