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春
(温州市第十二中学,浙江 温州)
在教育改革中,初中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综合学习意识的培养是一大创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进行死记硬背,而是在生活情境中学习,避免了填鸭式的教育后果,从而让学生能够做到把书读活,举一反三,自主思考,全面发展。由生活情境中获得新知,将获得的新知应用于生活,从而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这就是培养学生历史与社会综合学习意识的初衷。
我国初中学生历史与社会综合学习意识薄弱由来已久,历史与社会学科在初中学业考试中所占分值不高,学生学业考试负担沉重,无暇顾及。实际上,培养初中学生历史与社会综合学习意识不仅对于初中生的学习极为关键,更能够对其一生的轨迹起到极为重要的影响。须知,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得成长。在课堂上,学生下意识接受教师的教育,虽然教师也在积极地教授知识点,但学生缺少了历史与社会综合学习意识的能力,对于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识点,或是认为教师在授课时不合理的情况,选择默认,习得的知识又不能融入生活,这不能不说是教育教学中的一大遗憾。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引导者是教师。在历史与社会的课堂上,不仅学生的综合学习意识薄弱,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是疏于引导。在很多历史与社会的教师看来,如果授课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综合学习,将新知的习得融入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会大大降低教学效率,影响了教学质量,甚至会浪费许多课堂教学时间。实际上,教育不是一时的,关乎学生终身素质提高,教育更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果教师积极培养初中学生综合学习意识,这样学生就会“身临其境”,更乐于获得新知识。
在课堂教学上,在初中阶段就为学生培养出积极的历史与社会综合学习意识,更加有利于初中生今后学习和发展。例如:当学生学习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如何开展社会调查——以调查家乡为例”时,可以安排学生从家乡入手,分组讨论,积极研究其中蕴含的知识,并可以让学生把完成的家乡调查表进行展示,还可以把调查表真正用于调查等。这样的课堂改革,实际上就是不断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而这一切只有当学生具备综合学习意识时才能实现。因此,一旦学生出现综合学习意识时,教师不能加以制止和批评,而是要及时予以鼓励,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但是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事先说明,任何学习的环节都要紧紧围绕学习内容本身进行,任何讨论的话题要在课堂教学的范围内进行提问。
教师引导学生产生历史与社会综合学习意识是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思考,让学生在遇到未知知识时能够主动去想这是什么?这是为什么?这要怎么做?而要做到这一切,就要求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在教学时能够构建高效课堂。一节高效课堂的构建,要求历史与社会教师要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关心国家大事、生活热闻,不断进行积极思考。例如:教师在讲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行政区划”时,这一节课的标题本身就是一个历史与社会综合学习意识的典型例题。初中学生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不仅仅是认识这个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联想到生活中与此相关的一些知识。教师在通过地图或是图片的方式去设问,在学生课后讨论和查阅资料后,教师再进行分层评价和调查,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进一步提高综合学习意识。
国家领导人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可见创新的重要性。提倡历史与社会综合学习意识索引导向,让学生勇于将认知融入已知知识背景、生活情境,积极提出质疑,并且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就是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的最佳成果。这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不断提升了教学质量。通过培养历史与社会综合学习意识,再延伸到其他各个学习领域,从而让学生都能够成为国家的创新型人才。
初中学生历史与社会综合学习意识的培养,不仅能为我国初中教育教学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也不断推动了我国初中教育教学的发展,这种综合学习意识的培养也应作用于其他学科和其他学习领域。历史与社会教师发扬课堂改革的创新精神,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