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辉
著名的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积极的再认识、思考和感悟,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
笔者认为政治教学反思的重点在于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学过程是教学的核心,课前教师精心预设、认真备课,都只是处于预设阶段,只有通过上课,把课前准备的内容与实际的课堂结合起来,接受课堂实践的检验才能被证明对错与否,是否合理。笔者将从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课堂表现及对学生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反思,提高教学反思的有效性,以期改进政治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学内容涉及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教科书作为教师实施教学直接的、重要的蓝本,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学生获得体验和形成价值观提供一种范例,它虽然正确,但常脱离一些学生的生活经验,落后于时代。正因如此,要求教师成为教材的开发者与研究者,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一方面,要反思教师能否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等因素,合理调整教材体系和内容顺序,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抓住教学关键,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
另一方面,要反思教师能否在把握教材功能价值、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充分发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和典型案例,使教学的具体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从而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使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在讲授《政治生活》中关于“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时,笔者选择了中国之声的《来看,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这一案例贴近时政热点,学生很感兴趣,又对教材的讲解有很大的帮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教师要反思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是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情、设备,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符合预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讲解知识点;可以结合生活现象和问题,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收集、展示材料,参与互动讨论及解决问题,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协作和解决实际的能力;也可以创设一些价值冲突情境,让学生自主体验、在激辨中比较选择,从而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并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例如,在讲授《政治生活》中《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一课时,以三明市“城市山脊绿道”为例,让学生课前收集材料,课中展示,突出绿道具有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功能,是三明的城市名片,受到广大市民的高度赞誉;但也存在管理漏洞(卫生、公共设施损坏、摆摊设点、山体滑坡等问题),引起部分市民的质疑和批评。并提出问题:“绿道做为三明人骄傲的‘城市后花园’,我们该怎样维护它的形象,消除部分民众的质疑和批评呢?”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
这种以本土化、生活化的材料入课,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易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话可说”,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同时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爱护、守望家园的责任感。
通过不断反思,能够使我们对已有的教学法进行“扬弃”,从而催生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现在教师普遍采用的“体验式教学”“任务型教学”“案例教学”以及新的“对分课堂”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就是在教师不断反思、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围绕学生进行,教师需要关注和反思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课堂状态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例如,在讲解概念、原理等比较枯燥的知识内容时,课堂气氛往往会比较沉寂。这就需要反思教师是否仍在唱“主角”,学生是否缺少自由发挥的契机和合作交流的空间。这时教师可以适时开展一两个趣味活动,来触动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课堂专注力,推动教学的继续开展。当然,每一个游戏活动的设计都应服务于教学需要,避免流于形式,偏离具体教学内容和目标。
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和发挥教师引导“两只手”的作用及优势,才能达到“活而不乱”的理想效果。通过反思,推动教师注重磨炼教学“内功”,提升课堂“教学智慧”和把控课堂的能力。
课堂评价是教学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能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找出努力的方向。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评价往往过于笼统,“表现很棒”“回答很好”成为教师课堂评价的常用语,滥用表扬、肯定,无原则的赞美和鼓励成为常态,使学生分不清楚回答正确与否,长此以往,也让学生对表扬不以为然,发挥不了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
所以,我们把评价的着眼点放在“为什么好,好在哪里?为什么不足,不足在哪里?”的层面上,遵循课堂评价以鼓励为主原则,切记讽刺、责备和挖苦学生,做到热情、诚恳、客观、公正;同时,全面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各个方面的评价,并把评价贯穿到课前预习、课中探究展示以及课后反馈等教学全过程。
当然,除了老师评价,我们还应该将评价的自主权交给学生,采取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小组间评价等方式。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最好的自己,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养成欣赏他人的习惯和能力,共建和谐课堂。
总之,教学过程反思是一个“教—学—思”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解决问题,提升自我的过程。作为教师,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养成自觉反思的习惯,不断在反思中成长,努力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