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蹊径柳暗花明
——低学段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2018-02-24 14:15吴雅雷
西藏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平湖市诗句古诗

◆吴雅雷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优秀的古诗,语言精练、意境深远。小学生人生阅历浅,认知水平有限,刚刚接触古诗,不可能“字求其训,句索其旨”。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古诗词阅读教学,如何才能另辟蹊径,让刚刚接触到文字的学生感受到其中所蕴藏的美,让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这无疑是对低年级语文教师的一项严峻“挑战”。

一、仿诗句,让古诗教学更有趣味

新课程倡导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句,教师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练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学习过程。仿写诗句,就是让学生“依样画葫芦”操练语言,提高古诗词积累的能力。这样的仿写,同时将理解和背诵积累有机整合,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宿新市徐公店》时,因为题目有些拗口,我说:“宿,就是住宿,借宿的意思,杨万里住宿在哪个城市,哪家店里?”从题目很容易看出来,有学生说:“住宿在新市的一家姓徐的人家开的店里”,我作恍然大悟道:“哦,姓徐的店,我们叫徐公店,那姓张的就是——”“张公店”。指着易祥的名字,“易公店”,指着韩晓纪,“韩公店”……因为说到他们自己,孩子异常兴奋。那我们同学开的店在我们平湖市,我们可以把题目改成,指着易祥,他说:“宿平湖市易公店”,接着学生们纷纷举手想给自己开个店,有的说“宿平湖市王公店”,“宿平湖市彭公店”……“真是店铺林立啊,今天我们学的是‘宿新市徐公店’”。本来,这个题目很难读,以往的孩子总是背错。这样一改,学生感觉在戏耍古诗,兴奋极了。学古诗,最怕的就是学生觉得没意思,那么老师上得再精彩,也是徒劳。

所谓接二连三,既然学生喜欢,那么自然得乘胜追击。在学习最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时。我乘势忽悠道:“孩子们,你们可都是与杨万里有的一拼哪!他是追黄碟,黄碟逃到油菜地里,找不到了,你有没有,和他相似的经历?”一个聪明的学生率先垂范:“儿童急走追蜜蜂,飞入菜花无处寻。”“厉害,小诗人,估计杨万里听了你的诗句,急的要穿越回来,与我们PK了。”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他学生也依样画葫芦,有的说“儿童急走追公鸡,飞入鸡群无处寻。”有的说:“儿童急走追小鸟,飞入树林无处寻。”更有的说:“警察急走追小偷,混入人群无处寻。”……一句句有意思的改编诗句,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戏耍中,把诗句念得顺溜、通透。我想,即便那些不会编的学生,听着其他同学一次次的玩闹,自己也能吟上几句。

学生在这种轻松的仿诗句氛围中,把一首原本不太熟悉的诗,在课堂上已学得八九不离十了,有一半以上学生,居然都能背出来。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学习效果。

二、吟与诵,让古诗教学更有韵味

吟与诵,并不是我们粗浅认为的“读五言诗就必须要上二下三,读七言诗就要上四下三”的方法。这样的读法,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这种一层不变的节奏能算旋律吗?我们经常能在影视剧作品中,看到古人摇头晃脑地在那里读书,其实,古人的这种读书方法就是我们认为的吟诵,这是古诗文的传统读法。

所以,我在教学古诗时,要求学生能读出旋律,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是能读出旋律的。当然吟诵有一定的读法规矩,即哪个字长,哪个字短,哪个字高,哪个字低,学生要做到心中有数,不可乱读。而平时那种接近一个声调的平读,我笑称他们是“催眠曲”。在教学时,我还让学生试着判断句与句之间的高低关系,不能一个调子吟诵。调子的高低起伏,节奏快慢与否,是需要学生根据句意调节的。所以,学生吟诵的同时,也就是在理解、体会,本身就是一个读古诗的学习过程。

