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瑷薇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2月份,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正式发布,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农村的内生式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农村的内生式发展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联合国最先提出的一种新的农村发展策略,包括五个要点:从社会内部来推动,消除绝对贫困,自力更生,保护生态和必需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农村的内生式发展挑战了以前的城乡二元化和中央集权的观点,提倡用“由下而上”的模式,从基层开始,在尊重当地资源和文化的前提下由当地人主导挖掘地区潜力。而在实践中,这个定义则更佳宽泛,通常指以农村力量为主,以贴合一个地区的实际需求和培养当地人才为中心,减少外在的干预来振兴农村。匈牙利著名经济学家劳什科总结,内生式发展的关键在于“农村自身创造能力的解放”。本文在介绍农村内生式发展的特点的基础上,借鉴欧盟内生式发展的成功经验,通过内生式发展来使实现我国的乡村振兴,并提出金融推动农村内生式发展的几点建议。
欧盟是由27个国家组合在一起的联合经济体,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均匀,既有经济特别发达的国家,也有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其与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村的复杂程度相当。而欧盟有5.125亿人,和我国一样人口密度较大。因为这些相似性,欧盟的乡村发展策略对于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当然,欧盟中的国家多为发达国家,工业化时间长,基础设施完善,并且农业技术发达,所以在借鉴欧盟的经验时也必须考虑到中国的国情。欧盟内生式发展的特点主要有:
(一)重视保护环境。保护环境是内生式发展的重中之重。无论是最初联合国提出的五个共识,还是之后提出的更完善的五个要点,环境都是其中的一项(“环境保护要彻底”和“保护生态”)。在欧洲农村发展协会的一个农村发展项目LEADER(LEADER之名源于法语“Liaison entre actions de développement rural”,意思是“农村地区发展行动联合”,取单词开头字母,缩写为LEADER)中,通过帮助一个爱尔兰村庄norfolk加工芦苇做饲料,发展生态旅游等等,既达到了提高农村居民经济收入的目标,又做到了环境保护,展示了如何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进行创收。德国也建立了如kronsberg等很多生态社区,通过太阳能发电、雨水回收等等,力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到对环境的保护。与此同时,欧洲的很多国家也非常鼓励绿色食品的生产,其中法国政府甚至规定所有餐馆销售的食品中必须有20%的食物是绿色产品。除了鼓励生态发展之外,很多欧洲国家的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法律,如法国的环境宪章,通过严格的法律和监督减少了农村环境污染。
(二)侧重培养人才。欧盟的农村内生式发展力求由当地人主导,因而提高当地农民的教育水平也成为了农村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很多欧盟国家都推出了面向农民的专业课程,通过系统性的学习来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培养人才方面,法国做得尤为出色。法国推出了完善的农业教育体系,针对人员从普通农民到高级科研人员。政府要求农民必须考取绿色证书,就连职业农民也必须每年参加两周的后续职业培训。这种对于农业的严谨态度不仅起到了提高效率的作用,还展现了对于农民这个职业的尊重。
(三)创新性项目计划。在前文提到的LEADER项目中,几千个项目几乎每一个都独一无二,充分地结合了当地的资源。在近期范例中,LEADER就通过举办逃脱游戏、文化活动等,把一个偏僻的山区打造成了旅游景点,通过一百五十万欧元的投资获得了每年七十五万欧元左右的回报。他们还计划每年增加一个艺术类项目,来增加当地对游客的吸引力。能把这片本来人迹罕至的山区打造成一个成功的旅游景点,不得不说是创新的力量,是这些个性化的项目吸引了游客的眼球。在其他地区,LEADER也通过发展当地特色手工业等等,致力于在延续传统的同时创新发展来带动当地农村的发展。
(四)完善的管理方式。欧洲农村发展的成功与其完善的管理有相当大关系。在LEADER项目中,当地人的主导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根据官网数据,他们在欧盟各地有超过2600个当地行动小组(leader action groups),简称LAG,覆盖了约54%的农村人口。LAG直接策划项目,而他们所属的欧洲农村发展协会参与放款(资金来自于欧盟拨款、私人投资等多种渠道。LEADER项目会参与培训当地农民,帮他们和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和推广产品等等。项目的成果也会由相关机构及时检查,定期由专业人员分析研究成果。而当地的小组也会定期开会、培训等等,来提高工作效率。这种体系可以说大大提高了项目的成功率。组织拥有大量的资源,而当地的小组则非常了解当地的状况,可以让资源被最大限度的利用,避免了因中央主导而产生的效率低下等状况。而LEADER不仅是提供资金,更是可以运用自己的经验直接干预,减少了农民因为缺乏经验而经营不善、款项收不回来等后果。
