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洁
(永济市教育局)
中华古诗文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对少年儿童的文化积淀、情感熏陶、人格形成、智力开发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传统教法使教师教得累,学生也学得累,哪里还能欣赏审美呢?如何让学生乐于学诗,而不把它当做一种负担呢?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教学中,我大胆尝试以丰富的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视觉、听觉上的趣味,为古诗文学习增加丰富的色彩,让课堂变得丰富起来。
情景教学是新课改下教学的最显著特征之一,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能将古诗文所蕴含的情景再现,或者创设切合古诗文学习的诗境,学生在这样的诗境下学习,兴趣得到激发,理解力大大提升。
在教学中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诗文本身所展示的画面,能让师生都置身于有效的背景下学习和教学,教学效果大大提升。例如,在教学《村居》一文时,我通过屏幕播放了提前精心录制的微课视频,展示诗文所描述的乡村春天的美景,柳绿花红,飞鸟萦绕,那一幅幅美景带领学生走入诗文的春天,体味诗文的情感。学生集合诗文的语言和多媒体展示的优美的画面,更加深刻地理解诗文的深层含义和诗文的情感。
又如,在教学《望天门山》时,诗中所描述的“楚江开”“相对出”“日边来”仅仅通过学生想象,无法形成直观的感受,如果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小船行驶在江上,远处的天门山逐渐扑入眼帘”的画面,学生更能深刻理解“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意境,从而体味真实的天门山船行其中的画面。深刻感受诗人李白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象,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下,产生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这节课中,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生动的语言,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情境,并使这种兴趣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古诗不但语言精湛,而且内容丰富、多彩。在对古诗文赏析中,如果仅仅采取传统的讲解式分析诗句,学生会感觉枯燥无味;相反如果能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将诗文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多彩的内容展示出来,引发学生思维,不仅能丰富学生知识,也能提升学生古诗文的应用能力。如古诗《枫桥夜泊》的教学,我就创设了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边思考边品味:“(1)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时刻的景色?(2)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3)这种情况下诗人能入睡吗?此时他一定满怀怎样的心情?”学生在多媒体展示的问题的引导下,探究诗文的含义,教师展示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既能抓住诗文的线索,又能深层思索,激发应用。
小学古诗教学,历来以朗诵为主,多数学生都是死记硬背,可是时间久了,很容易遗忘。在古诗教学中,我常常借助音乐背诵古诗的方法,同学们个个热情高涨,教室内气氛活跃。这种方法胜于死记硬背,又在学习中提高了自己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
如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时,我在大屏幕上出示了两幅美丽的图画:婀娜多姿的西施和令人神往的西湖画面。再让学生听配乐诗朗诵,伴着舒缓的音乐,学生微微闭眼,凝神细听,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如临其境,沉浸在情境当中,细细品味诗人把西湖比作西施这一贴切的比喻。
学生在朗诵的同时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强化了记忆,同时在相关音乐节奏的伴随下,实现了有情感的朗读,提升了学生对诗文的感悟,赏析水平。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学习任何知识都需要实践练习,学习古诗文同样如此。在学习完古诗文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结合学生自身特征开展一些针对性的实践练习,让学生不仅学古诗文,巩固古诗文,更能应用古诗文,创新古诗文。
例如,讲解完《游园不值》这首诗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一幅诗文图画,让学生赏析,同时要学生根据自己对《游园不值》这首古诗文的理解,画一幅自己认为符合这首诗的美画,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更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文本身。当然除此以外,学完古诗后,还可以指导学生说说最想做些什么?让学生积累相关的古诗文素材,并开展仿写古诗文的拓展活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范例,让学生学习仿写,达到创新应用的目的,从而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与古诗文的完美结合,小学语文课堂异彩纷呈,教师既完成了诗句理解和朗读、背诵训练,了解了当时的有关时代背景、历史状况、社会动态,学生也陶醉其中,收获的不只是文字,还有情感、体悟,更能提升理解、思维、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周邦荣.小学古诗词教学浅议[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6(11):96.
[2]黄思进.在古典诗词教学中还讲授法的合理地位:从多媒体的运用说起[J].考试周刊,2010(36):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