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立娇
(长岭县第六小学,吉林 松原)
对于整个数学教学活动而言,教学的有效性才是最主要的核心问题。在新课程改革后,教学有效性再一次被推上了教学领域里讨论热点的宝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活动的部分形式化现象,教学的有效性仍然没有得到提高。作为小学教学中最基础的学科,数学须承担起教学有效性研究和突破的领头羊,从而助力小学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升。
小学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日常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但在实际的数学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育模式依然制约着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阻碍了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的成绩和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首先,有效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浅薄的生活阅历,使得小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较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经常采用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方式,但多是为了引起学生对教师和教学内容集中注意力,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要求,却并非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独立、深入的思考。其次,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自愿、主动地潜入数学的知识海洋里,汲取知识养分,促进能力的提升和发展。由于小学生动手实践和求知的欲望强,又容易被与课堂无关的事物吸引,如果此时教师讲的知识内容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很难认真听讲,也就相当于教师没有讲这一节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内容中创造或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先自己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愉悦地加入到学习中去。
推行新课程教育改革,是教育部门遵行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理念做出的指导性政治策略。然而,我国教学模式被传统方式影响太深,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改变了教学内容和形式,但课堂教育的方式仍旧保留了传统形式,依旧是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的信息接收状态,使得新课程教育改革政策也只是停留于形式,而非实质。新课程改革推行以来,也有些时间了,但受到升学率问题的影响,数学教师很难做到教学进度和教学模式之间的平衡。为了能够满足数学教育总体要求的教学进度需求,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节约出更多的复习、巩固时间,在课堂教学中便采用了最为传统、熟练、简单的教育模式。小学教学也同样逃不过升学率带来的压力和负担,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往往使小学生心理成长和全面能力的提升被丢到一旁,不仅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大幅下降,也导致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受到制约。现代教育在不断迈进,数学教学所需的设备、工具也在逐步完善,但数学教师的教学信念还停留在传统中,忽略了教学方法也应当与时俱进,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低迷。
新课程教育改革后,所有数学教师所追求的目标就是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但在具体的课堂实践过程中,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方式都包含着传统、落后的成分。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新课程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并根据所带领的学生具有的特性、特点,研究、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重要目标。所以,为了我国新课改进程能够更上一层楼,笔者提出如下几点改革建议:(1)教学目标的改革。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基础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改变教学目标的设定,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改变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上的落后成分,例如:在运算方法的传授过程中,基本的运算规律和方法固然重要,但是学生运用运算方法举一反三,能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更重要。(2)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数学教师要尽量减少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现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等环节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和理解。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变化和知识掌握水平特点,用“投其所好”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思考兴趣,重视教学活动的现场互动性,通过提高课堂学生参与度来提高学习兴趣。(3)师生关系的改革。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程度,不应当只是“授课”与“听课”的关系,更应该是平等互助、协同共进的关系,教师的教育对学生来说是自身发展的重要辅助,同时学生的积极反馈也是教师最好的教学证明。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减少学生因对教师的成见产生学习上的厌恶情绪,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承担起分析探究当前数学教学的问题和缺陷的责任,并开展实实在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教育活动,多个方面突破教学瓶颈和局限,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自主投入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解决教育领域的效率问题,切实保障数学教学活动能够实现最大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