(五)重视发展技术。发展科技也是激发当地潜力中重要的一项。欧盟中的国家由于农业劳动力数量少,人工成本高,非常重视农业科学技术,把农业研究与开发看做是发展农业的先决条件,均建立了完整的教育、科研、试验与咨询和推广服务体系。欧盟各国均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来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虽然所用的劳动力很少,但产量很高,农民人均收入高。例如英国的West Hall和Hall两个农场,耕地超过1500公顷,仅有固定工5~6名,收获季节只需雇佣少量人员即可完成全部作业,人均管理土地300~400公顷。在丹麦,仅仅2%的人口在占到65%的土地面积上耕作,其中还有2/3的粮食被出口。
内生式发展非常贴合中国的现状和需求。中国现在生活达到了一定标准,农业产量已经有了很大提高,饥饿问题也基本解决。因此,和几十年前面临的问题不同,现在的中国需要解决的是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将人才留在、引进农村,并解决农村污染严重等问题。而内生式发展的理念恰好能解决这些问题。
(一)环保意识增加。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过去有些地区片面注重GDP的增长,而牺牲了环境保护。这其中,农业污染问题也比较严重。以往我国农民为追求经济收入,过量使用了化肥和农药,此外在集约化养殖的农场,用了大量的抗生素,还有重金属添加剂,造成了土地污染,对水源、对环境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并危害了当地的生物链。例如近几年沸沸扬扬的湖南浏阳、江西九江镉大米事件。而现在,我国吸收了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逐步发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并不是完全矛盾,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理念排第三。在2018年的一号文件又重点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概念”。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使得绿色有机食品的关注度和销量大大增加。而如何做到这一点,完全可以吸收欧洲的做法,发展绿色产品,生态旅游、生物化肥、新能源等等都值得我们学习。
(二)乡村旅游市场前景巨大。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旅游消费高涨。一直以来,乡村都是人们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之地,也是人与大自然最直接相处的安宁家园,加之中国人浓郁的乡土情结,乡村旅游十分火爆。有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超过25亿人次,消费规模增至1.4万亿元,带动约900万户农民受益。但在乡村旅游火爆的背后,却有很多隐忧的地方。农民由于缺乏引导,没有科学的规划和项目的创新性,盲目跟风严重,从旅游景点、“特色小镇”和农家乐的相似度上就可见一斑。这样使得游客审美疲劳,长期来看,会减少人们对乡村旅游的热情,从而降低了经济上的回报率。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欧盟的发展经验,结合当地的特色,做好项目的策划,通过发展当地的艺术、民俗和其他创新性的活动来吸引游客。不仅是旅游景点要创新,农民也可以选择创新型的宣传方式和新的旅游体验等等,给游客耳目一新的体验。
(三)农业的集约化生产趋势明显。家庭联产承包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改革之初对提高农业生产产量、农民增收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端,如家庭分散经营,经营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小块田地分散经营,也不利于机械化、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向规模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大幅增加,机耕、机播、机收等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设施农业数量增长迅速。据工商总局2017年9月的统计,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有193.3万家,入社农户超过1亿户;家庭农场数量已超过87.7万户。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显示,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实际耕种的耕地面积占全国实际耕种的耕地面积的28.6%。其中小麦的机械化耕收程度最高,其机耕、机播和机收的比重分别达到了94.5%、82.0%和92.2%。虽然我们的集约化、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速度很快,但是与欧盟中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单个生产经营组织的规模以及生产效率等方面。
(四)新型职业农民需求量大。虽然现在我国机械化耕作水平越来越高,但是,由于缺乏系统性的培训,我国很多农业人口还仅仅是农民,而不是农业技术人才。所以新型职业农民的缺口大。不仅如此,由于我国的农业缺乏正规教育和已有的偏见,农民的职业不能吸引有才能的年轻人。虽然近几年有所改观,但是如果我国在大学和职业学校里开展不同层级完善的农业教育体系,开设相关课程,使得我们未来的职业农民也普遍有较高学历等,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更重要的是,人们对于农民这个职业的尊重和向往会会大大提升,农村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也会更强。而空心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也不再会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如果在农村也能找到高质量、高技术、高收入的工作,去城市谋生的农村青年肯定会减少,农村振兴也指日可待。如无锡华西村就非常重视人才培训,曾经将九个大学生送到日本进行农业培训。而华西村考上的大学生98%都会回村里就业,足见一个经济发展好的农村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欧盟,金融都是农村发展中的重要推动力。金融起到了筛选和提供社会资本的功能。为了支持农村内生式发展,金融大有可为。