叶圣陶、夏丏尊两位先生在《文心》中就这么说过:“一个人的通与不通,往往不必去看他所作的文字,只需听他读文字的腔调就可知道。”这腔调就是吟诵,就是一种摇头晃脑,怡然自得的忘我,就是一种自娱自乐,修身养性的情怀。

三、诗配画,让古诗教学更有情味

流传下来的中国名画,总会让我们看到有许多文人雅士在上面题诗作画。也诚如东坡居士所言:“观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所谓诗情画意,诗与画的巧妙结合,历来是古人热衷的。那么,我们教师在教学古诗时,何不也诗情画意一番,让古诗教学更有情味。

(一)看图背诗

《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标都有背诵诗词方面的要求,并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背诵的作用大是显而易见的,但教师在指导学生背诵时得注意方式方法,采用诗与画相结合的方法,能让学生轻松地记忆美文佳句,培养背诵的习惯。

我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山行》时,先让学生理解诗词大意,接着指导他们试着背诵古诗。我出示这首诗的插图,告诉大家要做一个小游戏:看图背诗,即老师来点图中某一画面,学生来告诉大家,诗人是用哪句话来回答的。

(点到红红的枫叶)学生1:“霜叶红于二月花。”

(点马车和坐着的诗人)学生2:“停车坐爱枫林晚。”

因为是形象生动的图片和诗句相对应,学生们没有背诵上的障碍,兴致很浓。不会因为背不出整首诗而战战兢兢。在几个轮回下来,学生已经对几句诗印象深刻了。点到图中的某样景物,学生们便能很轻松地吟诵诗句,把诗与意象巧妙地结合起来。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就把整首诗储存在他们的大脑里,提高了学生记忆的能力,促进了语言的积累。

(二)见诗作画

见诗作画,是全新的创造活动。现代教学论特别重视的是学生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水平上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或进行具有创造性活动的倾向。让学生为没有插图的或插图并不精彩的课文配画插图,用以辅助学生学好古诗,就是一种很好的创造活动的再现。

我在教学《咏鹅》时,班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背诵,所以教学的重点已经不是古诗的背诵,而是去理解诗意、体会诗情上。

我事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白鹅的轮廓图(只有线条勾勒的,缺了脖子的大白鹅)。让学生理解“曲项”,当他们理解“曲”就是“弯曲”,“项”就是“脖子”时,就让学生给白鹅添上“弯曲的脖子”。理解“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元素,就让学生给图片配上美丽的颜色。“浮”“拨”两个字的理解,“浮”即“浮游”白鹅浮游在水面上,学生自己画水线。“拨”即“拨弄”(演示一下),鹅掌拨弄清水,会漾起波纹,应该怎样画才能体现水的动态。

师生边解读诗意,边作画,轻轻松松地明白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道理,快快乐乐地实践着语文与美术跨学科的整合。

学生作出的画,没有雷同,真正画出了自己的画,使多种认知能力同时得到发展,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创造能力,而且激发学生古诗阅读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培养了审美鉴赏能力。

四、重拓展,让古诗教学更有诗味

拓展是把在一个情境中学到的东西迁移到新情境的能力,是原有知识、技能、活动对新的知识、技能、活动的影响作用,它在实践活动中方能产生并发挥作用。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学完一篇诗文,应依据诗文特点,指导学生完成有趣的拓展积累。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只有把所学知识为我所用,并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的放矢,才能称得上真正掌握。

我在教学《咏柳》时,“二月春风”好像一把小巧玲珑的剪刀,除了裁出柳叶之外,还裁出什么?借助已经学过的诗句拓展。我先举例,裁出梨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裁出红红的杏花(一枝红杏出墙来),裁出绿绿的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裁出鲜艳的桃花(竹外桃花三两枝)……

如此拓展,学生对古诗的积累,古诗的意境,古诗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也就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总之,面对枯燥的古诗教学,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充分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全面打造快乐高效的低学段古诗教学课堂。

猜你喜欢
平湖市诗句古诗
快乐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平湖市中小学美术教师绘画作品选登
平湖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巧用诗句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