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仪
(福建泉州市德化实验小学)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对每个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有健康的身体,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小学生的教育也是如此,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结合学生年龄的不同和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新的形势下,单单通过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形式太过于单一,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甚至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教师应开辟多重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途径和平台,达到德育教学的目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身边的事物引入课堂教学中来,善于联系实际生活,提取有关的德育信息,在课堂中及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我在讲“时、分”的认识时,我是这样导入课题的:为学生放映中国奥运会开幕式的画面,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并回答奥运会开幕式的开始时间,等到开幕式结束之后,再让学生说出结束时间,这样不仅能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大事件的引入,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校园文化的创建,能够使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发挥、表现和确立自己力量和创造才能的场所。”校园文化是教师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前提。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舞台,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在构建校园文化时,可以结合民族的传统节日和重大事件,开展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校园活动包括:校园场地布置、校园仪式活动、校风和班风以及校园人际关系。另外,读书活动是创建“校园文化”的重要项目,可以使学生在“书香校园”中,阅读生动感人、充满人性美的文学作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课堂活动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双边活动。下面着重谈谈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对教学的影响。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情感需要和情感认可,教师只有在认可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更大程度地进行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学生与老师进行心灵沟通的机会,多开展与师生之间的谈心活动。可以一周开展两三次心理课,每节心理课只对一位同学授课,可以是生活上、心理上的各种难题,教师在心理课上,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不时地鼓励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被重视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建立师生间的情感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走下讲台,走进学生,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不要总是高高在上,板着面孔,要将自己的情感融进教学内容,再将带有情感的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有爱”的氛围中接受文化知识,体现德育真情。
学生年龄的差异,性格以及学习能力的不同,决定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特点,也都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尤其关注“特殊生”和“学困生”,对他们应区别对待,实施有的放矢的教育方法。教育并不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苛责严厉的批评,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养成,更多是“标榜”的作用。比如,教师不随手往地上扔垃圾,或者在别的学生扔垃圾的时候及时捡起来,那么学生以后也就会受到老师的感染,慢慢养成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好习惯,比起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行为,更能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实现德育教学。
《小学德育纲要》规定:“小学德育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劳动、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小学德育,不断提高德育教学水平,促进小学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逐渐实践小学德育教学的规范化、系统化、具体化和制度化。同时,小学教育机构及相关部门,应不断探究行之有效的德育教学方式,根据地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走进学生内心,真正了解学内心需求,实现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玉林,沈逸群.中小学德育导师制的内涵、特点与价值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3(4).
[2]郭蓉.多元化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挑战与机遇[J].教育与管理,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