(一)坚持农村绿色金融理念,支持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与传统金融注重追求经济效益,不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不同,农村绿色金融以环境利益为出发点,通过政策引导,更加注重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有利于农村可持续发展。随着农业生产出现新变化,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休闲农业、特色小镇、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现代食品产业等新产业成为农村的发展趋势。践行农村绿色金融理念,就要主动适应农村发展新模式,以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源到绿色产业为重点,以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为抓手,完善农村绿色金融体系,助力乡村振兴。
(二)转变传统观念,创新支持内生式发展的产品。金融的重点在于“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传统金融机构通常借贷资金给农民个人、企业或者其他农业经济体。欧盟的LEADER项目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他们放款给一个项目,而项目中可能涵盖一个地区,其中可能包括多个企业和个人,在此过程中,加入一个如LEADER一样的第三方(包含本地人),以起到评估项目的作用,从而提高成功率。因此,放贷的范围大,而难度小,会为银行节省很大成本,并通过“建立一个能够体现当地人意志,并且有权干涉地区发展决策制定的有效基层组织”,实现金融支持农村的内生式发展。金融不应该只是简单地放款给农民,更应该起到一个引导农民、鼓励创新的作用,让当地人因为金融支持而提高技术水平,发展有持续性的产业。因此,金融产品的创新,应深入研究农村中各类新主体、新要素、新产业的金融需求,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手段,为农村金融提供“资金、智力、产业”等综合金融服务,在产业链金融、绿色金融、互联网金融等方面,为农村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三)聚焦重点,准确把握金融支持的着力点。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和重点,找准新形势下金融支持的着力点。首先,通过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产业联合体、“三区三园一体”的金融支持,带动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绿色环保特色产业等农村主导产业发展,服务好“产业兴旺”。其次,通过对农村污染防治、人居环境改善、清洁能源、县域城镇化的金融支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美丽宜居,服务好“生态宜居”。第三,通过对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在创业、消费、养老、医疗等民生领域的金融支持,助力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服务好“生活富裕”。第四,利用自身网络、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推动政府支持“三农”增信体系建设,以及对农村信用环境建设的完善,同时,在农村产权改革、村集体账户管理等领域进一步发力,服务好“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
(四)做好风险管控,夯实乡村振兴机制保障。为了贴合内生式发展,需要在担保方式、外部环境、联动合作、政府政策等方面,为农村的金融服务提供更好的保障机制。首先,创新抵押方式,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和农房抵押贷款、农产品商标质押贷款等,解决农民贷款缺乏抵押物的问题。其次,进一步完善由政府设立专业性担保机构增信体系,解决农村企业贷款难的问题。第三,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联动,在风险分担、利益共享的前提下,推动银保、银担、银租等多元合作,例如,大力发展农业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银行以此保险合同为担保方式,向借款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当发生风险事故时,由保险公司向银行承担贷款损失赔偿责任,大大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为农村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全面的风险保障。最后,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村金融的商业可持续发展,政府应该在贷款贴息、信贷规模倾斜、适当延长借款期限和提高审批效率等方面,为农村金融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