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海
(青海省海北州第二高级中学,青海 海北)
我们在推广素质教育,也在改革高考制度,过去“一考定终身”的局面已经得到了改变。新形势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其个性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促进其全面发展。教师的责任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更应当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其学习思维,教给其正确的学习方法。完成以上目标需要从解决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着手,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逐步对高中历史教学进行优化。
传统高中历史课堂中重知识而轻能力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逐步推进,但高中历史教学中仍存在的问题我们也无法忽视。具体来说,这类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模式与新课改脱节的问题。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缺乏主动性,教师忽视了学生兴趣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效率长期得不到提高。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多媒体教学、合作教学以及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手段已经应用到了历史教学课堂中,但却因为毫无章法所以根本无法发挥这类教学手段应有的作用。教师对学生分数的关注度要高于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种片面的教学理念根本无法推动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其次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但眼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却仍无法适应“新教材”的编排。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更为严格,对学生兴趣、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以及教材的编写目的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所以新课本在编排体例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辛亥革命”这部分知识,三个模块都有相应的专题内容,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评价,虽说这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着手分析历史事件,但这却难以使学生形成系统、全面的历史观。
以专题为主的教学模式给了历史教学更多的可能,但也造成了“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局面,学生可能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素质才能够理解课本中的知识点,教师也需要在讲解课本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地为学生扩充新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对高中历史教学而言,我们需要转变教学理念,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只是一句口号,它需要教师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因材施教”也是新形势下优化高中历史教学应当遵循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正视学生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够引导其循序渐进的提高。
深入挖掘教学目标的意义在于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针对性,教师应该分清历史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将重点知识的讲解放在依托于学生的个性、认知能力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以及综合能力之上。分析教学目标,划定阶段教学目标,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从而引导其提高自身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讲解课本知识之余应尝试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对于高中历史的学习热情。在讲解知识的同时,适当穿插一些动手或是动脑的活动,不仅能够活跃思维,而且能够拉近学生与历史知识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这一学科的正确认识,进而克服学习中的消极情绪。可以采用“古今对照”的模式展开教学,同一个问题不同的情境下将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全方位地审视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
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课本、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等人力资源。新形势下,我们要鼓励历史教师对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是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在开发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增强他们之间的沟通了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应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它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单单是分数。
总之,新形势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对其进行优化已经成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本文中笔者对这类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对相关工作的落实有所帮助。