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018-02-24 12:53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泰村实验学校何丽芬
学苑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等式乘法学会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泰村实验学校 何丽芬

一、学会学习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学会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积极动脑思考,自发地吸取知识、归纳解题方法,学习不止是掌握知识,更是结论的探究、方法的累积、能力的提高。课堂上老师要让学生经历发现、猜测、探索、质疑等过程,并由学生归纳出结论、总结解题方法。因此课堂上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非常重要。

二、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1.利用导学习题,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传统的数学课堂,预习缺乏目标,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起到较好的作用。新课改更加重视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我试着采用先自学后上课的方式:课前,紧扣教学大纲设计好导学练习,让学生先看书,再尝试完成导学练习。课时,先校对练习答案,学生只要把不会的弄懂,老师只要把学生不会的重点讲清楚,学生已经掌握的可以少讲甚至不讲。课堂上节省的时间还可以用来完成一些拓展练习,这有助于提高优分率和教学成绩,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应用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2.设计情境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动脑、大胆推测、勇于探究的动力。学生如果对数学学科感兴趣,就会尽到最大努力去学习数学。课堂中,教师如何设计情境教学,引发学生的兴趣、并自动参加课堂活动呢?这显得非常重要哦!

(1)通过演示实验,激起探索的欲望。

数学课上,通过演示实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起探索的欲望。如:教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可结合方程3a+3=15,用天平、小球和砝码做实验:通过在天平两旁的盘内同时增(或减)质量相同的物体,天平仍然平衡;联想到等式变形:3a+3=15→3a=15-3,再引导学生思考,并用文字语言归纳出等式的基本性质。动手做实验,一方面使抽象的等式性质变得很直观,学生轻而易举就理解了等式性质,学生对习得的等式基本性质印象也会更加深刻;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2)采用故事教学,培养应用知识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课堂上设计生活中的数学例子,一方面用来引发学生产生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他们思考、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答例题;另一方面让学生联系生活,便于他们发现生活中也会用到课堂上的数学知识,培养应用知识的能力。例如:教学《确定事件、随机事件》时:学了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的定义后,我讲了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一个长工帮地主家打工,到了年末,他去向地主要工资。地主想办法拖欠工资,说:“你把这颗石子往上抛,如果石子没落下来,今天太阳下山之前,我就把工资给你;如果石子落下来,今天工资就不给你。 ”听完故事,同学们脱口而出:“故事里‘长工收到工资’‘石子没落下’是不可能事件,‘地主不给工资’‘石子下落’是必然事件”。刚学的定义都已经会应用了,成就感很大,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课堂参与率高,学习氛围更浓了。而且能够应用刚学的定义解答问题,刚学的知识当堂就得到巩固,加深了印象,开发了学生应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3.注重知识的导入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第斯多惠指出:“坏教师奉送真理,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应从“灌输知识”改变为“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能把从书本上学到的文化知识转变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应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二次根式的乘法》时,创设情境:(1)让学生做几组简单的计算题(每一组计算题都有两个,而且结果相等),(2)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不会的可以分组讨论,再每组选派学生代表说出发现的结论,最后让学生尝试着用文字语言、数学符号表达出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老师适时引导。整个过程展示了对二次根式乘法法则的猜测、思考、讨论、语言的切磋、归纳、总结的过程,可使学生彻底弄清乘法法则的前因后果,有利于加深对乘法法则的认识。接着是利用刚学的法则完成例题,老师可以领着学生一起先做一个或两个例题,示范解题格式,剩下的再让学生尝试完成,边做边让学生背诵法则,以巩固乘法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解答练习,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做完练习后,再让学生总结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总结解题经验。

总之,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多种多样,需要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引导,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设计好课堂环节,使每个学生都喜欢数学,学会学习,掌握一种恰当的学习方法。

猜你喜欢
等式乘法学会
算乘法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组成等式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把加法变成乘法
一个连等式与两个不等式链
学会分享
一个等式的应用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