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民间艺术课程,提升幼儿美育实效
———以农民画艺术为例

2018-02-24 12:53福建省漳平市新桥中心幼儿园卢尾妹
学苑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农民画舞龙板凳

福建省漳平市新桥中心幼儿园 卢尾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课程来源于文化,幼儿园课程的有效开发必须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课程的开发利用要遵循生活性、真实性与开放性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要依托社区资源,贴近幼儿生活,让幼儿的学习、活动空间拓展到社区,培养幼儿的兴趣、能力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具体地说,就是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为幼儿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幼儿了解家乡文化,感受家乡的美,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的家乡漳平市新桥镇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农民画之乡”,这里有着浓厚的民间文化氛围,农民画是一门民间艺术,独具特色的画乡民间艺术活动——农民画作为课程走进课堂,让幼儿从中感受民间活动文化情怀,欣赏农民画的艺术之美,并能植根生活,参与其中,用自己的方式开展创作,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感受,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提升审美情趣,增强幼儿的美育实效。这里,谈谈我们以大班农民画的相关课程活动进行的实践与探索。

一、定目标,明确开展课程活动的方向

制定教育活动的目标必须以幼儿为本,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利用本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充分挖掘农民画中的元素,促进幼儿知识、技能、情感及社会交往等方面全面发展,增强幼儿的美育实效。为此,我们确定了多层次、螺旋上升的主题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新桥农民画的起源,激发对家乡——农民画乡的热爱之情;2.能用儿歌、游戏、绘画、剪纸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享受活动乐趣,感受家乡民间艺术之美;3.尝试创作农民画,培养初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情趣,学会与同伴合作分享。为了让幼儿感受家乡传统文化的艺术美,为传承新桥农民画乡的民间文化传统奠定基础,课程的开展主要从幼儿对家乡农民画的感受、农民画的体验、动手创作农民画及合作分享入手,尝试将农民画文化艺术引入园本课程。例如,大班美术活动《家乡的板凳龙》,在幼儿已经对家乡的板凳龙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请幼儿观看舞龙的相关视频及图片,让幼儿感受舞龙的热闹场面,幼儿通过剪、拼、贴、画的形式完成一节龙身的创作,在活动中让幼儿充分挖掘农民画的艺术美,活动最后幼儿拿着自己设计的龙身,一节一节连接成一条巨龙,在操场上随音乐舞动板凳龙,在整个活动中完成对板凳龙的再创作。

二、明方法,掌握开展课程活动的途径

依托社区资源,让幼儿感受民间艺术之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因此,在课程活动中,引导幼儿融入生活,体验家乡民间文化,在真实的活动场景中生活、学习,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首先,教师组织幼儿走进乡村文化宫,引导幼儿欣赏农民画,让幼儿零距离地感知农民伯伯创作农民画的过程,欣赏农民画的艺术形式与文化内涵:观赏农民画鲜艳的色彩,观察农民画夸张的描述,感受农民画简洁明快的风格,体验农民画生活的主题……引发幼儿对家乡农民画的浓厚兴趣。接着,幼儿尝试作画,描绘欢快的节日庆典,勾勒热闹的劳动场景,创作丰富的农家生活……幼儿的作品构图饱满,风格独特,画面不受时空限制,作品生动而富有韵味。最后,教师紧扣幼儿的兴趣点,组织开展了美术活动《家乡的板凳龙》,在收集家乡舞龙的图片后充分感知板凳龙这一民俗文化的基础上,幼儿或画或剪或贴,制作了一节节不一样的龙身,以舞龙的形式呈现家乡热闹的节日气氛。

营造浓厚氛围,让幼儿浸润民间艺术之美。课程活动的开展除了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让幼儿从被动学习变成自主学习外,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也是至关重要的。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怎样的教育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印象。”为了让农民画课程活动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营造浓厚的氛围,让幼儿浸润民间艺术之美。首先,重视活动环境的创设,把师生、亲子共同收集的图片以及幼儿创作的绘画作品融入幼儿的学习环境,使幼儿在情感认知上随时随处都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他们穿梭在色彩艳丽、风格独特的画海中,尽情欣赏、分享各俱风格的农民画作品;其次,在美工区投放颜料、排笔、纸筒、画纸、三合板等材料,让幼儿在不同的材质上随意创作;最后,还可在表演区投放幼儿创作好的板凳龙,相关的背景音乐,让幼儿结伴舞龙,嬉戏玩耍。在环境创设过程中丰富幼儿对家乡农民画的认识,幼儿一次次地与环境互动,浓厚的艺术氛围,让幼儿浸润于民间艺术之美。

尝试动手操作,让幼儿创造民间艺术之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因此,教育课程并不是根据老师的意愿一层不变的,而是随着幼儿个体差异及年龄特点进行调整,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育过程中,教师会发现个别幼儿创作的作品并不符合教师预设的要求,也达不到教师提出的要求。这时候教师不能着急,也不要刻意去批评幼儿,因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我们应当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用欣赏的眼光肯定幼儿的作品,激发幼儿的创作激情。例如,在勾勒丰收劳动画面时,教师组织幼儿到田间体验农民伯伯的劳动场景,并且鼓励幼儿尝试参与秋收劳动,生活是农民画艺术创作的源泉,农民画艺术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幼儿在秋收的过程中及时捕捉绘画的灵感,完成美术作品后,不同幼儿的农民画作品中的画面内容均不相同,这是因为幼儿的观察点以及思考点存在差异性。虽然作品内容不尽相同,但是每位幼儿的作品都有丰富的思想感情,教师能够感受得到幼儿是在用心创作。因此,我们应该理解和尊重幼儿对艺术的表现,让幼儿大胆动手操作,让幼儿创造民间艺术之美。

民间艺术活动——农民画走进课堂,丰富了园本课程,增强了幼儿美育的实效性。对于老师来说,这是一种文化之旅,课程活动的实施改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师学习、教学、研究的能力。同时,也让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家乡、热爱家校,充分感受到学习农民画的快乐,让本土文化走近幼儿的心田,在心中生根、发芽。

猜你喜欢
农民画舞龙板凳
舞龙
南京六合:农民画绘出“国际范儿”
代县成立农民画促进会
爱板凳腿儿的老韩
金山农民画
中秋舞龙
板凳狗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小板凳
板凳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