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冬丽
(广东省茂名化州市实验中学,广东 茂名)
民俗美术资源来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也在劳动人民的生活中得到升华。我国地域广阔、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这使得民俗美术资源更加多样化、多层次化。将民俗美术资源融入高中美术教学中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我国民俗美术资源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其中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种类,如剪纸、年画等,这些艺术形式都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其中的文化价值更是难以估量。且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民俗美术资源逐渐有了信息化的特征,民俗美术文化的传播越来越依赖于信息化媒介,其大众化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
如今,多数高中美术教师还没有给予民俗美术资源充分的重视,教师们还没有充分挖掘民俗美术资源的价值。部分教师认为,民俗美术资源与现代各种艺术形式的特点不相符合,高中学生更愿意接触现代化的艺术形式,不愿意学习富含传统文化风采的民俗美术,这实际上是错误的教学观念。许多学生更倾向于欣赏现代化的艺术形式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充分挖掘民俗美术资源的特点并将其与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相融合,学生在枯燥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尚未被教师开发的民俗美术内容,直接导致学生失去了对民俗美术的兴趣。
民俗美术的形式与现代化的美术形式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正是教师可做文章之处。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这些艺术形式的趣味性,使学生感受到民俗美术的趣味所在并主动探寻民俗美术的丰富内涵。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课堂氛围会逐渐活跃起来。
现代艺术形式更偏重视觉效果,民俗美术则更重视实践环节,教师可以在课上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民俗美术的魅力。如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花样繁多的剪纸作品,学生必定会对奇特的剪纸艺术产生好奇。此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可包括但不限于剪纸艺术的发展历史、各种图形的形成过程、对称原理在剪纸艺术中的应用等。在学生激烈谈论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交流活动,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剪出不同动物、植物的形状,遇到自己不知如何操作的步骤,学生间可以互相交流经验。
通过基于具体民俗艺术形式的实际操作与小组合作,美术课堂的氛围会十分活跃,这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大有裨益。
传统的美术课堂中,教师经常会引导学生利用卡纸、剪刀、橡皮泥等工具制作艺术品,但学生少有机会接触布料、绳结、针线等材料,也很少会将具体的艺术作品与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如果教师能够在高中美术课堂中融入民俗美术资源,丰富美术课堂的内容,学生便有机会接触更加多样的艺术材料与形式,从而对“艺术源于生活”这一道理有更深体会。
例如,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古代刺绣的特点及其与剪纸艺术的关系,然后利用现代多媒体形式向学生介绍古代刺绣的特点:造型奇特、色彩鲜亮等,这便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的问题。接着,教师可以结合当代影视剧中出现的与刺绣有关的片段介绍刺绣的发展历史及文化含义,将民俗美术与现代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该种艺术形式的印象。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是高中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在美术课上以民俗美术资源为教材进行教学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艺术事业,使学生感受到我国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的多样性,从而改变学生“唯现代艺术至上”的审美理念。在讲解与民俗美术资源有关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对比民俗美术与现代媒体艺术的差别并探究二者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民俗美术与现代艺术是相互促进而非对立的关系,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审美水平的目的。
总之,我国民俗美术资源宝库中有许多可供高中美术教师利用的内容,教师应当持客观、开放的态度,合理结合具有创新性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使用民俗美术资源,使民俗美术资源为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教师的美术教学质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