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艳
(张家港市第二中学,江苏 张家港)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通过提供相应的教育服务,聚合学习过程和教育数据管理,在网络平台开展学情分析和学习诊断、教学评估等,在共享、交互、共创的学习环境中建设个性化、开放性、连通性和适应性的学习空间,力图推进教育资源创新和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促进教育体制机制变革,推动教育信息化优化升级转型,从而使教育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和进步。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开展,能够为实现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提供丰富的网络利用环境,为“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提供广泛的群众基础,为建立“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提供良好的现实条件。
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的方式,让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便捷化、高效化。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网络学习空间的建立,构建人人能够知晓网络、人人学会运用网络的学习平台,让网络学习空间能够拥有广泛的现实基础,在有效利用的基础上,实现网络学习空间的人人能通。
例如在学习“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的实践中,通过有效的学习实施,引导学生对如何收集和获取信息形成了丰富形象的认识体验过程。学生了解到,利用现代信息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空间信息源的广泛性这一属性,能够为学生的材料收集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同时也要求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材料时,学会科学地分析和辨别信息的真实度和可信度,在有效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网络空间学习的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是构建网络信息化的平台,通过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实施,让网络平台的建立成为现实。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信息技术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掌握信息资源有效运用的方式,在促进资源优化设置的基础上,实现对网络空间建设的有效应用。网络资源管理支持信息资源的分类、个人整理、评价、收藏、分享、上传、下载等,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有效掌握,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运用过程中,把握有效信息,为创建网络学习空间创造良好的环境。
例如在学习“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的实践中,通过学习区域性网络,学生间展开互助合作学习,在互助合作的基础上,学生间实现知识和能力的互通有无,在具体的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实践中,通过学生的讨论、实践、总结等具体学习过程的实施,让学生形成对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形象生动的认识体验过程,在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实现对区域网络学习空间的有效认识体验。
信息技术最大的特点之一即交互性,通过师师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具体生动的交互活动,师生可利用信息技术媒介,开启语音、视频等交互通信设备,通过零距离、无缝隙交流,避免了面对面交流过程中的学习心理方面的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实现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学习结果等的最优化。
新课程理念下的现代教育教学过程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注重学生在具体学习实践中的有效参与。在“制作基本动画”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利用信息技术设备,通过多媒体技术以及教学视频展开具体的教学过程,同学间的小组合作与交流模式的开启则是在学生的小组交互局域网络中开展,学生在网络虚拟空间开展具体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视频、语音、文字录入等方式展开有效的信息交流过程,在交流过程中确定小组活动开展的主题、步骤、设计方案、计划实施方式等,在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努力的基础上,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平台的有效构建。
总之,区域网络学习空间的建立,通过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建立,汇聚了丰富的、适应教育教学发展需求的优质资源,为建构人人都能学习、处处都可学习、实时方便学习的环境创造了便利的现实条件,它改变了传统教学实践僵化的学习环境,在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实现了学习方式的有效改善,使主动学习成为现代课堂学习的主流,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基础上,实现学习资源的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