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鹏
(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初级中学,广东 佛山)
分组是通过变换课堂教学空间组织形式来完成的,是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交流,教师要当好学生良好学习环境的设计者。以下是分组的一些体会:
分组活动初期,了解班级基本学情,根据学习成绩,按歌唱教学的特点,可分为每小组8人,做一个S型排版,做一个分组初稿,做到各组实力的均衡,不要出现某组比别的组实力强很多,那后续工作就无法开展了。随后定出组长,给组长冠名导演,然后给这些小导演们做一个培训,告知其做导演的一些基本常识、权利与义务。给他们每个人赋予一定的权利和义务,这样做到人人有适合自己的事做,实现组员人人有价值!
取一节音乐课,对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做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敬老师的良好行为,为每个小组在音乐教室安排指定位置,再由导演安排每个人的具体位置,这样更适合管理和合作,并让大家开动脑筋,为自己所在组起名,最后进行小组民意选评,得出“最佳组号”。这样教师管理纪律的工作已经下放给那些小导演了,初步解决课堂管理难的困惑。
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把规整的音乐教室分布成恰当的位置,这个环节需要注意标准就是必须每个同学都能很方便地看到黑板、投影、老师。营造出这样一个宽松的教学现场,这样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也利于教师对教学现场的控制。
其实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众多教学手段中的一种,需要当堂课的教学内容来判定是否需要小组合作,当有切入点的时候,提出能让学生通过种种小组合作手段去进行深度剖析,群策群力解决问题,这个时候来用这种教学手段才是上上时机,才能推动课堂发展,深度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团结协作能力。
音乐课堂在初中各个科目的学习中,常态所说的是属于副科,由于其他科目的考试压力过大,会导致学生的关注能力较其他课堂会松懈些,特别是纪律的松懈。这个课堂进行分组互动时,就容易出现些纪律混乱,假借学习为由,进行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讨论等。
我在一些音乐课上设计了“表演模仿秀”“音乐PK赛”这些活动环节,以“赛”促学,让各组学生进行积极抢分,第一个上台表演的小组分数将比后面高一档次,以此类推,让各组成员抓住机会,踊跃参与,尽情演唱、尽情表演,把整堂课营造的快乐气氛推向最高潮,给学生发挥自我体验,自我发展、展现音乐艺术的机会和空间。
作为音乐老师不应单单是个施教者,我觉得更应该是一个激励教练、“青少年是一个塑造人格的最佳时期,他们像一张白纸,又像橡皮泥,你怎么给他(她)画、捏,她(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的自信心、独立性、意志力和竞争力都是可以学习培养的。
累绩跟踪要按照以下几步来操作,才能确保评价的公平公正公开,才能累绩,才会有学习兴趣的持续性。
教师对整个小组学习的过程进行综合的集体评价:极主动的加分,破坏纪律、浑水摸鱼的要扣分,对于违反纪律的可以扣分。每节课评出积极奖和进步奖进行单独加分。
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可以组织辩论,教师做裁判,做出评判。
对评价成果需要进行每节课小结,期中、期末总结并进行颁奖公示,以鼓励为主,处罚为辅。这样把小组学习的效果进行累计,成绩进行跟踪,不断地发现闪光点,些许进步都予以表彰,学习的成绩、学习的兴趣就不仅仅是一节课了,兴趣将会是持续性。
钢琴即兴伴奏是指非正谱伴奏,它是理论作曲知识和钢琴演奏技巧相结合的产物。
大多数学生都只是初学者,乐理知识很少,歌唱技巧缺乏,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好歌曲中音乐的基本形态,把握好歌曲表现的内容,就需要用即兴伴奏来解决歌唱速度,引导歌唱的力度。
钢琴的即兴伴奏在对把握和调动学生课堂情绪上,有着天然的优势,能够很好地结合不同的歌曲进行形象化的教学。
形象是指人、物体的形状化和感性化。音乐的形象是根据当时的人、事、情、景的不同,通过其特有的表情达意手段产生变幻不定的艺术形象和情感体验。音乐教育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影响受教育者,从而得到熏陶和感染,进而达到接受教育的目的。
实践证明,本人的音乐教学模式开辟了科学的教学思路,在音乐教学中实施小组自主学习,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团队锻炼的机会,一个团队和个人成功的体验。推动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使学生的歌唱水平得到培养和提高,对学生的情绪、性格都起到影响作用,从而塑造他们多彩的人生和健全的人格,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